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会计职业道德调查报告会计职业道德调查报告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会计道德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职业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和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如何,是关系到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能否贯彻执行,经济秩序能否维护,经济发展能否促进的大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是多元利益主体的中心,肩负着客观,公正地处理各方利益的艰巨任务.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在追求企业财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常常失去理性,明示或暗示会计人员造假.在这种情况下,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屈从于管理者的意愿做帐,假帐就很容易发生.另外,也有部分会计人员信念动摇,责任心差,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权谋私,违法违纪,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以会计信息失真为突出现象的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失范,犹如一个无底的黑洞,吞噬着会计人员规范的职业行为.面对我国目前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现状,作者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就如何重塑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切实的策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实质上是一场全面的,深刻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既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又为社会道德失范的产生提供了养分.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困惑.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是指会计职业规范的缺乏或者丧失.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改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旧有的会计行为规范模式在一定程序上被否定或遇到严重破坏,逐渐失去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力,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权威失落.近年来,会计界议论较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是最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会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引起会计界,经济界以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各种新闻媒体对此也屡有披露.事实表明,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为其突出表现的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确实折射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严重滑坡.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具体表现如下:1.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论丧,主动违法犯罪有的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某事业单位女会计许某,在其担任会计兼出纳的 10 年中,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贪污公款 7272 万元,是建国以来某省最大的一宗经济案件,媒体报导时冠以“惊天大案“,许某已被判处死刑.某房地产公司会计黎某,中专毕业,参加工作仅三年,利用单位财务制度不严密,贪污公款 200 多万元.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的确反映出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会计队伍中确有一些人职业道德论丧,走上犯罪的道路.2.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缺欠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缺欠表现在进行会计职业活动中,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具体表现是:(1)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而恰恰在这一规范上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造成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围绕这一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是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为了增强问题的说服力,我们对 1200 名会计人员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会计人员均具有级专业技术以上任职资格;所在单位的性质和类型有国有企业,多种所有制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务结构上,有一般会计人员,也有科,处长及以上职务的会计人员;年龄结构上,老,中,青各占三分之一.由于被调查人均是在岗会计人员的回答,所以,我们认为调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结果也具有相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调查结果表明:第一,当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精神,坚持原则处理会计事务,同单位负责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时,%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认为应直接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的会计人员认为应作好“技术处理“以使按单位负责人意见办.令人震惊的是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居然有占%的会计人员认为应按单位负责人意见,掩盖问题,应付社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会计人员面对这种情况,是要在坚持原则和个人利益,单位利益之间矛盾的任何一方,作出取舍两难的选择.有%甚或更多的会计人员,在这两难的选择中舍弃了职业道德原则.第二,所谓“技术处理“不外乎在会计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科目使用,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上弄虚作假,掩盖问题,欺骗单位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这大多数会计人员中,做出这种选择,在职业道德的天平上,总是要失分的.相当部分中,老年会计人员,在不得不帮助单位弄虚作假时,表现了高超的技术处理能力,操作极具隐蔽性,一般较难发现,易于逃避外部监督.在有外部监督,如国家规定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时,这些会计人员则能作好与“协调“,“配合“,使监督弱化以致流于形式,他们在单位里因此常被视为技术高,会“公关“,有本事的会计人员.1998 年的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编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一案,就是在公司领导人的授意后,由财务部副部长陈哨兵的具体组织实施,他们将折旧方法由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直线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虚报利润 10805 万元,使得红光公司股票得以上市.这些会计人员可能认为是自担风险,是自己对单位应尽的责任,或是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表现,但总归是职业道德上的严重失范.第三,对当前普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计人员所起的作用,责任方面,主动出谋划策的占%;配合单位负责人作假的占%;被近操作的点%;因业务水平低而出错的占%.情况表明,占 38%的会计人员的主动出谋划策,配合作假的行为,主观动机虽有不同,多少都是一种故意作假行为,而其中主动出谋划策的更是一种通同作弊的行为了.这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会计人员在客观公正,依法办事方面不能坚持原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缺欠.有的会计人员,自己一向敬业爱岗,也能作到客观公正,依法办事,但是在面临授意,指使,强令其伪造,变造会计资料的情况下,也出于无奈,放弃原则违心操作.在“回天无力“时,他们自嘲自讽称自己不是会计而是“编计“.表现了对会计工作由热爱转变到厌恶的心情.他们不少人表示自己如能保证生活需要,就不再从事会计工作,有的人不赞成并阻止其子妇从事会计工作.(2)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不少会计人员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意识日益淡薄.他们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就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要领,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扭曲.在调查中,我们询问现岗会计人员的问题是,目前我国是否存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如果存在是在哪里规定的 令人遗憾的是,居然有 11%的会计人员认为不存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只是在人们的信念之中.另有 20%的人认为存在会计职业道德,但不知道在哪里规定的.可见有三成的会计人员对法规的熟悉和了解是模糊的.(3)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拖拖拉拉,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帐不符合规范,帐簿混乱,帐帐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在不少单位是司空见惯的.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1.社会不良风气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1)历史造成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我国建国以后的十多年中虽然在经济工作中也出现过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但在总体上社会风气是健康的.五十年代浮夸风和“文化大革命“中实用主义,颠倒黑白,弄虚作假思潮的影响在延续,遇到市场经济环境,又迅速膨胀,使会计信息服从所谓的“政治“需要,会计人员无力阻拦,随波逐流,表现出职业道德的滑坡.(2)利益驱动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上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困惑.如物质利益原则就恢复了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物质利益原则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物质利益原则也表现出其本身所固有的两重性.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剥削阶级意识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削弱,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包括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所以人们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时所讲的“利益驱动“就是这种价值观念变化的一种负面效应.例如,在下岗失业和违反原则作假帐的两难选择中,多数会计人员选择了按单位负责人意见作假帐,表现了追求最基本的自身经济利益.反映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失范.(3)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苍白无力.新中国成立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颁布这一时期,对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的要求,散见于各种财务会计行政规章制度中,上述这些规定中明显地体现了国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但是都还没有将这些内容明确为职业道德,也没有明确提出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和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1996 年以后这种状况发生了明显的转机,第一个突破的是 1996 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专门以一节的篇幅,明确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实现了在会计规章中使会计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单独成文和单独规范.第二个突破是遵守会计职业要求,第一次写进了根本大法,1999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 39 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 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这些虽然都表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逐步发展进程,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另外在调查中,有 75%的人认为对不讲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处置太轻,25%的人认为根本没有处置.职业道德的违规行为惩治不力,缺乏职业道德自律组织和对道德优劣表现赏罚不明,我国 1993 年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客观上不利于制约违法会计行为的滋生蔓延,又使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会计行为时,缺乏法律保障.正像有的会计人员面对弄虚作假的授意,指使,强令而承认自己行为有失职业道德时所说,法律都管不了的事,我们的道德更无能为力了.2.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会计人员在单位对单位负责人地位上的从属性,也就带来其职业道德作用上的从属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发挥作用的程度具有从属性特点,较缺乏独立性品格.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会计做作业人员,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衣,食,住,行,任免,奖惩,升迁,均依靠其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的业绩.在过去,赋予会计人员“双重身份“,使他们既是单位的工作人员,又是代表国家的工作人员,会计人员的任免并不完全决定于单位负责人,还要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约束,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适应的,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在人事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中,这种“双重身份“就行不能了,他们同独立,公正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不同,没有在单位之外,之上的独立执业地位,他们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之下,单位负责人拥有充分的用人权.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使得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侍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而且这种从属性对会计人员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也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