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比语言学的新发展潘文国 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4月1980年三部有影响的著作 vJames, Carl. Contrastive Analysis (1980)vFisiak, Jacek (ed.). Theoretical Issues in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1980)vHartmann, Reinhard R.K Contrastive Textology: Comparative Discourse Analysi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1980)区分宏观和微观现在有必要进一步区分出微观语言学与宏观语言 学。除了弗斯(1951)等少数例外,20世纪的语 言学的研究目标只是对语言符号的描写,而不关 注这些符号的使用,也不关注这些符号所承担的 信息如何受到语境的影响。对比分析采取的也是 这样的研究方式。但是最近人们却越来越注意到 语境对信息及其意义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关注宏 观语言学。这里我不想对这一重点的转移作出解 释,但不妨指出,这一转移与人们对语义学、对 社会语言学、对话语分析、对言语行为理论与对 民族学方法论的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是同步的。 (James 1980: 27) 向“纵向”和“横向”拓宽 上节所述可以使我们看到宏观语言学的某些特点 : 1)关注交际能力而不是乔姆斯基的“语言”能 力; 2)试图从语言外部来描写语言行为; 3)寻找语言组织中比句子大的单位。 总而言之,范围的扩大从纵向来看是寻找大的单 位,而从横向来看是将语言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 合。这一扩大已在两个方面取得了成果,其一是 在形式层面,讨论句子如何组成更大的、超句子 单位亦即篇章的问题,其二是在功能层面,观察 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这就是话语分析的领域。( James 1980:101-102)强调理论性v将对比语言学从被迫为应用语言学服务的境况中 解救出来,成为比较语言学下的一个独立学科, 这一趋势现在正在形成。(Fisiak 1980:3)v如果对比语言学从必须为教学服务的境遇中解脱 出来,它就能更自由地开发它的理论原理,从而 从总体上为语言学作出更大的贡献。对比语言学 理论上的结论有助于语言类型学和语言普遍性的 研究,对具体语言和语言结构的对比描写有助于 更深刻地理解具体语言及其结构特性。(Fisiak 1980:4)对比篇章学的应用范围(Hartmann 1980:41 )描写(description) 整理(codification) 应应用(remediation) 社团团(community) CT1 民族风风格 CT4 语语言规规划 CT7 综综合研究 群体(group) CT2 语语域分布 CT5 双语语辞典 CT8 笔译译口译译 个人(individual) CT3 个人风风格 CT6 比较较修辞 CT9语码转换语码转换CT10外语语学习习 1980年后西方对比语言学的发展 vKrzeszowski, Tomasz P. Contrasting Languages: The Scope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1990vConnor, Ulla. Contrastive Rhetoric: Cross- cultural Aspects of Second-language Writing. 1996 vOleksy, Wiesaw (ed.). Contrastive Pragmatics. 1989vChesterman, Andrew. Contrastive Functional Analysis. 1998 Chesterman的贡献v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对比语言学的 一个总结。 v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西方两种“对比研究 ”的首次合流。v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从意义出发”的比 较方法的复苏。v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更深的开拓。吕叔湘的题词 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 追究它们何以有此异同就不 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 比研究的最终目的。见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1990赵元任的名言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 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 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研 究得出的科学结论。见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199090年代以来的英汉对比著作 v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1993)v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1997)v邵志洪英汉语研究与对比(1997)v熊文华汉英应用对比概论(1997)v张今、张克定英汉语信息结构对比研究(1998)v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1999)v李国南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1999)v罗选民等话语分析的英汉语比较研究(2001)v朱永生等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2001)v王逢鑫英汉比较语义学(2001)v施康隆(Ron Scollon)汉英篇章对比研究(2000 ) 90年代以来的英汉对比论文集v刘重德(主编).英汉语比较研究.1994v刘重德(主编).英汉语比较研究.1998v杨自俭(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2000v杨自俭(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2002v杨自俭(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5).2004v潘文国(主编).翻译与对比研究.2005v杨自俭、李瑞华(编).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1990 v李瑞华(主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1996 v王菊泉、郑立信(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1995-2003).2004 沃尔夫的言论v“均质印欧语”(SAE, Standard Average European)是“语言相对论原则中的一个 特例”(Whorf 1940: 214) v当语言学家能够用一种批评的、科学的态 度去检验许多模式差别很大的语言的时候 ,他们的参照基础便得到了扩展;在此以 前被认为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其普遍性已 被打破;一种全新的意义秩序进入了他们 的视野。(Whorf 1940: 212)90年代以来国内对比研究的特色 v更强烈的学科自觉意识。v更明确的学科定位。v更强调学科的哲学基础。v更强调理论目标的追求。对比研究分三个层次的思想 英汉对比研究应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 是语言表层结构,第二个层次是语言表达 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语言哲学。我这里说 的宏观研究,就是这第二、三两个层次的 研究。表达法表现一个民族认知世界的方 法和规则。要考究这种语言的表达法是怎 样形成的,那就要寻求其心理、文化和哲 学上的根据。(刘重德1998b: 2-3)2006年的新发展- 潘文国、谭慧敏 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 v在国际范围内系统总结了西方的对比语言学历史 。 v在“一部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实质上就是一部汉 外对比史”的认识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二十世 纪的汉语研究、特别是语法研究史。v对对比语言学学科的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集中进 行了讨论,如对比研究的哲学基础、语言观、学 科性质、学科的目标和范围、学科的定义等。v对对比语言学学科的方法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THANK YOU!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