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卷卷 ( (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6060 分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计分,共计 60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1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周公另一创制是将封建与宗法关系结为一体。每个诸 侯的疆域内,必须有宗庙,它成为地区上神圣之殿宇,其始祖被全疆域大众供奉,保持 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在领域内不仅公侯伯子男的名位世袭,即主持国政的卿及大夫也 仍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这说明 A 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治久安 B 血缘分封制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D 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2 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 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 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 ”他认为 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 D希腊民主是人类的黄金时期 3 在谈到内阁的作业时,有学者指出:假如皇帝与大臣发生矛盾, “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 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 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 依据这一论述得出的结论A 废丞相降低了行政效率 B 皇帝加强了对百官的掌控C 内阁没有任何政治权力 D 废丞相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4 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政治体制中, “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 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从起 源上讲它是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具有毁灭性。 ”它是 A 国王 B 内阁 C 议会 D 首相 5 根据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军事、外交是联邦专有权,教育和治安是州专有权,征税 是联邦与州共有的权力。这一规定A 构建了联邦政府完整的权力结构 B 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民生权利的要求C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 D 较好地处理了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关系 6 20 世纪 30 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 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 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 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的结论C 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 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7 “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 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 ”以下运动最符 合题意的是A 维新变法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D 新文化运动28 “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只要我们还是少数,我们就要进行批 评,揭发错误,同时宣传全部国家政权归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必要性,使群众从实际经验 中纠正自己的错误。 ”列宁说这段话的目的是号召群众A 推翻沙皇政府 B 增强革命力量 C 推翻临时政府 D 反对外来干涉 9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曾召开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完全 正确的是 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发动农民运动 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 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A. B. C. D. 10 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 治的伟大跨越” 。新型人民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是在 A.七届二中全会 B.1949 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C.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七千人大会 11 新时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不断完善与创新,其中创新性重大举措的是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B.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C.坚持和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健全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 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 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种新的国际关系说明了A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B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絮儿C 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13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 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 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该段材料表明A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 美国放弃称霸政策C 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D 其他国家联合起来一致反对美国 14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时代周刊的一幅封面上写着“To peking for peace”,中文 含义是“为了和平去北京” ,并在画面中画着:满脸笑容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提着皮箱 的国务卿基辛格。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说明中美已经结束对抗,实现了和平 B 表现了中国对实现中美和平的渴望C 反映了美国民众对中美和平的支持 D 尼克松是为了联中抗苏而去北京的 1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全体。 ”在当时,其本质意义在 于A 使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利 B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C 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D 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16 “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由“德谟”和“克拉西”两个词合成。前一个词是“人 民”和“地区”的意思,后一个词是“权力”和“统治”的意思。即人民的权利、人 民的统治之意。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 用来表述希腊城邦的一种政治实践。在梭伦统治时期最能体现上述民主的含义的改革 措施是 A 实行陶片放逐法 B 为公职人员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C 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D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317 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这一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拔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A 为消灭其它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 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C 结束了国家的分裂割据局面 D 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18 按右图漫画寓意所指的事件应该是 A 商鞅变法 B 孝文帝改革 C 王安石变法 D 戊戌变法19 “一切生活现象皆是由上帝设定的,而如果他赐予某个选民获利的机缘,所以虔信的基 督徒理应服从上帝的召唤。你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 ”持这种观点的人最有可能是 A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B 明末清初到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 C 路德教派的教徒D 源自加尔文教派的教徒 20 列宁曾指出,经过 1861 年改革,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下 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 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21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兴起的相同背景是 A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B 民族危机的加深 C 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 D 封建专制的强大 22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 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强 B 改革了封建体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425 “因为赎买了士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 完全自由的农民” 。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 A 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B 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C 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D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26 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 青苗法 B 农田水利法 C 方田均税法 D 均输法 27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县制,由国家统一派官 治理。这体现了A 分封制的瓦解 B 宗法制的衰落 C 适应小农经济发展 D 井田制的终结 28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在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又兼 日本特色。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色是 A 政府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 采用近代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 C 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D 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29 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 可止。 ”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 A 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 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 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 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30 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 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 ”这说明 A 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B 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C 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D 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第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31(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 。戊戌变法 也遭到满洲贵族的激烈反对,新法颁布后, “满族诸人大哗,谣谤四起” , “朝野 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5(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变法中各有哪些措施直接触犯了传统势力的利益(各举两例)? (4 分)材料四 商鞅变法中, “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 劓(一种刺面割鼻的西刑)其傅” ,严厉打击反对势力。戊戌变法中, “时百日间, 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光绪帝也“三令五申” , “数四严责” ,推动变法 法令的贯彻落实。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次变法中,改革者都表现出了坚决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作风, 为什么结果迥异?(4 分)综合上述材料,影响改革成败的要素有哪些? (4 分)32 (9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 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