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童年中晚期同伴侵害对儿 童心理社会适应影响的纵 向分析 同 伴 侵 害 是 个 体 遭 受 来 自同伴的身体、言语、财 物以及人际关系方面攻击的经历.同伴侵害 是儿童青少年期一种经常发生的普遍现象 。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 同伴侵害会导致儿童 多方面的适应问题, 包括抑郁、焦虑、退缩 、孤独等情 绪 适 应 或 内 化 问 题 .攻击 和行为不良等地外化问题;同伴拒绝等人 际关系问题。实验背景 现有关于同伴侵害对儿童适应影响的研究采取的 是变量定向的方法。变量定向的方法所关注的是 变量间的关系, 其基本假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不 存在显著差别, 个体之间在所研究的变量之间的 关系上具有同质性。因此, 变量定向的研究只能 在群体水平上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同伴侵害 与儿童心理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而言, 已有采用 变量定向方法的研究所揭示的只是群体水平上两 者之间的联系。显然, 群体水平上关于同伴侵害 与适应结果之间关系的结论无法阐明同伴侵害经 历对不同个体是否具有不同影响。实验背景 近年来, 来自发展心理病理学的大量研究一 致表明, 同一危险因素对不同个体具有不同 的发展意义 , 在 不 同 个 体 身 上 会产 生 不 同 的结 果 , 即 “一 因多果” 。例如,父母 去世可能会使得一个与父母具有不安全型 关系的儿童产生抑郁, 而同一事件则可能会 使一个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形成品行障碍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即在于揭示与儿童的同伴侵 害经历相联系的多种可能的心理社会适应 结果模式 对这一问题的考察涉及两个具体问题:其 一, 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结果是否存在不同 模式?其二, 儿童的同伴侵害经历与这些不 同的心理社会适应结果模式是否存在联系 ? 实验方法 个体定向的方法的基本假定是个体与个体 之间存在差异, 它关注的不是群体水平上变 量之间的关系, 而是强调个体特定性或差异 性, 关注变量的组合或模式, 其目的在于鉴 别出理论上有意义或与理论相符的由特定 类型的同质性个体所构成的亚组或变量的 组合模式。因此, 个体定向的方法构成了与 传统的变量定向的方法互补的方法实验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小学三年级的 1767 名儿童作为被试 , 其中男生 875 人(占 49.5%), 女生 892名 ( 占 50.5%), 第 一 次 测 查 时 被 试 的 最 大 年 龄 为9.92 岁, 最小年龄 为 8.00 岁, 平均年龄为 9.25 0.33 岁。所有被试均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的 14 所小学(其中 6 所省级规范化小学, 8 所普通小学)的 40个班级, 班级内人数在 1863 人之间, 其中 31 个班级(占 77.5%)的人数在 40 人以上。其中 89%的被试属于独生子女。母亲平均年龄 36.43 3.05 岁, 受教育水平在本科及本科以上者占 30.7%, 本科以下 且高中以上者(含高中毕业生)占 54.2%, 高中以下者占 15.1%; 父亲平均年龄 38.43 3.44 岁, 受教育水平在本 科及本科以上者占 43.3%, 本科以下且高中以上者(含高中 毕业生)占 44.4%, 高中以下者占12.3%。儿童所在家庭的 月总收入在 1000 元以下的占 6%, 10003000 元之间的 占 35.6%, 30006000 元之间的占 44%, 6000 元以上的 占 14.4%。 采取抽样的方法,具有统计学的普遍意义, 故而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尽可能的平衡 了无关变量,消除额外变量和实验误差实验指标 根据已有研究文献, 儿童心理社会适应涉及 3个主 要方面:(1)情绪适应或内化问题, 包括抑郁、焦 虑、孤独等 (2)行为适应 或 外 化 问 题 , 包 括 攻 击 和 行 为 不 良 (3)人际适应, 主要为同伴拒绝。 