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6页
第2页 / 共116页
第3页 / 共116页
第4页 / 共116页
第5页 / 共116页
第6页 / 共116页
第7页 / 共116页
第8页 / 共116页
第9页 / 共116页
第10页 / 共1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因学概概 述述1.病因即致病因素,又称为病原(古作“病源”)、病邪等泛指能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2.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病因范围:原发病因: 六淫、疫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外 伤、寄生虫、药邪(药源因素)、医过(医源因素)、先天因素继发病因(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结石。 中医中医探求探求病因病因的方法的方法1 直接询问发病原因2 辨证求因: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 推求病因。 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张仲景: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结合分三类。 金匮要略 陶弘景:一为内疾,二为外发,三为它犯 。原则上提出了“三因学说”。 肘后百一方三因论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具体阐明了“三因学说”。 中医病因学研究史中医病因学研究史当前病因分类当前病因分类1.外感病因:六淫、疠气2.内伤病因:七情、劳逸、饮食3.病理产物:水湿痰饮、瘀血、 结石 4.其他病因: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第一节 外感病因第一节第一节 外感病因外感病因1.外感病因是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皮毛肌表、或从口鼻等体表部位侵入人体,引起外病的致病因素 ,亦称之为“外邪”。2.外感病因包括六淫、疫气等。3.外感病因的共同特点:a 来源:多源于自然界b 犯人途径:多从肌表或口鼻侵入人体而发病c 形成病证:初起多形成表证,具有起病急的特点一、六淫概述:六淫为外感病因之一,气候变化或抵抗力低下时引起外感病发生。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 化。六淫(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致病因素的统称。 六淫产生的因素:a.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一定限度六气太过、不至而 至、退而不退;六气不及、至而不至、不退而退。b.非其时而有其气:气候变化过于急骤,暴冷暴热。c.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以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 浮为临床特征。 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多风,夏多暑热,长夏多湿,秋多燥, 冬多寒。 地域性:致病与生活、工作环境密切相关。 相兼性:可单独伤人,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依风相合同类相兼 转化性 病证的从化 六邪的阴阳分类阴邪:寒、湿阳邪:风、暑、热(火)阴邪二、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一)风(一)风邪邪风邪的基本概念: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风邪的重要性: 1 风为春季主气,但四季皆有风。2 风邪为外感病中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1.风为阳邪:风邪善动不居,具有轻扬、升发、向 上、向外的特性。 2.其性开泄:易使腠理宣泄开张而有汗出。 3.易袭阳位: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及肌表,使皮毛腠理开泄,出现头 痛、汗出、恶风等症。二.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指风性善动不居,游移不定。如行痹之游走性疼痛,痛无定 处。数变:指风邪致病变幻无常,发病迅速。三.风性主动风属阳邪,其性动摇不定。四.风为百病之长其他五邪每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风 邪 性 质致 病 特 征轻 场开 泄风性轻浮,有向上向外 性疏通透泄,具通透性易侵头面、肌表和阳经,如头 项强痛,鼻塞咽痒,面肌麻痹等腠理开疏,如汗出,恶风等善 行数 变行无定处,善行走窜发病急,变化快病变部位不固定,如风疹,荨 麻疹,行痹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如癫 痫、中风、惊风主 动动摇不定、风胜则动有明显动摇症状,如眩晕、震 颤、抽搐等为百病长易与他邪相合,为外邪 致病的先导易合他邪兼夹致病,如风寒、 风湿、风热、风燥等(二)寒邪 (二)寒邪 概念: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寒邪的重要性: 1 . 