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 乒乓球运动观赏第一节 观赏比赛,其乐无穷在中国乒乓球被誉为国球,自有其不凡之处。一是首先把国旗插上国际乒坛巅峰。1959年我国乒 乓球选手在没有洋教练的情况下,用独树一帜的中国快 攻,突破全球精英的重重围困,夺得世界锦标赛冠军, 令人叹服!在第23届奥运会大捷以前,许多西方人士都 把乒乓球视为中国体育的标志。 二是长励不衰。从1959年突破以后,成绩节节攀升 ,除“文化大革命”期间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出现 短暂低潮外,一直称雄世界,并一再包揽世锦赛全部冠 军,甚至令世锦赛后半段变成国内赛或华人赛,形成整 整40多年的“中国时代”,这种绝无仅有的辉煌甚至令 美国篮球、巴西足球也为之减色。 三是作用超凡。其作用已远远超过体育而成为外交 尖兵,在政治上立下丰功伟绩。它在未建交的国家升起 第一面五星红旗;它敲开了中美恢复邦交的大门,被誉 为“小球转动的地球” 乒乓球的辉煌,我国没有 哪个项目可比。国球之称,当 之无愧!那么,作为一名乒乓 球爱好者,怎样观赏乒乓球呢 ?一、观赏价值观赏价值是一项体育运动的生命,如果失 去观赏性,就将失去观众,而没有观众的运动 项目是没有生命力的。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开展个体,具有极大观 赏性的球类运动,人们可以从中享受到许多乐 趣。1、观赏拼搏精神 2、观赏运动员的聪明才智 3、观赏球星风采 一个球队在国际比赛中代表一个国家,在国内比赛中 代表一个地方,人们都对其有较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球 队取得好成绩,能充分展示其精神风貌。乒乓球比赛的观 赏,就是要观赏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扬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及在关键时刻的力挽狂澜,这能使我们观赏到乒乓球运动 的精神美。就像在2001年第46届世乒赛男团半决赛中,韩 国大战中国,金泽珠在决胜局七次机会可击败刘国正,淘 汰中国队。在这危难时刻,意志力就成了决定性因素,刘 国正以超人的顽强意志力力挽狂澜,反败为胜,给我们留 下了荡气回肠的一战。就是这种精神美使乒乓球运动产生 动力,放出异彩,使得乒乓球运动也成为教育人和鼓舞人 前讲的力量。在第二十六届世乒赛中,我国老一辈运动员 徐寅生在与日本运动员比赛中,曾连扣十六大板才赢得宝 贵的一分,一直为世人津津乐道,传为美谈。运动员的技术和战术的运用是聪明才智的具体 体现。巧妙的战术变化能够使运动员的各种战术得 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对内行观众来说,可从巧妙 的战术变化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我国第一个夺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容国团就曾 说过:“打球,不仅是用手,更重要的是用脑”。 他为中国传统的“快、准、狠”的技术风格劝说一 个“变”字,他那句掷地有声的豪壮语“人生能有 几次搏?现在是搏的时刻了”仍激励人们前进。 我们在观赏运动员精湛球艺和顽强意志的同 时,也能领略、感受球星的卓越风采。如看邓亚 萍的快攻,有一种气势如虹、淋漓畅快的感觉; 看瓦尔德内尔拉弧圈球,为他的老练沉稳、从容 不迫倾倒;第四十三届世乒赛中国小将丁松瞅空 子就出手进攻的改良削球打法,则又使人们赞叹 他的机敏和果断。其他如孔令辉刚柔并济,萨姆 索诺夫坚韧有余,金泽珠潇洒强劲,而盖亭、罗 斯科普夫球风凶悍,好似“凶神恶煞”。这种球风中 渗透的战术,声东击西、对扣对冲、左右调动、 长拉短吊,配合到珠联璧合的佳境,怎不令人神 往,拍案叫绝每一种打法都有着独特的观赏 价值,当你学会了如何去观赏时,就能体会其无 穷的乐趣。观看乒乓球比赛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看比分。 第二阶段是看运动员的技、战术的运用情况。第三阶段是是预测阶段。 主要关心的是场上双方运动 员,特别是自己所倾向的运动员 比分的胜负情况,无论比赛的激 烈程度如何,只要自己喜欢的运 动员得分就兴奋,叫好。 主要对运动员比赛中的各 项技术和战术,根据场上的运 动效果,给出一个好坏的判断 ,进而对一个局部,发球抢攻 、接发球、相持的能力作出切 实的评价;再进一步就是对运 动员特长技术的发展情况作出 中肯的分析,能到这一步,也 可算对乒乓球比赛比较内行了 。越是高水平的运动员,在技战术 运用中,可预测的成分就会越大。因 为乒乓球比赛中的来回速度是非常快 的,球着台一般只有0.20.3秒的时 间,运动员要选择击球点,调整拍球 及及发力方向再还击,而在这么快的 时间里,要作出这一系列的反应是很 难的,主要也靠判断预测。如果能随 运动员技战术运动情况,适时作出技 战术变化预测,或提前作出预测,是 看球比较高级的阶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