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3页
第2页 / 共93页
第3页 / 共93页
第4页 / 共93页
第5页 / 共93页
第6页 / 共93页
第7页 / 共93页
第8页 / 共93页
第9页 / 共93页
第10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精品资 料】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陆书环一 如何用好“新教材” v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诞生,新课程 走进了学校,受到教师们的广泛认同。新教 材在遵循科学性、思想性的基础上,较老教 材更注重可读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 。新教材通过题材选择、内容设计、结构编 排等充分体现了最新的数学教育理念,同时 又提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践标准 中的基本理念,很好地引领我们走进新课 程。 v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普遍感到,新教材无论从 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v然而,当他们真正走进课堂才发现,课程标准是 新的,教材是新的,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很难跳 出旧式教学的门槛。v为此,很多教师感到茫然、苦恼;但也有教师认 为,既然现在已课改,就要将旧式的方法丢掉, 真正转为开放式的教学。v面对这两种现象,到底如何用好“新教材”,我认为:v教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教材、领会教材、创新教材,一切从教材出发,才能把握教材、正确地使用教材,最终达到用好“新教材”的目的。v因此要用好新教材必须从以下几点做起.(1)要用好“新教材”,就要认真研读题材情景图 ,基于 学生的生活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v翻开人教版教材,可以看到很多题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源于生活是人教版新教材的一大特色。v生活中有许多的教育资源不仅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对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也有很大的补充。要精心钻研教材挖掘社区中的资源,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v例如:“测量”一章中认识毫米、分米时对数学书、作 业本厚度和长度的测量、估计硬币的厚度、1千米有多 长等活动;v“有余数的除法”一章中课间半小时、布置联欢会场、 森林餐厅等插图;v“面积”一章中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活动)、测量火 车站的面积(插图)、天安门广场鸟瞰图;v“位置与方向”一章中的校园图、动物园图等等,很多 很多 上述材料都是教材在生活中所选的优秀教育资源。v除了数学教材所选的题材,还可以将其扩展到教材外,只要所选内容基于学生的生活。v如“位置与方向”一章中,可以将咸丰的公交车路线图、南门新地图方向辨别以及判断一栋楼房几个具体的方位等作为学生学习位置和方向这一知识的良好习题补充资源,这样自然也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v不言而喻,贴近生活的题材选择使学生的学习热 情高涨,很有可能放学的路上都还在讨论有关路 线及城区小地图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很快地理 解,还能正确地加以运用。所以,只要我们留心 观察孩子们的生活,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就会 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v小学生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 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熟悉的情境现身说法,不仅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较持久地 保持,以便深入理解,为进一步建构知识奠定了 较好的基础。(2)要用好“新教材”,就要极力注重实践操作, 基于学生为活动主体的教学,让学生经历探索 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v下面是一位特级教师上过的一节课的课堂实录.v内容是:让学生感受不确定现象(随机现象)。v师:大家摸过奖吗?v生1:摸过。我还得过玩具小熊呢!v生2:我也摸过。不过什么奖也没有中到。v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盒子,里面各放有5个乒乓球,如果摸到黄颜色的为中奖,其它则不能中。(先猜一猜)谁愿意上来试试?v(两生上台,老师出示1号盒和2号盒,让学生动手摸奖,分别摸5次,再验证。)v师:(对1号选手)恭喜你,你每次都中得了大 奖!(对2号选手)很遗憾,你一次也没有中奖 !v师:老师看2号小朋友还有些不甘心,大家能不 能再给他们一次机会?v生:行,再来一次!v师:那你们两人再摸一次吧!(情况同上。)v师:(疑惑地)为什么1号小朋友每次都能得奖 ,2号小朋友一次都没有中奖?请他们把盒子打 开给大家看一看。(学生打开盒子,1号盒为5个 黄球,2号盒为5个白球。)v生:啊!原来1号盒全是5个黄球,2号盒全是5个 白球。v师:大家认为老师这样放球公平吗?v生1:不公平!1号盒全是黄球,他每次都会中奖。v生2:如果这样摸的话,1号选手每次都能得奖, 2 号选手一次也不会中奖。v师: 那么大家想一想怎样才算公平?(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汇报。)v生1:全部都放白球。v v生2:全部都放黄球。v v生3:两种颜色的球都放几个。v v生4:每个盒子都放入两种同样多的球。 v师:那么大家认为哪一种最合理呢?v v生:每个盒子都放入两种同样多的球。v师:老师就照同学们的意见。现在向3 号盒放入5个白球,5个黄球。v师:现在我请3个小朋友上来,再做一 次摸奖游戏。(3名学生依次上场。)v师:(问1号选手)你能预测一下你这一次摸奖结果吗? v生:一定能得奖。因为盒子里全都是黄球。(板书:一定。) v v师:(问2号选手)这次你能得奖吗? v v生:不可能,因为盒子里没有黄球。(板书:不可能。) v v师:一次都不能中吗? v v生:肯定不会中!v师:(问3号选手)你能说说这次摸奖后情况吗 ?v生:有可能中奖,也有可能不中奖。(板书:两 种可能。)v师:为什么?你能给大家说说原因吗?v生:因为盒中放入了不同颜色的球,两种情况都 有,都可能出现。v师:说得真好!你们现在就开始再次摸摸吧!vv教师小结:刚才通过两个小游戏,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是可以确定的,它一定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有些事则是不能确定的,只是具有发生的可能性。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事件发生的结果都可以用“不可能、一定、可能”三种结论来预料。v这节课我自认为比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 本”的新课程理念,将“到底如何让学生经历探 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人教版特色落到了 实处。v数学学习是不是活动的、合作的、富有反思的, 学生能否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体,主要取决于教师 的课程理念与行为。v在课堂上,学生既要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又要经历社会化的过程;既要建构数学意义,又要建构伙伴关系,还要建构积极进取、充满自信的自我。v可以看出:要使学生真正融入其中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那么就很需要老师的实时帮助和点拨了,比如:做到心中始终“装着学生”,注意倾听,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师生平等、相互尊重 v的课堂氛围。