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清江中学 2014-2015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时间:60 分钟 满分 100注意: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到答题纸上,否则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7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 。下列对这幅图的历史内涵的推测与历史事 实基本吻合的应是( )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图中成王厉行分封制,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了严格履行D图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维护政治联系的主要纽带2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3秦阳陵虎符,铜筑,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左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划线处应该是( )A皇帝 B太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4从图一(汉郡国并行图)到图二(元行省分布图)的变化,能够反映出( ) 2A郡县制不利于统治逐步被废 B地方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越来越削弱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 5. 余秋雨在其作品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 , “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句话说明科举制度( )A是以门第为依据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和行政效率6某中学开展“古代中国政治”为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 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 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C 三省六部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 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7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 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快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是下列哪个时期的制度(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8 “雍正七年(1729 年) ,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这段文字说明军机处( )最初是因西北用兵而设置 降低了行政效率 军机大臣可以裁决军国大事 是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 B C D9. 2010 年 2 月 11 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了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细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细说”中正确的是( )3A.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1859 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首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C.1939 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D.1949 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 22 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10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火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 “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11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 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纲领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定国是诏 D 海国图志12在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 )A割台湾给日本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 亿两 D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13右图是 1900 年法国发行的绘有“联军合力让中国巨人四 分五裂”的漫画明信片。在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之后( )A清政府被迫割让大片领土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中国首次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D列强攫取了在华北的驻兵权14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 ;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 ”材料中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指(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5.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有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 ”这种“姿态”主要指( ) A.先进阶级政党指导 B.社会主义革命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特点16.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 , “还我学生,还我自治” 。 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417. 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B.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C.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大别山D.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18. “决战鲁西南,直插鄂豫皖,突破包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这首歌曲歌颂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9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说:“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新制度。 ”这个“新制度”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20某同学构思撰写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拟定的标题没有史实错误的是( )A 共同纲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 “一国两制”: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保证 D和平统一: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21.右图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海峡两岸同意于 2010 年 9 月 12 日实施。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A.该协议表明台湾当局承认“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是两岸合作的政治基础C.该协议有利于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D.该协议有利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22. 关于香港、澳门的回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彻底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B香港、澳门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C香港、澳门曾经分别是英国、荷兰的殖民地D香港、澳门回归后,与大陆一样实行社会主义制度23.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事件是 ( ) 5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加亚非会议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中美关系的改善24访华前夕,尼克松在时代周刊撰文说:“如果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情可做的话, 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们去。 ”尼克松访华的历史意义是( )中美两国结束了 20 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推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促进了中日建交A B C D25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中国维和部队 参加朝核六方会谈 中泰联合反恐演习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A B C D26 “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 ”该观点认为( ) A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C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D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27某同学在学习罗马法时绘制了下列图示并根据图示进行了说明,其中错误的是( )A 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范畴B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C公民法和万民法都是罗马法的组成部分D公民法和万民法,都是罗马帝国不断扩张的结果628有学者认为,1688 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特点是(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C.以和平方式进行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使议会为权力中心29有四位同学分别就“英国代议制”作了主题演讲,其中最符合“1689 年权利法案 ”的主题是( )A. 新旧势力的激烈斗争 B. 国王“统而不治”C. 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30.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 美洲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族制度31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 “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B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C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D “皇帝是国家元首”32 “最顽强的抵抗发生在东部的工人阶级区,战斗一直持续,直到流血周最后的巷战。到了 1871 年 5 月 27 日,只有正在战斗的社员极少数的抵抗仍在持续,特别是最贫困的东部地区,如 Belleville 和 Mnilmontant。当年战斗到 5 月 28 日下午或晚间全部结束。据说,最后一个路障在 Belleville 的 rue Ramponeau 被攻陷。 ”下列对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评说不正确的是( )A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这一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D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33二月革命发生时,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和影响还比较小,但到十月革命时它已得到了民众广泛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布尔什维克党(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深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