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蚌埠第五中学 季长征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遭到打击汉初,逐渐复苏汉汉武帝时时期,成为正统统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 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 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 治经济发展。一、汉武帝的“贤良对策”1、背景2、方法:推荐策问(成为定制)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孝子) 、廉(廉吏)各一人”(汉书武帝纪)。(1)随着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到了汉武 帝时期,国力强盛,社会各方面事务需要更 多的人才协助帝王处理; (2)当时国家面临南北边境不宁、境内王 国尾大不掉的局面,需要加强封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3)加上西汉前期的皇帝都能注意吸取秦 亡教训,比较重视人才,形成一种社会习惯 .“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 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 见主父而叹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 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汉之得人,于 兹为盛。是以兴功造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发掘治国之才;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3、影响:“贤良对策”的影响是什么吗?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三次应对策问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晚年著晚年著春秋繁露春秋繁露创制新儒学思想创制新儒学思想1、董仲舒生平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糅合 道家、 阴阳五 行思想 改造儒 家思想 ,从而 形成了 具有时 代特点 的新儒 学体系阴阳五行学说认为说认为 万物 皆由木、火、土、金、 水五种原素组组成,其间间 有相生和相胜胜两大定律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可用以说说明宇宙万物的 起源和变变化。阴阳五行学说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作用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 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 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 学术思想的争鸣。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 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着想 ,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 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 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需要区别对待。今天,随着农村改革的进 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十分 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张。 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 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 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 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因)1、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儒学垄断教育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凭儒学入仕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儒学在民间独尊汉代教育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 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 之究之,孰之复之。” 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 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和启迪。 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 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 ,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 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其中诗 就是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书就是 尚书,是我国古代商贾文献资料汇编;礼就是周 礼,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易就是易经, 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著作;春秋,是 孔子以鲁国历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汉武帝还 立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挑选“明于古今,温 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为博士,负责传授学问,设置经学 博士7人。这是西汉大力弘扬儒学最切实际的举措。 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前124年,汉武帝为了培养官吏,统一 人们的思想,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定太学以教救国”,在长安兴 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 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相当于今 天大学的专科),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每年考试一次 。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太学,是中国历史上董仲舒 第一个创办的第一所大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 学。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起初,太学有经学博士7人和博 士子弟50人,后来太学生发展到3 000人。东汉时期更达到三 万余人。可以说,太学不但是中国第一个官办最高学府,而且 也是世界上最早官方创办的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宗旨的高 等学府。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时代为官的规矩, 使得非贵族家庭子弟也可以凭太学资格入仕。至此,儒学的地 位大大提高,与之对应的是,春秋战国以来的风云一时的诸子 百家学说渐渐沉寂无闻。 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汉武帝下令全国郡县设置学 校,这一措施真正使得儒学在民间光大,处于独尊地位 。汉武帝还鼓励学者从事私家的儒学教育,为弘扬儒学 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独尊儒术的结果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 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 想,延续两千年之久。评价新儒学评价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 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消极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 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 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积极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崇法反儒 防止旧势力复辟毁灭文化加强思想控 制(2000年津赣卷)A BC D2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知识拓展题BC3、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 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参考答案:有道理。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 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 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