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强势管理到灰度管理任正非的管理艺术作者:王利平任正非的思想力, 主要表现在强势管理和灰度管理两个方面。强势管理的核心,是用标准创造价值,体现在对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领域。而灰度管理,体现在家园文化的传承精神方面, 展示了人性魅力。 纵观世界企业管理史得出一个结论:管理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世界管理大师德鲁克说, 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 其本质不在于“知” , 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任正非的管理思想与德鲁克很 接近。 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自创业初期, 就显示出超人的管理能力。 他否定激进, 崇尚改良。他认为,管理才能并非天生遗传,而是后天强化而成。在华为公司长 期的发展中,管理进步远远胜于技术进步。 任正非有一段精辟的言论。 他说,我不是一个激进主义者, 而是一个改良主 义者,主张不断地管理进步。现在,我们需要脱选鞋子,换上一双美国鞋,但穿 新鞋走老路步行。 换鞋以后, 我们要走世界上领先企业走过的路,这些企业已经 存活了上百年,他们走过的路被证明是条企业生存之路。 据此推论,任正非的管理改良,就是换新鞋走新路。华为的巨大成功,与任 正非的先强势管理到后来的灰度管理关系密切。外界对此做法褒贬不一。 总体而 论,纵观世界企业管理史得出个结论:管理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削足适履式的强势管理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开始,国内的很多公司把管理西化认定为种管理创 新的捷径, 华为公司也不例外。 在华为攻克了技术难关时期,任正非同时提出了 管理的价值关键在于先进性的理念。 国内许多企业都通过拿来主义形式增强管理 能力,任正非表现的却是极为突出。 首先,他就提出了削足适履的强势管理方针。那就是对新型管理系统先是强 制套用,然后再改良优化, 最后,通过制度、规则加以固化。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 形成了华为公司的管理大纲华为基本法。对此,任正非直言不讳地说, 所谓管理创新,现阶段就是要消化西方成熟的管理经验。 任正非认为, 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 要注意的是不能照搬硬套。 照搬别 人的东西,如果不加以改良,那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即使经营业绩上 不去,沦为街边叫花子,只要掌握了套管理方法,也能轻易地做到量入为出, 教训是深刻的。 世界级的企业都注重管理的价值,如IBM、索尼、爱立信、通用、沃尔玛等 知名企业的管理思想, 不时散发出影响世界的商业智慧。 为了提高企业运用能力, 华为敢于向优秀企业学习。 通过多方比较,最终选择了“蓝色巨人”IBM 的经验。 从 1997 年起, IBM 顾问团成为华为在流程变革、员工股权计划、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智囊。与这些主要跨国咨询公司的合作,是华 为可以随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任正非要借鉴IBM 的经验,让华为勇敢地去 穿“美国鞋”。 在管理西化中, 任正非的强势管理体现在对顾问们的推崇,强制推行, 固化 新系统,而且还长期堵截员工的“幼稚创新”。任正非曾经告诫说, 5 年之内不 允许幼稚创新,顾问说什么,用什么方法,即使认为是错的也不许动。 5 年之后, 把顾问的系统用好了, 才可以授权你们进行局部改良。至于结构性的改动, 那是 10 年以后的事了。 任正非通过修订华为基本法 ,让 IBM 的咨询方案融入了制度,在经历了 不折不扣的执行之后,效率上去了。员工们逐渐适用了IBM 方案,人均效率获 得了大幅度提升。 2007 年,华为的人均生产率仅为16 万美元,到 2008 年,提高到了 21 万美 元,这是强势管理后的客观回报。任正非的管理改良,就是换新鞋,走新路。华为的巨大成功,与他强势管理到后来的灰度管理关系密切。人性十足的灰度管理孙子兵法云: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是说善于作战的将领,往往 能夺取主动权, 调动敌人而不是被敌人所调动。战略是什么?任正非认为, 战略 就是重点突破。 企业在跨国经营和管理过程中, 跨越文化界线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中国人的 含蓄,美国人的率性,德国人的严谨,等等,表明民族文化的巨大差异性,如何 融化为商业文化的趋同性、一致性?任正非创新了灰度管理模式。 灰度,就是局域黑白的中间地带,灰度管理,就是把管理的尺度介于,既不 能太过强势,也不能太过无为。而是适度的管理,主张妥协与宽容。 华为创办了华为大学,其校训是,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灰度管理正是体现 了这种尺度的思想。 2010 年 1 月,任正非在全球市场工作会议上阐述了灰度管 理的理念。他说,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她)的水平就是合 适的灰度。而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就是来自灰度、妥协和宽容。 