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5页 / 共52页
第6页 / 共52页
第7页 / 共52页
第8页 / 共52页
第9页 / 共52页
第1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经济学常识 课程培训 杭州二中 赵明全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讲三个方面问题 教材知识解读与宏观知识体系的把握 教学过程的感悟 高考备考的思考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四、五单元 知识线索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阶段,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列宁生活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成果,不仅对苏俄,对我国也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参照苏联模式逐步建立起来的。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一体制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在吸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步形成并付诸实践。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专题二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内容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运行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本专题的教学重难点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及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抽象、最难理解的两部分内容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急需发展的内容之一。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认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论论 这一理论由英国的威廉 配第和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所始创,被英国的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加以发展,最后马克思在批判吸收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科学地全面予以完成。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生产商品 劳动的 二重性 具体 劳动 抽象 劳动 使用 价值 币理论 商品的 二因素 货币 产生 本质 职能 价值规律 价值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2、价值规律理论 ( 1)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 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 ( 3)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流动。 第二,促使商品生产者采用新技术、改善管理,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实现优胜劣汰,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两极分化。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劳动价值论的比较 斯 密 ( 1)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 ( 2)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 3)二元劳动价值理论 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交换价值决定价值)。 李 嘉 图 ( 1)纠正了斯密对商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认识中的错误方面,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 2)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的观点。 ( 3)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马 克 思 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 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 2)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 3)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重要 意义 (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古典学派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价值等看成是永恒的范畴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从而科学揭示了它们所体现的生产关系。是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所作的变革,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 2)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关于价值规律(市场经济) ,围绕两条线索展开 古典经济学主张 由放任 , 限制政府作用 斯密对 “ 看不见的手 ”的主要认识 新自由主义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 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理论 ( 内容形式作用 ) 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危机 马克思的价 值规律理论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认识 毛泽东认为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的学校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任务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价值规律 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发展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一个探索变化的过程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剩余价值理论 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研究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的关系,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对立和斗争的最深刻的基础。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和 “ 剩余价值 ” 理论的重大意义,就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奥秘,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要走向灭亡。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雇佣工人的一个工作日,劳动时间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雇佣工人在 必要劳动时间 内形成的价值等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在 剩余劳动时间 内形成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工资实际上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和资本主义工资理论科学解决了李嘉图体系的第一个矛盾。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产业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要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产业资本循环要顺利进行下去,其三种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它们之间的转化在时间上必须同时进行。 资本周转。 企业生产的产品性质、内部管理状况、市场供求状况以及生产资本的构成都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 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发展要顺利进行下去, 要求不同部门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往往难以顺利实现。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商业利润 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借贷资本和利息。利息 是产业资本家或商业资本家为了获得借贷资本的使用权而交给让渡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银行利润 实质上也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未必全部归其所在企业的资本家所有,他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之间进行分割。 在资本主义农业领域,存在三个阶级: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和农业雇佣工人。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割。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三)经济危机理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实质 是生产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 根源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有两个具体表现: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 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周期性 爆发的 物质基础 。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不仅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还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萨伊、李嘉图、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经济危机理论的比较,认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科学性。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意义 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苏联经济建设与五十年代初的争论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斯大林对计划与赢利之间关系的认识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索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一是苏俄 “新经济政策” 的内容、意义。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当时苏俄所面临的严峻困难,而且也找到了一条切合当时苏俄实际的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对我们清楚在实践中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指导意义。 二是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的主要观点。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集中了我国建国初期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成果,即使在今天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专题的教学难点 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三位领导人对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问题的认识都比较复杂,甚至前后有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帮助学生梳理清楚。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1917 “ 十月革命 ” 后,为了夺取战争胜利的需要,苏俄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随着条件的改变,这一政策的实施受到了农民的坚决反对,带来了 1921年春严重的危机。 在此背景下,苏俄自 1921年 3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