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意 外 伤 害一.中 暑n中暑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从事重 体力劳动,发生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 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候群。病情与个体健康 状况和适应能力有关。n中暑分3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中暑高热、日射病、中暑痉挛、中暑衰竭) 病因及诱因 n病因:烈日曝晒或高温作业,气温不高而湿度 高、通风不良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 n诱因:肥胖、缺乏体育锻炼、过度劳累、睡眠 不足、潜在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病、下丘脑 病变)、药物(阿托品、巴比妥)饱食后高温作 业、酷暑季节、老年体弱、久病卧床等。 发病机制 n中暑高热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过量热蓄积。 n日射病: 烈日曝晒或长时间热辐射引起脑组织水肿。 n中暑痉挛: 高温环境,大量出汗,仅补充水而补盐不足造成低 钠、低氯血症,导致肌肉痉挛,并可引起疼痛。 n中暑衰竭: 因过多出汗,导致失盐失水严重,引起周围血管过 度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休克症状临床表现 1.先兆中署:在高温的环境下出现出汗、口渴、 头晕、眼花、耳鸣、 四肢无力、胸闷、心悸 、恶心、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38,短时间休息可恢复。 2.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 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 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3.重度中暑:除轻度中暑外常伴有高热、痉挛、 昏厥、昏迷。一般分四种类型,常混合出现 n中暑高热:多见于老年人。持续高温数天后大 量出冷汗、高热,肛温4143,继而皮肤 干燥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数140次/min, 血压正常或降低,烦躁不安,神志模糊、谵 亡,逐渐昏迷或抽搐。严重者肺水肿、心功 不全、DIC、肝肾功能损害。 n中暑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壮年者。因高温环境 出汗较多,大量饮水未补钠盐,使血钠、血 氯降低,引起四肢阵发性肌肉痉挛,多见于 腓肠肌,可引起急腹痛,一般体温正常。 n中暑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及未能适应高温者, 因大量出汗,外周血管扩张,使血容量不足 ,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临床表现头晕、头痛 、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 下降、昏厥甚至昏迷。 n日射病:因烈日或强烈辐射直接作用于头部, 引起脑组织充血或水肿,出现剧烈头痛、头 昏、眼花、耳鸣、剧烈呕吐、烦躁不安、意 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昏迷、惊厥。体温正常 或稍高。 急救处理脱离高热环境,迅速降低体温n先兆与轻度中暑 n迅速撤离高温环境,将病人安置在阴凉通风或电扇下,最 好移至空调室,脱去外衣,平卧体位。 n冷敷或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直至肛温38以下。 n饮用含盐清凉饮料。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用清凉油、风油精涂擦太阳穴、合谷等。 n转送入院二.淹 溺淹溺:是人淹没于水中,水、泥沙、杂草等浸入呼 吸道和肺泡,引起换气功能障碍或反射性喉头痉挛, 导致缺氧和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引起血液渗透 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最后造成呼吸和心 跳停止而死亡。n淹溺后窒息合并心脏停搏者称为溺死,如心脏未停搏 则称近乎溺死。不及时抢救,4-6分钟内即可死亡。 n美国每年因水意外事故而死亡者近9000人,其中男性 是女性的5倍,男性溺死高峰年龄段在1519岁。所 有成人溺死者中约45%伴有酒精中毒。 n淹溺以7、8、9三个月发生率最高。分类及发病机制 n干性淹溺 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 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 ,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心脏可反射性地 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脏停搏。 所有 溺死者中约10%可能为干性淹溺。n湿性淹溺 人淹没于水中,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 ,避免水进入呼吸道。 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 被迫深呼吸,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 滞气体交换,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 道内的水迅速经肺泡吸收到血液循环。数秒中后神 志丧失 ,继之呼吸停止和心室颤动,约90%分类及发病机制淡水淹溺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塌陷缺氧窒息 血液稀释低钠血症 低氯血症 低蛋白血症 血管内溶血高钾血症 血红蛋白血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 海水淹溺 肺水肿 高钙血症 (心动过缓)高镁血症 酸中毒、脑水肿、ARDS、DIC急救措施迅速使溺水者出水 1.自救 不会游泳者,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应保持头脑清醒 。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口鼻露出 水面就能呼吸。呼吸宜浅,吸气宜深,则能使身体浮 于水面,以待他人抢救。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举手 反而易使人下沉。 .会游泳者,若因小腿腓肠肌痉挛而致淹溺,应息心静 气,及时呼救,同时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深 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指 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 痛消失,痉挛也就停止。若手腕肌肉痉挛,自己将手 指上下屈伸,并仰面位,以两足游泳。急救措施迅速使溺水者出水2.他救 n救护者应镇静,尽可能脱去衣裤、鞋靴。 n如救护者不习水性,可带救生圈、塑料泡沫板 、木板或用小船等,或投下绳索、竹竿等,使 淹溺者握住再拖带上岸。 n注意不要被溺水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 如被抱住,应放手自沉,使淹溺者手松开,再 进行救护。 急救措施岸上救护1.立即清除口鼻内的污物 2.迅速将呼吸道、胃内的水倒出 (1)膝顶法 (2)肩顶法 (3)抱腹法 3.心肺复苏 CPR 4.静卧休息、饮热水、活动四肢、保暖 5.送医院继续观察治疗三.电 击电击伤俗称触电,是由于一定量的电流或电 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 障碍,重者发生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高电 压还可引起电热灼伤。