本研究选择:抑郁和孤独作为内化问题的指标, 攻击和行为不良作为外化问题的指标, 以同伴拒 绝和同伴接纳作为人际适应指标。我们预期,对各 适应结果指标的 LPA 分析至少会生成 4 类心理 社会适应模式:情绪适应或内化问题、行为适应 或外化问题、人际适应问题以及正常发展, 这些 适应结果模式(正常发展除外)与儿童当前及先前 的同伴侵害经历存在联系。 这些试验指标的确立,有利于对实验进行 数据统计,进而对实验提出的假设进行判 断,而且这些指标刚好能够和原实验假设 能够互逆,实验得出的指标的数据能够代 表实验之前假设的问题同伴侵害 同伴侵害:本研究采用 Mynard 和 Joseph 编制 的 多 维 同 伴 侵 害 量 表中的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两个分量表测 量儿童的同伴侵害。本研究对选取的身体侵害和关系侵害 分量表进行了中文版修订。其中, 身体侵害分量表包括 3 个题目, 如“在这一学期, 别的同学打过我”; 关系侵害分量 表包括 8 个题目, 如“在这一学期, 别的同学故意在背后说 我的坏话、造谣”。被试的回答采用四点计分, 0 代表“未 发生过”, 1 代表“很少发生”, 2 代表“有时发生”, 3 代表“经 常发生”,得分越高则意味着受同伴侵害越严重。为了检验 本问卷结构效度, 我们对中文版的结构进行了验证性因素 分析。结果显示, MPVS 包括身体侵害与关系侵 害 两 个 因 子 , 问 卷 的 结 构 效 度 良 好 孤独感 孤独感 :采 用 Asher 等 编 制并经陈欣 银等翻译修订的儿童孤独量表(中文版)。该 量表适用于小学 36年级儿童。量表共用 16 个项目评定孤独感, 采用五点计分, 从 0“ 完全不符合”到 4“非常符合”。以所有题目 的平均分为指标, 代表一般孤独感, 得分越 高,孤独感水平越高。 抑郁 抑郁 :采 用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Kovacs 编 制并 由 陈 欣 银 等 翻 译 修 订的儿童抑郁 量表(中文版)。原始的 CDI 包括 27 个项目 , 适用于年龄在717 岁之间的儿童。量表 采用 0、1、2 三点计分, 以所有题目的平 均分代表儿童的一般抑郁状况, 得分越高, 抑郁水平越高。 攻击 攻击:采用儿童行为核查表 )测量儿童的攻 击。CBCL 的攻击分量表包括 18 个题目, 采用三点计分, 0 代表“不符合”, 1 代表“有 点符合”, 2 代表“非常符合”。以所有题目的 平均分作为儿童攻击的指标, 得分越高, 则 攻击水平越高 行为不良 采用 CBCL (Achenbach, 1991)测量儿童的 行为不良。CBCL 的行为不良分量表共 10 个题目, 采用三点计分, 0 代表“不符合”、1 代表“有点符合”、2 代表“非常符合”。以所 有题目的平均分为指标, 代表儿童的行为不 良, 得分越高, 行为不良水平越高。 同伴接纳/拒绝 采用同伴提名法评定儿童的同伴关系。要 求被试写出班里最喜欢的三位同 学和三位 好朋友(两项积极提名), 以及三位最不喜欢 的同学(消极提名)。对每个被试的提名频次 进行班内标准化, 以便于不同班级儿童提名 分数的比较。以两项积极提名 Z 分数的平 均值作为同伴接纳的指标, 以消极提名频次 的 Z 分数作为同伴拒绝的指标。 施测程序 1、对所有主试进行指导语、问卷内容以及 施测注意事项的专门培训。所有问卷的施 测均取得了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同意。整个 施测过程中, 教师不在场。 2、测量在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进行两次测 评。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并当场收回, 施测过程大约需 40 Min。每班由两名具有 施测经验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生作为主试。施测程序 1、儿童的攻击与行为不良由儿童母亲报告 。施测时, 首先由具有施测经验的发展心理 学研究生对施测班级的班主任进行培训。 培训合格后, 将施测问卷和家长同意书交给 班主任。班主任将施测要求告诉学生, 并强 调问卷需由母亲亲自作答、认真填写,之后 将问卷和家长同意书交由学生带回。班主 任负责协助回收母亲问卷。 2、对于完成儿童报告测量及其母亲完成家 长问卷的儿童, 给予小礼物以表示感谢。 