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汉油田高级中学高一年级 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12 月月考历史试卷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 。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科举制度的实行 城市商业的繁荣 印刷技术的应用 中外交流的扩大A B C D2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每一时代都有这一时代的名片与特色。下面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三司使、话本、风俗画 九品中正制、耕耙耱技术、翻车三省六部制、筒车、南青北白 理藩院、风力水车、珐琅彩A B C D3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但长期以来确切纪年是从共和元年(公元前 841 年)算起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近年来史学家协同自然科学家,通过研究日食规律,确定文献记载的“(周)懿王元年,天再旦(日食) ”的时间为公元前 899 年,从而将确切纪年上推半个多世纪。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历史记载存在纯粹客观性B自然科学事实等同于历史事实C跨学科研究是历史学发展的重要途径D研究自然和物的科学方法同样可以用来研究社会与人4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东汉时期谏官成为定官,谏官制度(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得到发展;唐朝时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这反映出汉唐时期( )A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性 B开始限制君主的权力C意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5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2体现在( )A “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 “天下一家” “大一统”C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 “天人合一” “敬德保民”6右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 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 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7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8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9某史书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名所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材料所说的“盖隐然执政之府”指的是( )A中书省 B中书门下 C内阁 D军机处10明代内阁在皇权控制的决策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并向丞相化的方向发展。从职位上看,内阁之职与丞相之职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从职责上看,内阁虽然没有法定的相权与相职,但实际上却行丞相之权,因而也会担丞相之责。这说明( )A丞相职责是明代内阁的一个重要功能 B内阁控制中央决策权C明代的内阁首辅实际上就是丞相 D丞相制度重新恢复11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D直接民主 D发源于大河流域312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B主要依据道德良知C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D侧重听取证人证言13在罗马法司法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也是后期罗马法的基本内容。之所以说“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是因为它( )A通用于世界各地 B适用于罗马帝国的公民C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 D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14 罗马法规定,对无主物实行“先占制度(谁先发现谁占有) ” ,但同时又规定“委弃物的原物主须有抛弃该物的意思和事实,故如漂流物、遗失物、沉没物,其所有人并无委弃之意思,均不能先占” 。由此判断罗马法( )A法律规定存在形式主义 B主旨在于鼓励人们开拓进取C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D倡导拾金不昧的精神和理念1518 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 ”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是( )A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 B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明C希腊文明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D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16古代雅典就大会发言作出这样的规定:“任何人在五百人会议或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必须针对当时讨论的议题,不可同时讨论两个独立的议题。同一场会议中也不得就相同的问题两次发言。不可谩骂或打断他人发言,且不可攻击主持会议的官员。 ”这一规定( 4)A在梭伦执政期向率先实行 B铲除了世袭贵族的特权C体现了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D保证了会议的高效有序17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梭伦 克利斯提尼 伯利克里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克利斯提尼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克利斯提尼为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了陶片放逐法伯利克里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A B C D18 “改革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标志着雅典一个多世纪以来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材料中的“改革”指的是( )A商鞅变法 B梭伦改革 C克里斯提尼改革 D伯利克里改革19古代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这说明( )A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 B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C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 D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 。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者,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袛。 ”基于这种认识,雅典人认为( )A居民应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 B普通公民对城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C内争是导致国力削弱的最主要因素 D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终究会被淘汰211734 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在他的英国书简中写道:“英国的宪法权利法案已经如此的完美,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在几乎所有君主国家被剥夺的自然权利。 ”这主要基于( )5A英国权利法案是最完美的法案 B英国人民获得了普遍的民主权利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制度遭到否定 D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22在历史复习中,如果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进行概括,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 )A从君主制过渡到共和体制 B从专制主义走向民主政治 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D从封建神学走向科学理性2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 ”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A 论法的精神 B 权利法案 C 社会契约论 D 天演论24 17 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 ,同时期的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 ,促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体制 C市场因素 D国际因素2517 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流传着一句民谚:“我的破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下列人物的思想中能体现这一民谚精髓的是( )A霍布斯 B.卢梭 C.洛克 D.伏尔泰2619 世纪晚期的英国和德国的政体均被称为“君主立宪” 。两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相同点是( )A均由本国成文宪法确定 B最高行政机关均由议会产生C议会下院均由民选产生 D国家元首都可以解散议会27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首相( )A对总统负责 B对帝国议会负责C对联邦议会负责 D对皇帝负责28日本 1889 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下列宪法中包含有相似规定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独立宣言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29法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斗争和多次反复,最终于 1875 年确立了(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君主专制 D联邦制30 “经过革命的洗礼后,这个国家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负担和6积淀的一块新土地受到人们的羡慕。 ”这里的“革命”指(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英国光荣革命 D中国辛亥革命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简答题(40 分)31 (15 分)材料 辽景宗病死的次日,年仅 12 岁的长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辽圣宗,遗诏由皇后萧绰(燕燕)摄政。萧太后也不时减免税赋、徭役,对地方官采取考任制,进一步实行汉官制,改各部的令稳为节度使,又推行部分汉律,统和六年还开始科举考试,最初虽只录取一二名汉人进士,却开辟了吸收汉族地主通过科举进入仕宦的途径,又在南京设立太学以培养汉族地主进入统治集团,进一步巩固了辽的统治基础。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萧太后改革的主要措施。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萧太后改革的主要影响。 (9 分)32 (12 分)孙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