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3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5页 / 共63页
第6页 / 共63页
第7页 / 共63页
第8页 / 共63页
第9页 / 共63页
第1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 题 内容的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盲目性内容的不确定性(教什么不清楚 ) 例(1)苏立康老师提供的案例: 北京教育学院教院附中高一六班的一节课 内容与课型:外国诗歌单元的最 后一节诗歌研究汇报 第一组:外国经典爱情诗歌 第二组:诗歌的翻译 第三组:各国诗人介绍听课后的思考 本单元没有确定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没有恰当的教学目标。 例(2)王荣生和老师们一起备课的 案例。 课文清塘荷韵:备课主要围讨论“教 什么”,即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 (参见王荣生该如何面对“语文教学内 容”问题一文) 1依单元主题“人贵有精神”,认为主要是(莲子 的)顽强的生命力。 2是从写法的角度,认为是情景交融,尤其是课 文后部分动静结合很美。 3认为关键在“清”和“韵”的人生意境,“池花对影 落”的哲理。 4是联系季羡林一生的曲折经历,认为这篇文章 是“托物言志”,表达季羡林对人生领悟的境界, 聚焦点应该放在“季荷”这个称谓。 能不能再相信一点学生,从学生的理解与 感受出发,来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 能不能像读散文那样,来教文学作品,来 教这篇散文? 能不能像我们老师备课所经历的那样,让 学生也能经历文学作品多元理解的阅读过 程?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是有理据 可依的。 合宜的“语文教学内容”,是改善语文课堂 教学的关键。 文本的体式 学生的阅读理解规律 教学生不会将会的, 教文本精彩关键的, 教知识可以迁移的, 也顺手管着要考的 例(3)贾兆芳老师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课后说课说课者:贾 兆 芳山东省临沂第三中学临沂三中语文教研室临沂三中语文教研室教材 定位人教版 必修五单元 重点主题与 情节多重对话多重对话目 标 1.了解情节, 把握形象。2. 赏析表现 手法及细节描 写。3.体会小说的 现实意义。学情学情 分析分析高二上 学期文本 特点人物 情节 环境教学设想教材 定位人教版 必修五单元 重点主题与 情节多重对话多重对话目 标 1.了解情节, 把握形象。2. 赏析表现 手法及细节描 写。3.体会小说的 现实意义。学情学情 分析分析高二上 学期文本 特点人物 情节 环境教学设想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 点理解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以 中 心 人 物 为 线 索感知套中人教学环节主问题设计阅读文本后,在你面前,站立着一个怎样 的别里科夫? 解读套中人作家采用了哪些方法刻划了这个鲜活的人物 呢? 思辨套中人“套中人”和 “装在套子里的人”,你认为哪个做题 目更好些?( “装”字能否改成“钻”或“走”等动词 ?)探究套中人现实生活中,是否还有别里科夫这样的人? 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你是怎样看待的 ? 以 中 心 人 物 为 线 索感知套中 人教学环节主问题设计阅读文本后,在你面前,站立着一个怎样 的别里科夫? 解读套中人作家采用了哪些方法刻划了这个鲜活的人物 呢? 思辨套中人“套中人”和 “装在套子里的人”,你认为哪个做题 目更好些?( “装”字能否改成“钻”或“走”等动词 ?)探究套中人现实生活中,是否还有别里科夫这样的人? 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你是怎样看待的 ? 主问题一(感知套中人)阅读文本后,阅读文本后, 在你面前站立在你面前站立 着一个怎样的着一个怎样的 别里科夫?别里科夫?主问题二(解读套中人)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刻 画了这个鲜活的人物形 象呢?(独立思考后小组 交流,结合文本分析)典型人物均有典型语 言 典型语言必传神揭示人物性格能不能把对别里科夫脸色 的刻画换成对眼睛的刻画 ? 主问题三(思辨套中 人) 有的教材用“套中人”做题目, 而我们的教材用“装在套子里的 人”做题目,你认为哪个题 目更好些?( “装”字能否 改成“钻”或“走”等动词? ) 典型环境造就典型形象典型环境造就典型形象典型形象依托典型环境典型形象依托典型环境主问题四(探究套中 人) 现实生活中,是否还有别 里科夫这样的人?是否也 有这样那样的套子?你是 怎样看待的? 中国有句老话“不以规矩不成 方圆”,对生活中各种 “套子” 和我们说的 “规矩”二者之间 的关系,你有怎样的认识?请 以 “套子与规矩”为话题,谈 谈你的认识。(要求:先明确观点,再加以阐释。) 人人套套在套子在套子里的人里的人人人子里的人子里的人装装“ ”“ ”反思小结文本特点教材重点学情起点教学内容教的活动: 主问题导读学的活动:读(自读、品读、悟读)联想、体验、探究突出“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盲目性(怎么 教不清楚) 合作交流:误解为纯粹的分组讨论 对话理论:误解为师生的机械问答,从 “满堂灌”到“满堂问” 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不作为”,致使 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放羊式”式,自由化 探究学习:背离“探究”的真谛 学生主体:教学环节形式化,没有给学 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读文本 首席伙伴:误解为旁观者,只是学习的 组织者、促进者,弱化了教师在课堂上本 源的教学主体作用 课堂提问:追求表面的热闹化,欠缺思 维的梯度、深度与价值 人文关怀:误解为不能批评学生,盲目 迁就,一味说好话 多媒体:对概念的理解有偏差,滥用音 像等媒体,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 语文积累:有点弱化,没人读书,尤其 是读经典,仅是热衷于“快餐文化”、时尚 文化 延伸发展:泛语文化,甚至变或政治课 、历史课、xx课 教师的学科知识需要更新学科教学知识(PCK)及运 用 1986年,美国著名教育家L.舒尔曼最早提 出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 是学科教学知识(简称PCK)。 “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认识 和理解与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之间的关 系研究 ,可能是现有教育研究中所缺少的 ” 。融合性学科教学知识内容知识学习者知识背景知识一般教学法课程知识教育目标教学推理理解 转化 教学 评价 反思 新理解建构性 教师工作具有更强的情境在场性和不确定 性 教师的工作性质表现出更强的主观性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科教学知识是一 种个性化的、情境性的默会知识,是认知 个体与外在情境交互作用而建构出的产物 。 转化性学科教学知识是由教师原有的学科知识或 教学知识通过一定方式转化来的。转化的 关键是观摩、聆听、理解、比较与反思。