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0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5页 / 共60页
第6页 / 共60页
第7页 / 共60页
第8页 / 共60页
第9页 / 共60页
第1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孟德尔的豌豆 杂交实验(一 )第一节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杨钊杨钊 制作制作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孟德尔(18221884) 奥地利人,职业传教士 和中学自然教师。 贡献:通过8年间的豌豆 杂交试验,于1865年发 表了论文植物杂交实 验提出遗传因子的分 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 自然科学-遗传学奠基人 。G.J.Mendel 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纯种。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 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2、豌豆花大,容易做人工实验。避免自花传粉避免异花授粉 去雄 套袋 扫粉 授粉 套袋2、为什么要套上纸袋 ?思考: 1、为什么要去雄?人工 异花 传粉 方法 步骤亲本( P ):母本(): 父本():子一代( F1 )子二代( F2 ) 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生物个体间 相互交配的方式。提供雌配子的个体或植株。 提供雄配子的个体或植株。实验中互相交配产生后代的 植株或个体。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 若甲()乙()为正交, 则乙()甲()为反交。孟 德 尔 实 验 中 的 概 念 和 符 号自交( ): 杂交():正交与反交: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 若甲()乙()为正交, 则乙()甲()为反交。正交与反交:常染色体遗传正交结果和反交结 果相同,细胞质遗传和伴性遗传正交 结果和反交结果不一定相同。所以正反交主要用来检测某待测 性状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 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注意:“两个相同”和“一个不同”。“两个相同”: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 。“一个不同”:不同表现类型。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3、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比如:肤色、血型、高度、毛色等 。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采用了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孟德尔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 的遗传进行研究,在弄清楚一对相对 性状的传递情况之后,在研究两对、 三对、甚至多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 ,还进行了正反交实验。多对相对性状挑七对针对性的研究一对性状两对、三对、多对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自然状态下,后代永远是纯种。3、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2、豌豆花大,容易做人工实验。4、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5、子粒较多,数学统计分析结果可靠。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高茎矮茎高茎F1F2787高茎277矮茎(杂交)(自交)1、为什么子一代都是 高茎而没有矮茎的呢?2、为什么子二代中 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呢 ?显性性状:一对相对性 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 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一对相对性 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 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 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 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性 状F2 的 表 现 显 性隐 性显 性:隐 性 种子的形状圆粒 5474 皱粒18502.96 : 1 茎 的 高 度高茎787矮茎2772.84 : 1 子叶的颜色黄色 6022 绿色20013.01 : 1 种皮的颜色灰色705白色2243.15 : 1 豆荚的形状 饱满882不满2992.95 : 1 豆荚的颜色绿色 428黄色 1522.82 : 1 花 的 位 置腋生651顶生2073.14 : 1面对这些实验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 又要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呢?3、F2中出现的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 1、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 2、F2出现了性状分离 3、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实验方法:人工异花传粉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材料遗传因子有何特点? 遗传因子如何传递? 怎样解释分离现象?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字母表示)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举例:纯种高茎豌豆 DD 纯种矮茎豌豆 dd 杂种高茎豌豆 Dd“成对”的理解:两 个遗传因子相同或者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遗传因子不会融合也不会消失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高茎 豌豆 和矮 茎豌 豆杂 交实 验的 分析 图解DdDDDdDdddP配子F1配子F2 高茎高茎高茎矮茎1 : 2 : 1DdDdddDD高茎矮茎 DdDd一、交叉线法高茎高茎P 高茎 DD 矮茎 dd配子 D dF1 高茎 Dd F2dd矮茎Dd高茎dDd高茎DD高茎DdD雌配子 雄配子3:1二、棋盘格法高茎:矮茎DD:Dd:dd 1: 2 :1遗传图解的要求:1、左侧要有必要的说明,可以是文字或者符号。 2、每一代都要写出基因型和表现型,最后一代还要写出比例。3、用符号表示交配方式。4、用箭头表示形成关系。遗传因子组成比例 DD:Dd:dd 1 :2:1 性状表现类型比例 高茎:矮茎 3:1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选材。选择的小球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 抓摸时手感要相同,以避免人为误差;盛放小球 的容器最好采用小圆桶,不要采用方形容器,以 便摇动小球时能使其充分混合。 