寒邪与冬季主气寒相似,致病多见于冬季,但也 可见于其它季节。2. 伤寒:寒客肌表,郁遏卫阳;3. 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一、寒邪的性质:寒邪具有寒凉、凝滞、收引的基本特性。二、寒邪的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袭表卫阳被遏恶寒(2)寒性凝滞: 寒属阴邪,具有凝结、停 滞的特性(气血运行阻滞、 易致疼痛)。(3)寒性收引: 寒属阴邪,具有收缩牵引拘急等特点(气机收敛、腠理 闭塞、筋脉拘挛)。一、寒为阴邪,易伤阳气1、单纯的实寒证。寒遏卫阳: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等。2、寒盛兼阳伤的虚实夹杂证。直中脾胃:脘腹冷痛、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肢冷、神疲等。 直中少阴:恶寒肢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脉微细 等。二、寒性凝滞 1、滞涩不通,不通则痛。 2、寒客肌表经络,头身肢体关节疼痛,如“寒痹”或“痛痹” 等。 3、寒中胃肠,脘腹剧痛。 4、寒客肝脉,少腹或阴部冷痛。 三、寒性收引1、气机收敛,筋脉挛急。 2、寒邪侵表,恶寒、发热、无汗等。 3、寒客血脉,头身疼痛,脉紧。 4、寒客经络关节,挛急作痛,屈伸不利寒 邪 性 质致 病 特 征寒性伤阳阴盛阳病全身或局部有明显寒象,如形 寒怕冷,四肢不温,脘腹冷痛 等寒性凝滞寒胜则痛气血凝滞,经脉不通,不通则 痛寒性收引收敛挛急肌腠闭塞,毛窍收缩,筋脉挛 急,如恶寒无汗,拘急作痛等(三三)暑邪暑邪概念:凡夏至之后,立秋之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与夏季主气火相似、具有火热特性的外邪。暑邪致病季节明显(夏至后至立秋前)。暑邪为病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明显的季节性。二、只有外感,没有内生。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热象明显(2)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易犯头目、内扰心神。(3)暑多挟湿:湿热郁阻(暑必兼湿)。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盛夏炎热之气所化,炎热属阳,故暑邪为阳邪。暑邪伤人多表现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高热、心湎、面赤、脉洪大等。2.暑邪升散,扰神伤津耗气 “升”,即升发、向上。暑为阳邪,其性升发,故易上扰心神,可侵犯头目,出现心胸烦闷不宁、头昏、目眩、面赤等。“散”,指暑邪侵犯人体,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3.暑多挟湿 暑热症:发热、烦渴症。 湿阻症:身热不扬、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 爽、苔腻等。若内湿素盛之体,最易感受暑邪,也可暑湿相合为患。 暑 邪 性 质致 病 特 征暑性炎热阳热亢盛临床以高热,汗出,口渴,脉洪大等热盛 为特征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汗多津伤,口渴喜饮,尿少短赤等。气随 津泄,气短,倦怠或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暑多夹湿湿热并存除暑热表现外,又常见胸闷脘痞,四肢倦 怠,便溏不爽等湿阻之候(四四)湿邪 湿邪 概念:与长夏主气湿相似、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 性的外邪。湿邪的重要性: 为外感病中重要的致病因素。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湿邪的性质湿邪以重浊、黏滞、趋下为基本特征。二、湿邪的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阳气损伤、滞留脏腑。(2)湿性重浊:沉重、秽浊。(3)湿性粘滞:粘着、停滞(病程缠绵、反复发作)。(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下注。一、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属水,故为阴邪;湿留脏腑经络,阻遏气机。 1、湿邪困脾:泄泻、水肿、尿少等。 2、湿阻胸膈:胸膈满闷。 3、湿阻中焦:脘痞腹胀,食欲减退。 4、湿阻下焦: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畅。二、湿性重浊1、重症状具有沉重感头重如裹,四肢沉重,如“湿痹”或“着痹” 等。2、浊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 湿浊在上:面垢眵多; 湿滞大肠:大便溏泄、下痢脓血; 湿浊下注: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 湿淫肌肤:湿疹浸淫流水。