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前言 “中国是特别东方的”黑格尔 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园林艺术,这是迥异于西方的另一种园林体系,我们要 行动起来,整理我们自己的传统园林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及社会文 化背景 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 远,它就膨胀得愈大。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 历史是一条永恒的、滚滚不尽的长河。艺术美 在这条长河里诞生、拓展、幻变、演化、沉淀, 这里有扬弃、否定、渐进、飞跃它的形态和 内涵在无限变化和不断流动,这种流动之美总有 它的源头,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就彭胀得愈大 源远而流长,源远而势大。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及社 会文化背景 一、第一个大阶段:先秦至汉-园林的 萌芽、产生阶段 二、第二个大阶段:魏晋至唐-园林艺 术发展、开拓、突飞猛进的阶段 三、第三个大阶段: 宋元明清成熟 期、鼎盛期第一章 秦汉以前 第一节 台榭的形态、功能和美“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行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恩格斯 作为园林美的行程的探索,首先应寻找和探究中国园林史的开始之处。 中国古典园林与先秦的“台”、“囿”“苑”“圃”等 的形态密切相关,它们是中国园林的雏形和先导 。中国园林美的历史行程也应从这里开始,这里 重点探讨台及榭的历史存在、形态和功能。从历史上看,在夏、商、周三代,就有了台的建构,有的还非常著名。 夏启有钧台之享。 夏桀作倾宫、瑶台,殚百姓之财。 纣为鹿台,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临望云雨。 经如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第一章 秦汉以前 第一节 台榭的形态、功能和美 商纣的鹿台、周文王的灵台不仅有记载而且很著 名,可看作是远古三代的代表作。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建台成风,因而台的建构及 多,最负盛名的是楚之章华台,吴之姑苏台。 台的空间造型:“台观四方而高者”高耸、作 用是观四方 “台,持也,言筑土坚高以能自持也。”“积土四方 而高曰台“平面为四方形,筑土坚高而形成。第一章 秦汉以前 第一节 台榭的形态、功能和美 榭“榭,台有屋也。”“土高曰台,有木曰榭。” 其实台榭的区别是相对的,有屋之台也叫台,台和榭往往连用,几乎成为一个合成词,统称有屋之 台或各种建于高处的建筑。 台榭的功能: 1、原始的宗教功能:自然崇拜,沟通天人山 岳崇拜的产物,统治者像以“凳立为帝,膺受天命 ”。这是商周及以前至汉时的主要功能:汉武帝作甘泉通天台言此台高通于天也,“亦曰侯神 台,以侯神明,望神仙也。”汉武帝在建章宫前还建有神明台,上铸铜仙人手捧承露盘以承云表之 露,和玉屑服之以求长生。第一章 秦汉以前 第一节 台榭的形态、功能和美 2、观象功能:汉代的灵台已演化净化为纯粹的观象之台“为侯者观阴阳天文之变”, 置有浑天仪、风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先进科学设备的观象台天文台、气象台。 3、军事功能:“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故榭度于大卒之居,台度于临观之高 。”“天子历长杨之榭,观三军之杂获”。都和军事有关,直到清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北海曾有箭场 辕门,清帝每年要在这里举行赛箭竞技和阅兵仪式;北京香山静宜园曾有团城演武厅,乾隆常来这 里阅兵。 4、赏乐功能“榭者,所以藏乐器。”当然也可奏乐赏乐,汉粱孝王就建有吹台。 5、玩乐功能汉代有斗鸡台、钓台、走狗台,还有校猎观猎功能。 6、望远观赏功能第一章 秦汉以前 第二节 苑囿的萌生与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秦汉宫苑 第四节 苑囿的特性及其发展第一节 台榭的形态、功能和美 1、“台”“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和先导。 