什么是语文学科教学知识 语文学科教学知识是语文教师将语文学科 知识和教学知识在教学情境中(备课、上 课)进行整合而产生的,是语文教师所必 备、所特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语文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分析语文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分析学科 教学知识识 (综综合性)语语文学科 教学论论的知识识 (条件性)关于学生的知识识 (学生是如何思考的)语语文学科知识识(本体性)案例:声声慢 记一记#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 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文学气氛浓 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 文学艺术成就,她工诗能文,词尤为宋代 大家。有漱玉词传世。南渡前:多写大家闺秀 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 词风清新明快。南渡后:多写其悼亡之 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 痛,风格哀婉凄凉。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 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李清照集校注前言 李清照生平 如梦令武陵春 晚春声声慢醉花阴一剪梅读一读#声声慢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疏通文意: 乍暖还寒:忽暖忽寒。指秋天的天气。 将息:休养,调理。 敌:对付,抵挡。 损:极。表示程度极高。 谁:何,什么。 堪:可。 怎生得黑:怎么熬到天黑。 次第,光景,情景。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 尽呢?词中直抒胸臆的词语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找一找#写愁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比一比# 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的 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了翻译,标题也换成 了绝望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 !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 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 存在!存在!死!死!死!死!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细雨 梧桐说一说# 这些事物跟“愁 ”情有什么内在 联系呢?选择其 中的一个说说你 的理解。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 来?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 (一剪梅)雁离愁相思黄花离别 漂零 憔悴 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 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写一写#原来,愁绪也可以写得如此美丽: 它是李煜的一江春水,滔滔不尽; 它是贺铸的满城风絮, 萦绕弥漫; 它是李清照的_品一品# 七组叠字是怎样抒写感情 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结果引发体现失落茫然眼前景肃杀凄清心中情 伤痛哀绝愁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景(词眼)(意象)淡酒 急风 过雁黄花 梧桐 细雨(意境)声 声 慢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 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 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 、幸福的日子。1126年-1127 :金灭北宋,二人 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 焚为灰烬。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 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 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听一听# 李清照大事记:1130年: 李清照为赵明诚解 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 岩、温州之间漂泊。颠沛流离 中,所携文物损失大半。 1131年: 卜居浙江会稽,又 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 1132年夏: 再嫁张汝舟,可惜 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 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 整理完成赵明诚遗 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 ,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 处。李清照大事记: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女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 怎敌他、晚来风急? 女合: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男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 摘? 女合: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男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女独: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诵一诵# 声 声 慢李清照觅刘航军 冷了的夜, 寂了的蝉声, 寒了的雾, 远了的季节。我走进浓了的秋里, 落叶飘飘, 缀满发际和肩头。 瑟瑟的西风卷起漫天的苍凉, 雁叫声声, 故园呵,你千里迢迢无法丈量 。黄花遍地, 纵横写着凄迷; 那曾是谁人绝美的容颜, 令人追忆起繁华满枝的往昔。守望, 忍不住将等待点亮, 是怎样欲说还休难诉的愁肠, 是怎样欲罢不能忧伤的目光。 我画地为牢, 每一个夜晚在辗转中变得漫长。梧叶萧萧, 雨,就这样来了, 淅淅, 沥沥, 滑过脸庞, 落进杯中, 点点, 滴滴, 滴进不眠的梦里, 淹没我的呼吸。相约李清照背诵这首词,深入体味 词人的情感世界。运用散文或其它形式改 写这首词。有机会去济南,瞻仰李 清照纪念馆。对学生的了解、研究 关键是研究学生的思考和体验: 他是怎么想的? 他的理解错误或者不到位,是因为欠缺什 么? “理解就是建立联系。” 建立支架 变式教学案例:马鸿侠虻教学设 计 研究题:在下面各题中任选至少1题,研读课文。 读1、2诗节,看看女主人公对“氓“的称呼有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说明什? 第3诗节似乎与所叙故事没有关系,是否可以去掉?为 什么? 诵读第5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