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第3页 / 共112页
第4页 / 共112页
第5页 / 共112页
第6页 / 共112页
第7页 / 共112页
第8页 / 共112页
第9页 / 共112页
第10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知识)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 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1、经济学的三个假设资源相对于欲望的稀缺性基于成本收益比较的目的性行为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性 2、劳动力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P15)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对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P3) 3、劳动力的特殊性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r劳动力 r劳动力参与率P5 r劳动力供给 r劳动力的供给弹性 2、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3、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r附加性劳动假说 r悲观性劳动假说二、劳动力供给W1W2L1L21、劳动力需求P8 2、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P8 3、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三、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广义: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 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 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 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r劳动力市场主体:个人、单位 r劳动力市场客体:劳动要素(劳动力)三、劳动力市场的均衡1、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 r局部均衡分析 r一般均衡分析 2、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劳动力资源最优配置 降低工资差别 充分就业三、劳动力市场的均衡1、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人口规模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城乡结构 2、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四、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1、工资形式 工资率 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2、福利 实物支付 延期支付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1、就业总量的决定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 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 济活动。 (1)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2)就业总量决定六、就业与失业2、失业及其类型 r 摩擦性失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结合过程中偶然失调所造成 的暂时失业。 r 技术性失业:是因为生产中采用先进机器、先进设备、先进 工艺、先进技术所造成的失业。解决办法:强化职业培训, 实施职业技能开发。 r 结构性失业:供给与需求不对应,不统一所造成。表现为: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解决的办法: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超前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预测;职业技术培训;低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计划 r 季节性失业六、就业与失业3、需求不足性失业总量失业(劳动力供过于 求)非正常性失业 r 表现形式:增长差距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r 解决的办法:解决宏观经济总体问题,刺激总需 求及扩大有效供给; r 依靠政府的宏观调节 4、失业的度量 r 失业率 r 失业持续期 r 年失业率六、就业与失业5、失业的社会经济代价(不良后果) r劳动力闲置浪费:不仅不能产出,还要支出 保障费用,造成劳动力磨损(技能下降)。 r导致劳动者生活困难: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 。 r使人受到多方面损失:如经济、身心、舆论 压力。 r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影响社会稳 定六、就业与失业1、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2、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1)最低劳动标准 (2)最低社会保障 (3)工会权利义务七、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3、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收入政策 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 量指标。 基尼系数在01之间,系数越大,表示越不平等。通常在 0.20.4之间。 收入政策措施七、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收入平等化措施r实行个人所得税,并采取累进税率;r对遗产、赠与、不动产、高消费征税;r发展保障事业,转移支付;r对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和培训;r发展教育,从根本上消除贫困;r改善居民住房,向低收入者提供廉租或补贴。七、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第二章 劳动法1、劳动法的定义P28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 他社会关系的法律。(广义) 劳动法可以指(选择)国家的劳动法典(狭义)劳动法学或劳动法课程 劳动法的核心内容:调整劳动关系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宗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重点:确定劳动标准一、劳动法的概念r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立法基本精神的集 中体现。P29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 r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法规 r反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 r高度稳定性 r高度权威性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作用 r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 r指导劳动法的实施 r有助于对劳动法的理解、解释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首要原则)劳动者的劳动权包括6个方面:平等就业权、 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 护权、职业培训权。(P30) 劳动法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有:基本保护 全面保护 优先保护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劳动者有权参加和组织工会 平等协商的权利 集体协商权和共同决定权(集体合同) 政府制定或调整劳动关系标准时应贯彻“三方原则” 国际上普遍认为,劳动行为中有三方关系,即政府、 工会、雇主三方。 用人单位要听取工会意见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应贯彻“三方原则” 工会享有广泛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咨询权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3)物质帮助权物质帮助权是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 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就业机会时有从社会 获得帮助的权利。 