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计划初三历史中考复习计划距离中考仅剩三个月了,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把握时间,采取有效办法,高效率进行中考复习,这是我们这三个多月的主要任务。为此制定复习计划如下:XX 年泰州市中考历史考试大纲已颁布,考纲明确指出,中考命题依据是 XX 年版历史课程标准和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侧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即课标中所体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试卷中将体现三个目标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所以我们初三教师在复习之前首先要认真研读课标,掌握课标三个目标的基本要求,以便在复习中把握复习重点。另外,我们还要做好如下几件事,第一:组织学生学习考纲,例如考试方式、考试时间,试卷结构,试卷分数比例和试题难度比例等相关的考试要求,让学生从整体上对中考历史考试有个认识。第二:组织学生明确考试范围。让学生掌握考试的具体“课别” 、 “知识要素” ,以利于学生自主复习。第三:组织学生把握好“测试水平”的五个能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运用)要求,控制好每个考点复习的难易程度。这个过程将穿插在每课的具体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历年来历史中考复习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以“课别”为单位的一轮复习、以专题为单位的二轮复习和三轮综合复习。此轮复习思路为:逐节、逐章、逐册依次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并记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下一步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情况下进行专题复习时提升能力,应对中考。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评讲上学期期末试卷,回顾上学期学习内容:七年级上、九年级上、下。(1 课时)复习七下 1-6 课(1 课时)第二周:复习七下 8-14 课(默写 1-6 课)(1 课时)复习七下 15-19 课(默写 8-14 课)(1 课时)第三周:复习七下 20-23 课(默写 15-19 课)(1 课时)七下整本书默写,布置做考试指导七下 3 套练习选择题。(1 课时)第四周:复习八上第一单元(1 课时)复习八上第二单元(默写八上第一单元)(1 课时)第五周:复习八上第三单元(默写八上第二单元)(1 课时)复习八上第四单元(默写八上第三单元)(1 课时)第六周:复习八上第五单元 (默写八上第四单元)(1 课时)八上整本书默写,布置做考试指导八上 3 套练习选择题。(1 课时)第七周:复习八下第一单元(1 课时)复习八下第二单元(默写八下第一单元)(1 课时)第八周:复习八下第三单元(默写八下第二单元)(1 课时)复习八下第四单元(默写八下第三单元)(1 课时)第九周:八下整本书默写,布置做考试指导八下3 套练习选择题。(1 课时)解决共性问题,迎接一模考试。(1 课时)专题复习就是打破教材顺序,实现知识的重新组合,把局部的、零散的知识整合成整体的、系统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专题复习和单元复习是一脉相承,是单元复习的深化和系统归纳。它要求把具有同类性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重新梳理线索,构建新的知识框架结构,这有助于弥补单元复习的不足,给学生一个更加清晰明了的知识脉络感,还有助于打破原有的教材体系限制,进行知识的迁移和重组。按时间顺序,将同一个问题串联起来,这就是纵。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相联系,这就是“横” 。在我们历史复习中要纵横交错,知识网络才能形成。具体安排如下:第十周:一模试卷分析、评讲(1 课时)专题复习专题一:古今中外思想发展史、专题二:中国古代政治史(1 课时)第十一周:专题三: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四:中外史重大改革(1 课时)专题五: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专题六: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1 课时)专题七:中外战争、专题八:中外交往(1 课时)第十二周:专题九:国际格局、专题十:三次科技革命(1 课时)专题十一:大国发展史、专题十二:热点专题(1 课时)强化专题,迎接二模考试(1 课时)初三历史经过基础复习阶段和专题复习阶段后,进入倒计时的综合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因此,教师必须讲究复习方法,精讲精练,力争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使每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深化。时政热点补充、查漏补缺以及第三次模拟考试依次进行,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另外还要进行中考前的考试指导,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重视理解,融会贯通等。具体安排如下:第十三周:二模试卷分析、评讲(1 课时)评讲 1 套中考模拟试卷(布置学生提前做)(1 课时)第十四周:评讲 5 套中考模拟试卷(布置学生提前做)(3 课时)第十五周:三模试卷分析、评讲,查漏补缺,考前指导,迎接中考。(4 课时)综上所述,中考历史复习应该紧扣历史考试大纲、教材,打牢基础,理清知识脉络,专题汇总,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能力、技巧。在整个复习过程中,都必须坚持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作适当的迁移与拓展。期望在我们的努力之下,XX 年中考历史能打一个漂亮仗!1、重视研读 20xx 年中考考纲、考点,尤其是各个考点的能级要求,因为考纲、考点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每个初三历史教师都要充分理解各个考点能级要求的概念,即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准确把握各个考点能级目标,重视新增加的考点能级要求,这在中考中考到的几率是较高的,就像 13 年增加的考点一样,相对来说,在 13 年中考试卷中出现的几率就比较高。如 13年中考考试试卷中,选择题第 1、11、12 题就是 13 年新增加的考点,材料题第 1 题中的几个问题也是如此。2、重视全面复习。