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3页 / 共82页
第4页 / 共82页
第5页 / 共82页
第6页 / 共82页
第7页 / 共82页
第8页 / 共82页
第9页 / 共82页
第1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贯彻纲要 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式发布了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从 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教育发展作出 了规划。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 件大事。改革以来的四次教育工作会议 1.1985.5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颁发中共 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1994.6 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中国 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1999.6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 4.2010.7 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胡锦涛在大会上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 展提出五项要求: 1、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3、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4、必须促进教育公平。 5、必须重视教育质量。 这五项要求也是教育规划纲要的指导 方针。为什么要制定规划纲要?第一、这是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 的历史时期,今后1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时期。我国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工业化、信 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伴之而来的资源、环境、人口等一系列问 题都凸现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的重要性,强国必须先强教。 第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劳动密集 型向知识技术型转变 ,教育是将自然人 口转化为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中国是全 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对2000-2007年中国制 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分析表明,职工受教育 的平均年限每增长一年,劳动生产率就会 上升17%。要把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 技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提高管理创新上来, 其重要基础在于优先发展教育。 教育成为国家战略的优先领域,教育是基 础,人才是关键。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强 则国家强。 第三、从国际角度看,目前,世界许多国 家都纷纷制定面向未来经济竞争、社会发 展、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长期 教育发展战略,以谋求最大的发展空间和 国家利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 本等所有主要发达国家以及印度、俄罗斯 、巴西等新兴国家都在国家和州层面制定 旨在加强人才培养和深化教育制度改革的 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与战略。 教育战略规划已经成为世界不同制度、不 同发展水平国家站在全局与未来角度对教 育发展实施战略决策和管理的有效工具和 自觉行为。从某种角度上看,21世纪多极 化、多样化的世界教育进入了一个“战略 谋划的世纪”。 第四、深化教育改革是全社会共同心声*突出表现是教育仍然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 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 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 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 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 衡;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与科技领域存在突出问题 教育理念功利思想严重; 教育体制僵化,育人模式雷同; 标准化、应试化的机制严重磨杀了学生的个性和 创造性; 大学官本位和行政化严重; 科研领域心态浮躁,抄袭成风; 缺乏具有全球化背景的领军人物,缺乏创新思想 的领导者。制定规划纲要的过程* 在制定规划纲要之前,国务院成立 了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温 家宝总理和国务委员刘延东分别担任这两 个小组的组长。制定工作大致经过了三个 阶段。第一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调研阶段(2008年8月至 2009年5月)。组成了十一个调研小组,对 教育领域的问题进行全面、广泛而深入的 调研。在这个阶段中,刘延东召开了多次 有百名各界人士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议 ,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2009年初在媒体上 就20个热点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第二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规划纲要文本撰写和研讨阶段( 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规划纲要工作小组根据调研报告和各界意见撰写 文本并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个阶段中,工作小组邀 请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参与起草和修 改工作,刘延东召开了多次专家咨询会议听取各界人士对 文本的意见。2010年1月,温家宝总理又亲自召开了五次 座谈会,分别听取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并到学校第一线视察、听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对 规划纲要中的指导方针、战略思想、发展目标、改革举 措进行了反复讨论研究。第三阶段 * 第三个阶段是公开征求意见阶段(2010 年2月28至3月28日)。规划纲要(讨 论稿)在各大媒体全文公布,在全国公开 征求意见。共收集意见建议27855条,媒体 的评论和意见建议249万条。在此基础上, 规划纲要又进行了数百处修改。这次规划纲要的制定动员人员之多 ,征求意见之广,讨论时间之长是历史上 空前的,体现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 的提升。规划纲要的制定原则1、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制定 规划纲要的思想基础; 2、客观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 放30年来的教育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存 在的不足和问题; 3、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反 映最强烈的问题,政策措施向困难群体和 薄弱环节倾斜;4、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国情, 统筹考虑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5、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尊 重基层和群众的创新精神,借鉴国外先进 理念,努力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 缚; 6、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协调性。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规划纲要除序言外,分四部分,22章: 总体战略 发展任务 体制改革 保障措施第一部分:总体战略战略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 公平、提高质量。优先发展是国家的发展 战略,育人为本是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 质量是今后教育工作的两大重点,改革创 新是完成战略目标的保证。战略目标 : 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 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 。也即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 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丰富的优质 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 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衡量人力资源质量的指标,主要看主要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新增劳动力受教 育年限、受高等教育占总人口的比例。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这一部分规划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规模 和基本要求。继续强调巩固和普及义务教 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 量三大重点;首次对学前教育、高中阶段 教育、继续教育进行系统谋划,加强薄弱 环节,重视发展农村教育,并把民族教育 、特殊教育列专章予以规划,对群众高度 关注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择校、保障进 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等问题给予了明确回 应。1、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 三年教育。明确发展学前教育是政府的职责,要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重 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讨论关注:学前教育是否应该纳入义务教育,发展目标,投 入机制,政府的职责,农村学前教育布局,学前 教育师资问题。幼儿教育规模幼儿教育增长2、义务教育:* 主要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到2020年 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确保适龄 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 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坚持 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 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 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 宿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 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 学;*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 度。充分发挥家长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 重要作。 * 讨论主要关注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 施和途径,城乡教师的均衡配置和流动, 择校问题,农民工子女升学问题。义务教育规模义务教育巩固率3、高中阶段教育 * 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根 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 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保持两者招生 规模大体相当。 *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全面 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开设丰 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 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 推动普通高中办学体制多样化,推进培养模式多 样化,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高中教育规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4、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 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理 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 职业教育体系。 *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 的办学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加快 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规模5、高等教育 * 高等教育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 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 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 水平,高等教育国家竞争力显著增强。* 招生规模达到毛入学率40%。建立高校分类 体系,分类管理。高等教育规模研究生规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与运 行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 系。 * 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人皆学、处处 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规模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口数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劳动人口中受高等教育比例7、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 到2020年,基本实现地市和30万人口以上 、残疾儿童较多的县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 校。 * 逐步实施残疾学生免费高中阶段教育。第三部分:体制改革温家宝总理多次指出“教育体制亟待改革教 育水平亟待提高,教育投入亟待增加。” 规划纲要强调: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 强大动力。要以体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 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 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主要关注点:以人为本整体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现代学校制 度,中外合作办学,重大改革如何落实等问题。提出了六大改革方案(包括五项和扩大 开放):1.创新人才培养体制2.考试招生制度改革3.建设现代学校制度4.办学体制改革5.管理体制改革6.扩大教育开放1、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第一是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多样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 励个性发展;终身教育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系统 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 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第二是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 、知行结合、因材施教。 第三是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社会选用人才 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改革创新着力点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A.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 养人才的新机制。 B.严格教学管理。 C.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增强诚 信意识。 D.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2).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3).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4).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A.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 模。 B.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C.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 D.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E. 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 倾斜。 F.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 G.实行分类管理。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