2、台的空间造型特点。 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解字 榭台有屋也说文解字 3、台榭的功能 自然崇拜 观象功能。 台榭有军事功能。 台榭有赏乐功能。 台榭有玩乐的功能,如汉代有斗鸡台,钩台,走狗台, 又有校猎,观猎都功能。 台榭以其坚高,还有望远或观赏的功能。第二节 苑囿的萌生与经济的发展观是上面有建筑物的台,它和榭的概念基本上相同。 囿甲骨文,为周边有围墙其中草木繁盛 圃甲骨文像田哇种值有苗生成之形。说文解字:“种菜曰圃” 。 园“园所以树果也”。 苑囿从先秦至汉,就把二者并提,作为一个合成词,“苑囿”就主 要地作为皇家园林的专门名词。 苑囿的功能:囿为墙恒内草木丰茂,一般著作释为畜养禽兽的。 研究了“囿”、“苑”、“圃”、“园”的概念内涵的相对界限及其关系之后, 进一步探究,在哪个历史时代,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这些畜养禽 兽鱼鳖或种植蔬菜果木农林牧渔的实体形态开始渐变为园林的雏形的 ,或者说,这些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生产实体开始渐变为主要满 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艺术形态的。 在奴隶制时代,作为最高统治者“王”亲自从事渔猎,可见他决不是为 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某种精神上享乐的需要,他确 实把这种活动看作是调节生活的一种“游乐。”第二节 苑囿的萌生与经济的发展从另一视角来看,在殷商时代,畜养和种植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多 方面积累了物质生产的丰富经验,这正是更好地建造和进一步管理“ 圃”“囿”所必具的条件,由此可见,园林的萌生是我国文明史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结果,园林艺术美虽然与精神文化密切相关,但物质文化是 它的基础,园林的建造和管理,必须依赖于畜养,种植和建筑等物质 生产技术。 在先秦阶段,如果说“圃”、“园”主要是种蔬菜瓜果树木之类的“植物园” ,那么“囿”、“苑”则主要是畜养禽曾的的“动物园”,就二者的特点来看 ,前者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即主要是供食用,而后者的价 值则由物质的,功利的开始转化为精神的审美的。 由此可见,作为一门美的艺术,园林虽然是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之 上,但是它的逐步发展及至趋于成熟,却应该以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 要特别是审美需要为标尺。 先秦阶段的“圃”、“园”还不能算是属于艺术范畴的园林,因为它只有实 用的物质功利价值,而“囿”、“苑”,才可以说古典园林的起源,因为它 至少具有供人游乐的初步的审美价值。第三节 秦汉宫宛到封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囿的单调游乐内容已不能满足当时流治者 的要求,从而出现了以宫室为主体的建筑宫苑,除有动物供狩猎或圈养观赏 外,还有植物和山水的内容。 秦始皇统一全国,他每灭一国,必仿建其宫室于咸阳北坡上,后又有在渭水 之南建“上林苑”到秦始皇35年又建防房宫。 到了汉朝,初期的汉高祖建长乐宫,未央宫其范围就很大,在其中盖了几十 个宫殿,有高台,有池山,设兽圈,牧养百兽等 。 汉武帝刘彻是汉之最盛时期,国力富裕,建筑宫苑的形式更得到发展,在秦 时上林苑的旧址上加以扩建。上林苑规模宏大,广长150公里,苑中有苑,苑 中有宫,苑中有观 。 汉代的宫苑在囿的基础上已大为发展,宫室建筑占有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因 此称为“建筑宫苑”。 贵族地主,富商的私家园林也得到发展 ,一些贵族官僚如宰相曹参,大将军 霍光,梁冀等相继在长安,洛阳两地建有园林。 汉武帝时虽独尊儒家,但他又相信息神仙方士之说。故在宫内开太液池,并 在池内置蓬莱,方丈、瀛洲诸山,以象征求海神山。这不仅成为嗣后历代帝 王营建宫苑的一种模式,而且还在模仿自然山水的基础上注入了象征和想象 的因素。