三、湿性黏滞1、症状的黏滞性排泄物及分泌物多滞涩不畅。如:痢疾大便排 泄不爽;淋证小便滞涩不畅。2、病程的缠绵性如湿温、湿疹、湿痹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四、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为病,多侵袭人体的下部。如水肿、湿疹等病以下肢较为多见。 另常见二便异常,女子带下异常。“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素问太阴阳明论湿 邪 性 质 致 病 特 征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气机运行阻滞升降失常,表现为身困胸闷脘痞 泄泻等损伤阳气易伤人体阳气,尤以损伤脾阳为著湿性重浊沉重重着症状有沉重特性,如四肢沉重等秽浊垢腻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湿性粘滞粘 腻 性症状的粘滞性,如二便粘腻不爽、分泌物粘滞 等停 滞 性病程的缠绵性,起病缓,传变慢,病程迁延, 缠绵难愈湿性趋下下 行 性易于伤人下部,腰膝症状为多(五五)燥邪燥邪概念:概念:与秋季主气燥相似、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人感受燥邪而出现一系列干燥症状,便为燥病。 有温燥(初秋)与凉燥(深秋)之分温燥:发于秋初,挟有夏季火热之余气,治疗上宜清凉燥:发于晚秋,兼有初冬之凉气,治疗上宜温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一、燥邪的性质燥邪具有干燥、涩滞的基本特性。二、燥邪的致病特点(1)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干燥涩滞 :燥为阳邪、易伤阴津。诸涩枯涸,皆属于燥。燥胜则干:燥邪伤阴、易损津液。(2) 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其一,燥性干燥,吸水伤津,皮肤官窍失养,故常见各种干燥症状。如鼻干咽燥、口唇燥裂、皮肤干燥等。其二,燥性涩滞。外感燥邪,津亏不能载气敷布,脏腑组织失却滑泽 ,故表现涩滞不利之状。如皮肤粗糙而不滑利,痰少不易咯出,小便 短少而不通利,大便干结不畅。 “燥胜则干”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 素问玄机原病式2.燥易伤肺 一是因燥为肺所恶,肺为娇脏,喜清润恶燥湿,燥邪犯肺 ,可致肺燥津亏症。二是因肺主气司呼吸,又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肺气与外 界相通。燥邪犯人,常自口鼻而入,肺首当其冲,肺失去 濡润,则宣发和肃降功能均受其影响。见到干咳少痰、或 痰粘难咯、或喘息胸痛、痰中带血、大便干燥不通等。 (六六)火(热、温)火(热、温)概念:与夏季主气火相似、具有火之炎热(温热)特性的外邪。火邪的重要性: 为外感病中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火邪与热邪的比较: 同:皆为阳盛,都属外感邪气,致病相同。 异:1.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程度的不同。2.热邪致病多表现为全身性弥漫性发热征象;火邪致病多表现为某些局部症状。如肌肤局部红肿热痛,或口舌生疮,或目 赤肿痛等。 火火( (热热) )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热为阳邪,其性趋上:燔灼上炎、发病急速、传变较快。 (2)热邪易扰心神:热性躁动、心神不宁。(3)火热易伤津耗气:热为阳邪,热迫津泄,气随津脱。(4)火热易生风动血:肝风内动、血热妄行。(5)火邪易致疮疡:热盛肉腐。1.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 “阳热则热”,发为实热性病症。如恶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 火性趋上,易侵害人体上部,尤以头面部多见。如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耳内肿痛或流脓等。2.火热易扰心神火热与心相通应,故火热之邪易扰心神 轻者,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 重者,扰乱心神,出现狂躁不安,神昏谵 语等症。3.火热易伤津耗气 热淫于内,消灼煎熬阴津,迫津外泄。可见口渴喜冷饮 ,咽干舌燥, 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壮火食气,气随津脱。可见身热倦怠懒言,神疲乏力,气不接续的气虚证。4.火热易生风动血 热极生风,肝风内动:高热神昏、四肢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等。 火热入脉,迫血妄行:各种出血证。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及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的特点为血色鲜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