形式: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的特征: 社会性、互济性和补偿性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劳动法的表现形式P33 r 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 r 劳动法律(劳动关系法和劳动标准法) 劳动标准一般指最低劳动标准 劳动标准具有单方面的强制力,劳动关 系当事人可以约定高于劳动标准的条件, 低于劳动标准的部分无效(选择) r 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r 劳动规章 r 地方性劳动法规 r 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 r 正式解释 r (雇佣规则、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习惯法、法官法或判 例法)三、劳动法律渊源 组成劳动法的 8 个内容: 1、就业促进法律制度 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3、劳动标准制度 劳动标准的 3 个内容:(选择) 最低工资标准 最长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条件。四、劳动体系组成劳动法的 8 个内容: 4、职业培训制度 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8、劳动法监督检查制度 劳动法监督检查制度与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 度的区别P38 P39四、劳动体系1、劳动法律关系的定义: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 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即 雇员与雇主在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五、劳动法律关系2、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r劳动合同关系 r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l 劳动行政主体 l 劳动行政相对人 r劳动服务法律关系五、劳动法律关系3、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r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r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r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 r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五、劳动法律关系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r劳动者(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F完全劳动行为能力 F限制劳动行为能力P43 F无劳动行为能力 r用人单位(用工权利能力和用工行为能力) r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六、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权利义务 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六、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劳动法律行为 r 类别: F合法行为 F违约行为 F行政行为 F仲裁行为 F司法行为 r 劳动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区别 r 劳动法律行为的产生与变更、终止、消灭的区别 r 劳动法律行为成立的一般要件:行为人做出意思表示 r 劳动法律事件七、劳动法律事实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1、企业战略的概念与特征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 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与方略。 r 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 2、企业环境的结构及特点P46 不确定性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3、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 (1)外部环境的调研P47 (2)外部环境的预测 4、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 (1)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 (2)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 (3)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的分析 (4)顾客力量的分析 (5)供应商力量的分析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5、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 政治法律环境 经济环境 技术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1、企业资源状况分析P50 2、企业能力分析P51 r 企业能力内容 F基本活动 F支持活动 r 企业能力分析的方法 F纵向分析 F横向分析 F财务分析 r 企业能力评价的标准效率和效果二、企业分析3、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SWOT法 P52 r内容 r程序二、企业分析4、企业战略选择 (1)总体战略 r 进入战略 r 发展战略(企业纵向一体化) r 稳定性战略 r 撤退战略 (2)一般竞争战略 r 低成本战略 r 差异化战略 r 重点战略 (3)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二、企业分析1、企业战经营略的实施 r 建立相应的组织 r 配置战略资源 r 调动群体力量实现战略计划 r 设置行政支持系统和实行战略控制 2、企业战经营略的控制 r 制定战略评价标准(成效标准和废弃标准)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 r 进行实际成效与标准的对比分析 r 针对偏差采取纠偏行动 r 战略控制的方法P61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1、科学决策的要求 r合理的决策标准 r有效的信息系统 r系统的决策观念 r科学的决策程序 r决策方法的科学化四、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2、确定型决策方法 r量本利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 r线性规划法 r微分法四、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2、风险型决策方法 收益矩阵 决策树 敏感性分析四、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悲观决策标准 乐观系数决策标准 中庸决策标准 最小后悔决策标准四、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1、企业计划职能的作用P70 2、制定企业计划的原则 3、编制经营计划的方法 r滚动计划法 rPDCA循环法 r综合平衡法五、企业经营计划4、企业经营计划的目标管理 r含义P72 r特点 r实施 F经营目标体系的建立 F经营目标的实施 F经营目标的控制五、企业经营计划1、市场与市场营销P74 2、消费者市场分析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5阶段)P77 3、组织市场分析 组织市场类型 产业市场的购买行为 采购中心的成员 产业购买者购买过程(8阶段)六、市场营销概述步骤:P80 r分析市场机会 r选择目标市场(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 、市场定位 r设计市场营销组合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4PS) r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七、市场营销管理过程1、产品策略 (1)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 (2)品牌与商标策略 (3)包装策略 (4)产品生命周期 r投入期营销策略重点P87 r成长期营销策略重点 r成熟期营销策略重点 r衰退期营销策略重点 (5)服务策略八、市场营销策略2、定价策略 (1)成本导向定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 (3)竞争导向定价法 3、分销策略 销售渠道的选择P94-95 4、促销策略 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宣传八、市场营销策略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1、感知觉过程环 境 刺 激感觉 味觉 嗅觉 听觉 视觉 触觉外部因素 大小 强度 对比 活动程度 重复程度 新颖性 熟悉性连续性 封闭性 接近性 相似性图形背景 对 人 或 事 物 的 假 定公开 行为隐蔽 态度知觉效应内部因素 需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