所谓全面复习就是教师不可有侥幸心理或凭自我经验,自我感觉,简单地认为:去年某个考点考过了,今年不可能再考,去年某个考点没有考到,今年肯定考,要知道即使去年刚刚考过的考点知识,命题老师也可以变换形式、角度进行命题,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全面复习,那只能导致学生不能全面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考不到高分或满分,到时后悔是无用的,总感觉对不起学生,也影响了自己今后的心情和身体健康。3、重视知识的梳理简洁、明了、到位、全面,这就要求老师在复习前要做大量的工作,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认真备课,对教材文字表达作适量的调整,以便学生理解记忆。因为现在不少学生畏难情绪较重,他们看到某个问题很长的答案,首先从心理上就有了负担,其次就是不去认真读、认真记。如分封制、科举制的影响等等。4、重视细化考点,注意考点角度、切入口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强化集体备课,对每个考点能级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从命题的角度、切入口的变化、情境的创设,以及问题表达形式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发挥集体的智慧优势,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方向、角度是不尽相同的,这样博采众长,力求全面地掌握每个考点的相关内容,尽量做到万无一失,不留遗憾。从 09 年泰州中考历史实行闭卷考试并纳入升学总分以来,面上的大的历史事件几乎都考到了,因此,笔者认为:接下来的中考命题者会不断选择较小的切入口或变换命题角度进行命题。如 13 年中考材料题第 2 题第 1 问的第 2 小问: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又是哪一派别?再如商鞅变法的每一点措施都要进行细化。5、重视帮助学生适当进行知识的归类。从大的方面可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大的方面还可细分,如经济又可分为工业(手工业)、农业、商业(贸易)等,如 13 年中考材料第 3 问,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商品经济的发展或商业的繁荣,答经济的发展就不会给分)理由很简单,就是回答经济的发展过于宽泛,不够明确、具体。6、重视强化时间概念。包括世纪、朝代、年代,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想强调一下,不少老师总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认为让学生记时间枯燥、难记,不让学生去记忆。笔者认为:老师们,你们应该多从命题者命题角度去考虑,更应该知道时间概念是构成历史事件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怎么能不让学生去记时间呢?13 年中考选择题计 20 条,其中涉及时间概念的就占 10 条,你们说,时间概念要不要让学生记,答案是明确的。7、重视考点知识问题设问的变化及有关历史知识的迁移。鉴于不少同学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的,而是就一种问法死记硬背,因此当问题的问法发生变化时,学生就 回答不了。鉴于一些学生理解能力较差,读不懂题意,所以答题也有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变换知识点问题的设问或角度,以及历史知识表达形式的转换,让学生尽快适应中考考试的要求。如问:“雅尔塔体系”结束的标志或“两极对峙”局面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大部分同学知道怎么回答,可问:“北约和华约对峙”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有些同学由于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够,就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变换知识点问题的设问或角度的变化及有关历史知识的迁移,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8、重视对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读图识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纵观近几年的泰州中考试卷,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材料让学生分析思考、回答问题。如 13 年中考材料题最后一题的第 3 问:观察上图(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 1785 年和 1845 年煤和钢铁消费量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不少学生由于读图识表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较差,而无法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仅仅是简单的看图说话,不能满足题目的要求,没有将材料、图表所呈现的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思考、分析。9、重视情境的创设。重视与时政热点的有机结合进行情境创设。如目前我国第一艘航母在南海训练这一情境,考近代海军的建立。重视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如学生假期外出旅游,考有关交通工具。重视与泰州乡土教材的有机结合创设情境。如泰州乡土文化、泰州教堂、泰州环境等。10、重视变式训练。在讲解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让学会理清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型和要求、如何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如何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学科语言回答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坚持史论结合。重视理解,融会贯通。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对题目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减轻过重的心理考试压力,也有利于学生解题答题,从而在中考中考出理想的成绩。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