闪电损伤(雷电)属 于高电压损伤范畴。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电击伤致死1200人,电 击致伤残者约为死亡人数的30倍。我国农村 每年因电击死亡约5000人,以7、8月最多。 影响触电损伤程度的因素n电流强度: 0.57mA麻木,2025mA手不能摆脱 电源、呼吸困难,5080mA呼吸麻痹、心室颤 动或心脏停搏n人体电阻:小大:神经血管肌肉皮肤肌 腱脂肪骨组织。干燥皮肤电阻50000 1000000(欧姆),湿润皮肤的电阻1000 5000,破损皮肤电阻300500。若皮肤潮湿 、过水电阻就会大大减低 n电压高低: 直流电压380V以下极少引起伤 亡事故,交流电65V以上造成触电危险。n电流通过人体的方式不同:电流通过一侧 上肢至另一侧上肢或下肢时,比电流通过 一侧下肢至另一侧下肢危险性大;同样电 流通过躯干左侧比通过右侧危险性大。n电流接触时间:电流损伤与时间成正比。影响触电损伤程度的因素分类(一)电流伤(触电)n电流通过心脏,引起严重的心率失常、心室纤 维颤动,从而导致心脏无法排血,血液循环中 断,心跳骤停 (二)电烧伤(电能转换为热和光效应)n见于高压(1000伏特以上)电器设备。烧伤程 度因电压及接触部位不同而不等。轻者局部皮 肤损伤,重者伤害面积大,深达肌肉、血管、 神经、骨骼。症状表现 (二)局部表现 1.低压所致的烧伤:烧伤见于电流的出入口,入 口比出口重。伤面小(0.52cm)、分界清、边 缘整齐。创面焦黄或灰白色,呈椭圆形,无痛 干燥,边缘整齐,与健康皮肤分界清楚。2.高压电所致的烧伤:有一处进口和多处出口, 伤面不大,可深达肌肉、神经、血管和骨骼, 有“口小底大,外浅内深”。的特点 症状表现3.低压电流心室颤动至心脏骤停 4.高电压呼吸中枢,呼吸麻痹、呼吸停止 (二)全身表现n轻型:精神紧张、尖叫、惊恐、脸色苍白、表情滞 呆、呼吸心跳加快。触电部位肌肉收缩,且有头 晕、短暂意识丧失。n重型:病人肌肉持续抽搐、血压下降,呼吸浅快、 不规则以至停止,心律紊乱、心室纤颤、心跳停 止。可有内脏破裂。症状表现(三)并发症和后遗症 电击后 2448 小时常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 常,神经源性肺水肿、胃肠道出血、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烧伤处继发细菌感染。大 约半数电击者有单侧或双侧鼓膜破裂。电 击后数天到数月可出现神经系统病变 ( 上 升性或横断性脊髓炎、多发性神经炎 ) ; 视力障碍;单侧或双侧白内障。孕妇电击 后常发生死胎和流产。 急救护理 n救护原则:脱离电源 、分秒必争、有效抢救。 n现场救护: n迅速脱离电源 n关闭电掣、挑开电线(用绝缘木棒、竹竿)、切断 电线(用绝缘剪、干燥带木柄的刀、斧或锄头)、 拉开触电者(用干燥的衣服、毛巾、绳子)。 n轻型触电:就地观察或平卧休息1-2小时。 n重型触电: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迅速脱离电源:注意事项n避免给触电者造成其他损害。 n注意自身安全,断电前不能直接用手去 接触伤员,救援者最好戴上橡皮手套, 穿橡胶鞋。 普通电灯开关不能作为切断 电源的措施,因为只能切断一根线,火 线可能没有切断。 n救护车送医院进一步处理。雷电时个人防护须知 (1)在闪电时,留在室内。 (2)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金属管道,拔掉电器用 具插头。切忌使用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 (3)雷暴时不要使用电话。 (4)不要收晒衣绳或铁丝上的衣服。 (5)不要从事栅栏、电话或输电线、管道或建筑钢 材等安装工作。 (6)人要离开水中(包括水田)和小船。 (7)在建筑物里寻找一个掩蔽所。如果没有建筑物 ,那么最理想的防雷所就是洞穴、沟渠、峡谷或 高大树丛下面的开阔的林间空地雷电时个人防护须知(8)在野外遇到雷电来不及躲避时,切不要奔 跑,双脚并拢蹲在低洼的地方相对安全一些。 或者坐下,双脚和臀部与地面接触,手或臂不 能接触地面。这样可以减轻其伤害的程度。 (9)不要呆在山顶、楼顶等制高点上;不要在 孤立的高大建筑物和大树下避雨,在空地上应 立即蹲下,应尽量降低自身高度并减少人体与 地面的接触面,或者双脚并拢蹲下,头伏在膝 盖上,但不要跪下或卧倒。五.煤气中毒 n家庭中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 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毒,前者多见于冬 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后者 常见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气管道漏泄等。n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 、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 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 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 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 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发病机制n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成 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作用 ,造成体内严重缺氧而中毒,短期吸入高 浓度一氧化碳可致呼吸停止,人立即死亡 ,严重病例经治疗后可能遗留中枢神经系 统损害,如智力障碍,精神障碍、瘫痪、 帕金森氏症临床表现n煤气中毒依其吸入空气中所含一氧化碳的浓度、中毒时间的 长短,常分三型: (1)轻型: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头痛眩晕、 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 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 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2)中型: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 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 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 无后遗症状。 (3)重型: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 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 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 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急救措施 1.排除险情,做好自我保护。救护人员用湿毛巾 捂住口鼻,迅速关闭煤气总阀,禁止在现场打 电话、点火和开启照明设备。 2.同时立即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 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 3.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 ,如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并作出心脏体外按摩。 4.查找煤气漏泄的原因,排除隐患。 六.烧烫伤n 烧烫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由火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