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建筑群落布局解析一、背景简介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位于钱塘江边、六 和塔畔的月轮山坡 (原名秦望山), 古木参天,环境清 幽。其前身是之江大学 ,是教会在中国创 办的高等学校中历 史最久的五所学校 之一(其余4所为 齐鲁大学、燕京大 学、华中大学和圣 约翰大学)。校区利用山坡建校 ,节约农田,至今 没有工业区的污染 ,商业集市的干扰 等,为师生提供了 一个得天独厚的校 园环境。钱塘江二、之江校区总体布局山涧山脊头龙头二龙头三龙头教工生活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因地形、地势变化多端, 山脊与山涧将校园分为头 龙头、二龙头、三龙头三 部分,这三部分在长期的 演变发展过程中分别形成 了教工生活区,教学区和 学生生活区。建筑聚落在尊重基地自然 地貌的前提下,依山就势 、因地制宜,与环境融为 一体。分区建筑聚落寻求单体 之间的默契,建筑 或相聚成组,或遥 遥相应;空间或围 合,或开放。这种有节奏的组合 变化模式贯穿于整 个校区,形成了其 丰富的外部空间。之江校区受当时美 国自由式布局风格 和思潮的影响,其 规划强调功能性, 灵活性及舒适性, 重视对自然的保护 ,保持和提高自然 美的价值。规划步行兼车行完全步行 之江校区的道路紧 密结合地形地貌, 建筑布局和空间形 态,形成就地依势 、舒展方便的道路 系统。通过校前引道连接 之江大道,车道呈 不规则环状,避免 影响其内教学生活 ,除环路外基本是 步行道,整体道路 形态有松有紧,有 幽有敞。道路入口ABCD引道A与之江大道相连,两 侧参天的林木与阳光构成了 一组富有诗意的景观序列B处引道放大,也是车辆停 放处来者需要经由C处的180度 的回转才能面对入口D处是入口小广场,这里有 两个选择,一是沿车道继续 曲折向上,二是由台阶直上 钟楼入口ABCD进入校园的这一段坡道,是心 灵的转换之旅,随着地势的抬 高,无形中来者告别了外部喧 嚣的道路,进入了一片宁静。中心广场钟楼慎思堂由钟楼台阶拾级而上进入中心广场的视觉变化演变老教学楼新教学楼基础教学中心任何事物都只有发展才能继续存在,如何 在老聚落中添加新成员,运用现代的建筑 材料和施工技术,来引发与聚落历史的对 话,并满足现代的需要,这是聚落能够成 功演变的重要因素。由于教学需要,学校决定在校区主入口的 左侧广场建一座能容纳2 000名学生的基 础教学楼,并与正对的老教学楼一起,形 成基础教学中心。我将着重分析一下这座基础教学楼所包含 的场地设计思想。曾宪梓教学大楼1.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根据场地的条件,新建筑避开 原场地中的大树,以分散的院 落式平面,减小体量感。同时,建筑采用红砖砌筑清水 砖墙,与周围老校舍协调。圆环形的铺地与拱圈等建筑符号相协调新旧建筑的材质相同曾宪梓教学大楼2.建筑语言的传承拱券和圆形建筑元素在之江校区的老校舍中随处可见, 新的教学楼中也用了拱券元素,并赋予了新的功能:倒 转的拱券成为花坛,半圆形的线脚成为敞廊与花坛的出 水口。以新的尺度和形态与原有建筑达成统一。曾宪梓教学大楼3.外部空间塑造敞 廊与借景通道对景: 钟楼敞廊曾宪梓教学大楼3.外部空间塑造敞 廊与借景老教学楼正对着新教学楼的底层架 空,视线穿透,可望江,个人认为 这是该设计的最妙之处底层的空间品质曾宪梓教学大楼3.外部空间塑造敞 廊与借景交错的花园,比简单对称 来的丰富,有趣曾宪梓教学大楼4.渗透与兼容内部 空间的开放敞廊教学楼开放的敞廊使内苦矬间 成为整体环境的一部分,不但 为学生提供了课间休息、交流 的场所,而且敞廊率身也戚了H 厨美景的镜框:室外环境是室 内的画卷,室内空间是宰外的 展厅,从而使老氛围与新建筑 达到最大程度的兼容。其他校区内丰富的景观:水涧,山路,围 与合依据地势,曲折多变的室外空间小结之江校区最令人赞叹的是建筑群落与山势 地形的融合。未去过之江校区者很难知道 六和塔与之江大道边上竟隐藏着一座校园 ,因为,建筑皆隐形在山形与林木之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