第四节 苑囿的特性及其发展囿和苑的区别,正说文之解宇曾说:“古谓之囿,汉谓之苑也” 1、“囿”,“苑”具有如下特性: 面积广。如周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商纣的沙丘,范围也很大,这都是当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必然表现,正如荀子,王霸所说:“夫贵为天子, 富有天下台榭甚高,园囿甚广。”同时,这当然也是畜养禽兽和进行渔猎 活动所必需的。 天然为主。 如周文王之灵台:“庶民块之,不且成之”可见其所费人工并不十分艰巨,而且 台上的人工设施并不多。再说,文王的灵囿,割草拾柴以及打猎的人都进入 其中各取所需,可见其中人工设施之少而纯任天然为多。 畜养禽兽。 上面讲到古籍把“囿”、“苑”释作,“牧百兽”、“畜鱼鳖”、“养禽兽”、“养鸟兽者” 。文王之囿中,虽然草木丛生,但是这类植物主要不是作为观赏的对象而存 在的,而是作为禽兽生存的条件而存在的,是为了给守猎等活动提供得以展 开的环境。 游乐性质 当时“囿”“苑”所共有的,或是“乐戏”,或是“乐此”,“与民偕乐”,都是一种乐。第四节 苑囿的特性及其发展 2、秦,汉时期的苑囿: 面积依然广大 山水美正式成为苑囿的建构元素。 树木花果也开始成为有一足独立意义的审美对象。据 三辅黄图载,“帝初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卉 三千余种植其中,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异。 上林苑中,禽兽依然有着异常突出的地位,依然成为关 注的主要对象。 汉代的上林苑承先秦苑囿,其中除建筑物和秦代苑囿( 防房宫)一样,地位和比重显著上升之外,面积依然非常 广大,依然畜养禽兽并具有游乐性质,汉代苑囿还有一个 特点,即经济功能。第四节 苑囿的特性及其发展 在中国园林发展过程中,秦汉以前是第一个大阶段,其中 秦汉的苑囿体现着第一阶段的最高成就,它借助山水地势 ,建宫筑馆,养禽畜兽,也种植林木,为帝王狩猎和游乐 ,提供审美享受的大型乐园。 秦汉苑圃是汇合着宫馆,禽兽,林木,山水四要素的古王 帝园林,基本上体现了天然和人工的统一。先秦的苑囿除 台榭外,较多的是天然美,秦汉则人工美的质素明显增加 ,主要标志是离宫别馆的建筑的量和质两方面的提高。 但是先秦和秦汉的园林具有如下共性。 1)广大的面积供狩猎。 2)山水、林木就不成为园林的主要审美对象,而被挤到 审美的次位。 3)建筑物在广大的面积中占不到应有的比例。第二章 魏晋至唐 园林艺术发展、开拓、突飞猛进的阶段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 隐逸”“归复”的精神气侯 第二节 自然审美意识的觉醒 第二阶段园林的新的特点 第三节 禽兽在园林中的价值转变 第四节 山水园林、私家园林的产生发展第一节 “ 隐逸”“归复”的精神气侯从汉末到隋的统一,历时约四百年中,社会长期处于分裂、战乱和动荡不安 的状态,与之相伴随,社会意识和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也发生了激烈的动荡 和变化。 汉代,社会安定、思想领域里儒术一统 天下,老庄哲学,隐逸思想并不行时。 魏晋时代:一统天下分崩了,权威信仰 离析了,儒家经学解体了,被玄学思潮取 代了。玄学的主要思想来源就是老庄,老 庄倡导的就是隐逸哲学。第二节 自然审美意识的觉醒 在晋代山水已成为人们重要的审美对象,已成为一代文 化风尚,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所向往的一种自由境界。 随着人们对山水自然的审美意识的觉醒,以山水自然美 为题材的艺术创作开始崭露头角。 (1)东晋以前,绘画题材以人物为主,山水对于绘画来 说不是对象。 (2)开始成为独立画种的山水画中,园林也开始作为一 种现实的题材。 (3)从魏晋开始,在诗歌的领域里,老庄哲学及其表现 隐逸意识,就由显而隐地渗入到山水的欣赏及园林的审美 之中了,使诗歌由平典枯燥,淡寡味开始转化为景物生动 ,富于风致了。第三节 禽兽在园林中的价值转变动物装潢变迁到植物装潢,实在是文化史上一种重要进步的象征就是从 狩猎变迁到农耕的象征。 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第一阶段,禽兽仅仅作 为狩猎的对象并在园林中占突出的地位,这反映 了园林的审美意识还处于低级阶段。只是到了这 个阶段的后期汉代,禽兽才部分地开始转化 为观赏对象,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