善于把握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比 如:关心那个“不服输”的小朋友,再给他一次机 会,及时处理这个突发事件,及时抓住了师生进 行深度对话的契机,其意义不仅是为一个学生提 供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而是给全班学生提 供了一次反思性学习的机会。 v这样,通过学生自己认真观察、猜想、验证、比 较、推理、实践、交流等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 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经历知识的形成过 程,就会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较深的印象,真正 让所学知识成为己有。(3)要用好“新教材”,就要真正开放学生思维, 尊重学生个性,在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过程 中体验方法的最优化 v在人教版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编者精心设计 的问题。 如(1)“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2)“还可以怎样分? ”(3)“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4)“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5)“还可以怎样算 ?”(6)“你是怎样想的?”(7)“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8)“怎样数比较快?” 等v从这些问题的设置,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开放性的,既无标准答案,又无固定模式,由此不难体会编者对学生求异和发散思维的引导以及对学生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的鼓励。现在我们以倡导算法多样化、体验算法最优化的计算教学为例来具体分析一下这方面的认识。v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内容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比较强,学起来固然有些枯燥,但我们可以通过情景导入、经历计算过程、体验算理、感悟算法这些具体的步骤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枯燥的计算课变成思维发散的教学活动。v在面对一个计算问题时,计算的方法可以是多样 的,它只要求思维的方法和过程是合理的、合符 逻辑的。v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 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 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 法的多样化。”这一理念在人教版课标教材的计 算教学编排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v“你喜欢用那种方法?”“你还可以怎样算?”等问 话更是俯首皆拾。允许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探索不 同的算法,然后相互交流、比较、创造新的算法 ,最后实现算化最优化。案 例v下面是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2) 时的一个片段: v师出示情景图:开学之初,王阿姨买了三套书, 每套18元,王阿姨一共买了多少本书?v v师引导列式:18*3=v v生计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v v师指名展示其算法:v(1)18 3=18+18+18=54v v (2)18 3=(20-2)3=60-6=54v (3)18 3=6 3 3=6 9=54v v (4)18 3=(6+6+6) 3v =6 3+6 3+6 3=18+18+18=54v (5)18 3=(10+8) 3=10 3+8 3=54v v师:每一种算法都有相应的支持者,都很不 错,现在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这 个练习:259=?v v生思考,认真完成。 v师:通过刚才对这道题的计算,你认为哪一种计算方法 更方便快捷呢? 师生讨论交流(师的语言要委婉) v生1:(4)与 (1)实际上是一种,而且(4)还更复 杂了,可以用(1)就行了。v生2:(1)本来也不错,但对于259来说,已变成9个 25相加了,这也挺复杂的。v生3:(3)本来挺好的,但对于259来说,已变成: 259=559=545=,这样基本上就没有起到简便的作 用了,所以呢!这种方法也不是太好。v v师:所以对于今天所学的内容,我认为第(2) 种和第(5)种方法最好,大家同意吗?v生:(都很高兴、心服口服的回答)同意!v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还关注了学生“创造” 了什么,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的活动过程,获得了 真正的情感体验。v v通过上例,可以不难看出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的 体现所在。算法多样化的实质是希望每个学生能 独立思考,拿出体现自己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因此我们教师要解放自 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只要是学生自己开 动脑筋想出来的方法,此时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好 方法。教师不要急于评价,教师要做的应该是引 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总结出更方便 快捷的好方法,达到算法最优化的目的。v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 解决问题,老师再加以正确引导,这样就会让他 们感受到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 地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v v(4)要用好“新教材”,就要努力创新教材内容 ,在教材与教学的融合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 的魅力和体验数学世界的美妙神奇数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的数学学习也是多姿多 彩的,尽管新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非常巨大,但是在反 复的“去粗取精”、“去烦求简”后,教材内容也显得 更加凝练和精悍了,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总要通 过创设情境、选取素材、设计思路、组织教学等方式, 不同程度地将自身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融入到教学实践活 动之中,或合并、或调整、或补充、或删减实现教 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这种融合的过程,是教 师教育思想、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的转化过程,也就是 一个创新教材内容的过程。 v所谓“创新教材内容”,一方面是指对课本进行 个性化加工和处理,对原有教材呈现的教学内容 、组织方式、活动形式、目标任务等进行较大调 整,形成合理、生动、有效的教学预案。v比如:“年、月、日”一章中的“例1”“认识2003年年历,回答有关问题。”当把教 材编排的问题解决后,老师可以启发式的问学生 :“是不是每一年都有12个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