2、抓球时应该双手同时进行,而且要闭眼,以避 免人为误差。 3、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即标记D和d 的小球数量比为1:1,每次抓球前,必须摇动小桶 中的彩球,使其充分混合。每次抓出的两个小球 统计后必须放回各自的小桶,以保证概率的准确 。4、实验中会出现连续几次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情 况,这属于正常现象。随着抓摸次数的增多,统 计的数值就会接近理论值。如果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即如 果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则F1与隐性纯合 子(dd)杂交(测交)的后代中高茎(Dd )豌豆和矮茎(dd)豌豆的比值应为1:1。测交:未知的遗传因子组成个体与隐性纯合 子杂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五、对分离现象的验证五、对分离现象的验证分离现象解释的关键是要验证什么呢?五、对分离现象的验证五、对分离现象的验证假 说演 绎 法以观察和分 析提出问题经推理和想 象提出假说据假说进行 演绎和推理实验检验演 绎推理结论为什么F2中出现 3:1的性 状分离比?遗传因子决定生物的性状。 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雌雄配子在受精时随机结合。 测交结果预测: 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实验结果完全符合! 假说完全正确!反之错误 !DdddDd配子高茎矮茎杂种子一代测交测交后代dDddd1 : 1测交是用于 检测基因型 。在实际的测交过程中,得到64株后代, 高茎30株,矮茎34株,比例接近1:1。隐性纯合子 矮茎高茎测交实验、F1是杂合子(Dd);、F1 产生两种类型(D和d)数量相等的配子 ;、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中。1、实验目的:对孟德尔的假说合理的验证。2、实验选材:F1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3、预期结果:Dd dd Dd :dd 1 :14、实验结果:高茎:矮茎 1 :15、实验结论:六、分离定律六、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 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 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分离定律的实质:体细胞中成对的控制 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性状遗传。进行有性生殖 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控制统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发 生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原核生物和非细胞结构的 生物不进行有性生殖,也不进行减数分裂;细胞等原 核生物和病毒的遗传物质数量不稳定,变化无规律。 3、细胞核遗传。真核生物细胞核内有染色体规律性 的变化,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遗传过程中随机分 配,变化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对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 对性状的遗传,其中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 离规律。分 离 定 律选择豌豆 作为实验材料杂交实验现象解释(假说-演绎法)测交验证分离定律内容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具有多个易于区分的性状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F2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高茎矮茎 31DDDddd =121子代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高茎矮茎 11Dddd =11第一种情况:豌豆为例P高茎(DD)矮茎(dd) F1 高茎(Dd)F2 高茎(DD )高茎(Dd )矮茎(dd)比例121七、显性的相对性七、显性的相对性完全显性: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 因子有显性作用。第二种情况:牡丹花的花色为例亲本(P )红色(RR)白色(rr)F1 粉色(Rr)F2 红色(RR )粉色(Rr )白色(rr ) 比例121不完全显性: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 隐性之间。第三种情况:ABO血型为例血型基因IAIBi血型 (表现型 )A型血B型血AB型O型血基因型IA IA IA iIB IB IB iIAIBi i共显性:两个亲本的性状,同时在F1的 个体上显现出来,而不是单一地表现出 中间性状。八、做题思路及方法步骤八、做题思路及方法步骤性状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正交 反交杂交自交回交 测交显性遗传因子 隐性遗传因子基因型表现型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纯合子 杂合子等位基因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 共显性假说-演绎法遗传因子性状类型交配类型基因类型个体类型显隐性型1)基本概念:亲本(P )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AA AA AA全为显性 AA AaAAAa =11全为显性 AA aa Aa全为显性 Aa 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 aa Aaaa =11显性:隐性1:1 aa aa aa全为隐性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概率(正推法)2)推断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概率(逆推法)方法一: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 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A_来表示,那 么隐性性状的基因型只有aa一种,根据子代中一对 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基因。方法二: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 ,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若基因隐性个体 是纯合子aa,可推知其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 a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型作进一步的判断 。2)推断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3)规律性比值在解决遗传性问题的应用: 1、后代显性:隐性为1 :1,则亲本的 基因型为:Aa X aa 2、后代显性:隐性为3:1,则亲本的 基因型为:Aa X Aa 3、后代全为显性性状,则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