对所有主试进行指导语、问卷内容以及施 测注意事项的专门培训避免了当被调查者 对该项调查的兴趣不大、态度不积极、责 任心不强,或者被调查者由于受时间、精 力、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完成问卷填 答工作时,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常常受到影 响。 由于提前对他们进行培训过,所以一定程 度上避免了问卷的错答,误答,缺答,提 高了问卷的信度。统计分析方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 我们对数据的分析综合运用 了变量定向的方法和个体定向的方法。在具体分 析技术上, 本研究首先运用相关分析在群体水平 上揭示儿童的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各适应结果 之间的关系 。 然后, 采用 LPA (潜类别分析)确定儿童心理社 会适应结果的模式, 并使用 DA 考察儿童的同伴 侵害经历与各种适应结果模式间的联系, 包括同 伴侵害与儿童的各种心理社会适应结果模式之间 的即时联系与长期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同伴侵害 与各种适应结果模式之间的关系。如表 1 所示, 儿童的身体侵害、关系侵害及各适应指标都显示出中等程度以上的显著跨时间稳定性 9 岁的身体侵害与儿童当时及 11 岁的孤独、抑郁呈中等 程度正相关, 与当时及 11 岁的攻击、行为不良及同伴拒 绝呈较低但仍显著的正相关, 与同伴接纳呈显著负相关。 11 岁的身体侵害与当时的孤独、抑郁、同伴拒绝呈中等 程度正相关, 与攻击、行为不良呈较低但仍显著的正相关, 与同伴接纳呈负相关。 9 岁的关系侵害与儿童当时及 11 岁的孤独、抑郁、同伴 拒绝呈中等程度正相关, 与当时及11 岁的攻击、行为不良 呈较低但仍显著的正相关,与同伴接纳呈显著负相关。 11 岁的关系侵害与当时的孤独、抑郁及同伴拒绝呈较高 正相关, 与攻击、行为不良呈较低但仍显著的正相关 , 与 同伴接纳呈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显示, 儿童的身体侵害 及关系侵害经历与其当时及日后的消极适应结果相联系。潜剖面分析 为控制适应指标的发展稳定性, 首先对各适应指 标进行回归分析, 即以 9 岁时各适应指标的分数 为预测变量, 分别预测 11 岁时相应适应指标的分 数, 保留回归分析的标准化残差。使用回归分析 后各适应指标的标准化残差(为控制各适应结果变 量的量尺的不 同, 因此使 用标准化残 差;) 进行 LPA 分析, 以考察儿童的心理社会心理适应结果 表现为哪些模式。分为不同组的模型的拟合指标 如表 2 所示。由表 2 可以看出, 从第 3 组到第 4 组 BIC 的减小大于从第4 组到第 5 组的减小程度 根据各组儿童在各心理社会适应指标上的 标准化余数(见表 3), 这 4 种模式分别被命 名为内化问题(n=109, 占 6.2%)、外化问题 (n=97, 占 5.5%)、同 伴 拒 绝 (n=45, 占 2.5%)、 正 常 发 展 (n=1516, 占85.8%)。童年中晚期同伴侵害经历对适应 结果模式的预测:判别分析 为揭示 9 岁、11 岁的同伴侵害对儿童适应 发展的影响, 以 9 岁、11 岁的身体侵害、 关系侵害为预测变量(共线性诊断显示, 9 岁 和 11 岁的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不存在共线 性, 容忍度均大于 0.65), 适应结果模式组为 被预测变量, 进行判别分析。 正常发展的儿童在 9岁、11 岁的身体侵害 、关系侵害水平都很低。内化问题组在 11 岁时受到的身体侵害、关系侵害水平最高; 外化问题组儿童虽然在 11 岁受到的侵害水 平很低, 但在 9 岁时受到一定程度的身体侵 害、关系侵害; 同伴拒绝组 9 岁时受到的身 体侵害、关系侵害水平最高, 11 岁时受到 的身体侵害、关系侵害水平较高。 换言之, 9 岁的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日后 儿童同伴拒绝及外化问题的增长有关, 11 岁的身体侵害、关系侵害则与儿童当前的 适应问题, 主要是内化问题和同伴拒绝的发 展之间的联系最强。方差分析 为更充分说明儿童的心理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