灰度管理是华为在遭遇跨国文化冲突的背景下提出来的。随着华为全球化布 局一步步拓展, 全世界研发机构要进行无缝交流,就需要更多的宽容与妥协, 就 像兼容并包、求同存异一样,灰度管理强调的是和谐协作的宗旨。 华为在海外的员工, 都是海外早期从企业内部派遣出去的。初期,是执行华 为的强势管理模式。 后来,海外的员工比例逐步大于内排人数,反映最强烈的一 幕,就是地域文化的冲突,可以说是此起彼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任正非提出 的灰度管理派上了用场,其效果远远好于强势管理模式。 比如,华为到德国招聘德国本土研发科技人员,就要遵循别人的时间观念, 不能按照中国人的习俗照搬硬套使用,开会不能开成马拉松式的报告会。再如, 华为到非洲国家开展业务, 创设研发机构要多做一些改造工作,因为南非的员工 般是比较散漫的。 只有靠这种灰度管理方式, 才能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 调动 各种族员工的积极性。 灰度管理的作用, 不仅适用解决跨国文化不同的冲突,还适用于解决内部各种积习宿弊。这其实是一种向内部员工和客户妥协、 尊重客户和员工的合理做法。 任正非曾有个解释。 他说,一个清晰方向是从混沌中产生的,从灰色中脱 颖而出。 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化, 它常常会变得不清晰, 又并不是非白即黑, 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 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时间内达到和谐, 这种和谐的过程就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就叫灰度。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提炼出灰度管理所包着极大的内容: 一是干部的妥协。在管理员工时,干部不要血气方刚、锋芒毕露。而应另辟 蹊径,曲线成功。 二是领导的妥协。在管理改进中,领导认可相对正确的, 坚决反对完美主义。 三是管理的妥协。 在职业化的管理中, 注重本土经验的总结, 不做僵化的西 方管理样板。 四是文化的妥协。在跨国文化的冲突中,主张兼容并包到“华为企业文化” 这个大家庭中来。 灰度管理的优势, 表现在多个方面。 从另一些方面更能看出其魅力。它解决 了许多专利纠纷、以及来自竞争对手方面的巨大压力。像2003 年,思科公司指 控华为侵犯部分思科技术专利, 通过协调,思科最终撤回诉讼,双方达成了默契。华为过冬七部曲领略了任正非的强势管理模式与灰度管理模式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2009 年之后全球经济危机期间, 任正非所施展出来的思想魅力, 揣摩出一些有价值的 东西,企业和企业家们会受到很多启迪。 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 华为早早地就做好了过冬的准备。通过研究任正非 发表的华为的冬天和北国之春 ,就会发现华为过冬的七部曲,也就是七 根稻草:一是完善国际交流。二:是压缩竞争空间。三是保证企业资金流。四是 危机预警机制。 五是强化薄弱环节。 六是增强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七是不断降 低全球化运营成本。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会逐步暴露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也就是钢筋铁骨下的软 肋。在企业业务经营上,任正非强调要抓住薄弱环节建设,要坚持均衡发展,不 能让短板成为发展的阻力。 企业只有强化流程型和实效型管理,才能实现各项业 务单元的均衡发展。 华为的危机预警机制,就是不盲目创新,坚持“小改进,大奖励”。华为主 要通过差异化竞争来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也就是在不同地方运用不同的竞争手 段,让对方防不胜防。此外,华为还通过国际化人才本土化,全球办事机构在线 网络沟通、买断核心业务等方式,不断降低全球化运营成本。这些努力和尝试, 都是为了让企业在全球化经济危机中存活下来。 任正非说,活下来才是真正的出路。 普遍客户关系是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要 争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合同金额。 公司规模是未来运营商合作的基础。但公司从上 到下要杜绝说进入“ 500 强” 。华为公司垮了再起来,再垮再兴起,才有可能进 入 500 强。 全球经济危机就像隐匿在各种经济保护伞下的“狙击手”,对于竞争力薄弱 的企业来说,足可以枪毙命。因为爆发程度不可预测,所以,经济危机是企业 挥之不去的险恶幽灵。 企业只有不断地增强危机管理水平, 才能规避危机的风险。 有关危机管理的做法,企业可以学习任正非的做法, 积搬推进人才的国际化,引进国际化管理层, 以提高自身预防衰败的免疫力。 企业还可以通过完善国际交 流、压缩竞争空间、保证企业现金流、完善危机预警机制、强化薄弱环节建设、 增强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不断降低全球化运营成本等手段,来做好过冬准备。 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活下来。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