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0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5页 / 共70页
第6页 / 共70页
第7页 / 共70页
第8页 / 共70页
第9页 / 共70页
第1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章劳动力流动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分析 第二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及劳动力 流动决策 第三节 劳动力(人口)流动理论 第四节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第五节人才流动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分析 一、劳动力流动的的概念与类型 (一)劳动力流动界定劳动力流动的含义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力市 场条件的差异和自身条 件,在国际间、地区间、产业间、部门或行业间、职业和岗 位间的所选择的迁移或转移行为。劳动力流动与一般商品流通商品不流通就无商品市场;货币不流动就没有货币市场;劳动 力不流动也就没有劳动力市场。但是劳动力流动又不同于一 般的商品流通,一般商品在被拿到市场上待价而沽,而劳动 力商品则是自己进入劳动力市场;一般商品通过流通会转移 其所有权和使用权,而劳动力流动只是让渡自身的使用权并 不让渡自身的所有权。 劳动力迁移与劳动力转移的区别 劳动力迁移和劳动力转移还存在着如下的区别:(1)含 义不同。劳动力迁移是指劳动者以改变定居地为目的, 超过一定的地界的流动;而劳动力转移除此之外,还包 括不改变居住地的劳动力就地产业转移。(2)劳动力迁 移一般要改变常驻地(户口所在地),而劳动力转移不 一定改变常驻地(如就地转移)。(3)劳动力迁移的流 动程序是单向性的,即“迁出常驻地迁入常驻地”,只要 迁出很少有复归;而劳动力转移的流动路线既可以有单 向流动,也可以具有往返流动,即“流出常驻地流入临 时居住地回流常驻地”。(4)劳动力迁移前后,常驻 时间和常驻地是一致的,而劳动力转移之后既可以是一 致的,也可以是分离的,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人不在 常驻地工作和生活。(二)劳动力流动的类型 劳动力流动的类型繁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面的分类 : 1.按流动的时间可以分为: (1)永久性迁移 (2)常年型流动 (3)季节型流动 (4)临时型流动 2.从流动的空间分布特点上看,可分为: (1)聚集型流动 (2)扩散型流动 (3)替代型流动 (4)水平型流动 (5)垂直型流动 (6)跨越国境型流动 3.从流动的意愿上,可分为:(1)自愿型流动(2)非自愿型流动 4.在劳动力流动方向上,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单向型流动 (2)往返型流动 (3)对流型流动 5.从劳动力流动的范围和职业上来看,可以分为: (1)企业组织内部的流动 (2)职业间的流动 (3)部门、或行业之间的流动 (4)劳动力的产业流动 (5)劳动力市场间的劳动 (6)地区之间的流动 (7)就业与失业之间的流动 (8)角色转换流动 6.在流动的目标特征上,威廉姆帕特逊( William petersen)把劳动者流动分为创新型流 动和保守型流动两种。 二、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假设与必要条件 (一)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假设 劳动力流动是劳动者的自主选择行为,在明 确劳动力流动的特征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 劳动力流动的两个基本假设:1.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 而自愿地选择流动行为。 2.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有流动的选择性,而雇 主只有选择性没有流动性。(二)劳动力流动的必要条件 如果劳动力要流动,就要依赖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构成了 劳动力流动的必要条件。1.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2.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 3.社会对劳动者就业给予充分的自主权。4.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能和工作能力专门化。 如果一个社会或地区同时具备了以上四个必要条件,劳动力市 场就会呈现出较高的流动性。 如果只具备其中的一两个条件,那么只会出现有限的劳动力流 动。 如果条件不稳定或条件不成熟,如一个时期政策限制流动,一 个时期不限制流动,或经济福利差别甚微或社会分工程度低 等,都会使劳动力的流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三、劳动力流动的机制与劳动力流动的规律 (一)劳动力流动的机制 1.劳动力市场机制主要包括:(1)工资机制 (2)供求机制 (3)竞争机制 (4)风险机制 2.政府调节机制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地解决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开 发利用问题。国家还必须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劳动的流 动进行调节,以解决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二)劳动力流动的规律 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 动。 2.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 流动。 3.体力劳动力向脑力劳动力流动。 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5.经济落后地区或国家的劳动力向经 济发达地区或国家流动。 第二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及劳动力流动决策 一、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因素及劳动力流动 决策根据经济人的假设,自愿流动的劳动力中多数是由经济原因 引起的,而经济动机是个人自愿流动的最直接原因。决定劳 动力流动的则是劳动力流动的合理性。所谓合理性是指劳动 力流动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只有劳动力流动的收益大于劳 动力流动的成本时,劳动力流动的愿望才会付诸实施,否则 ,不可能产生劳动力的流动。 (一)劳动力流动成本 1.劳动力流动的私人成本 ()直接成本。这是流动者为实现流动而直接支出 的各项费用所组成的货币成本,它包括信息费、交 通费、安家费等。(2)机会成本。这是指劳动者因 流动而放弃的原有工作收入加上就业选择费用。 ()心理成本。这是劳动者离开原来熟悉的工作和 生活环境,离别亲戚朋友及同事所付出的心理代价 。 ()风险成本。这是劳动者在流动中因为一些不确 定因素所可能造成的某些损失,如失业风险、伤病 风险、劳动过程风险等。 2.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成本 个人与社会对流动涉及的成本与收益存在一定偏差,这 种偏差可以用流动的外部性加以解释。(1)流动影响与地区公共服务相关的税收水平,即存在 劳动人口净流入的地区,其人均承担的与此相关的税收将下 降,而人口净流出地区则人均税收上升(当公共服务由固定 规模的公共设施提供时)。(2)流动使人口大量流入的地区的公共服务出现供求不 平衡现象,从而影响流入地原居民所接受的服务质量。 有关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他人财产价值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房地产价格的 变化上。(2)对社会公共管理资产的影响。 (3)社会公共服务成本的影响。 (二)劳动力流动的收益1.劳动力流动的私人收益()直接收益。劳动者流动的直接收益来自劳动者 在新的职业中获取相对于原来收入净值差额的总和 。 ()间接收益。它是指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所提供 的各种便利所引起的劳动者部分开支的节省,如齐 全的公共设施、便利的交通、负担的减轻等。 ()心理收益。这是指给流动者带来的非经济性效 用,如社会地位的提高、自我价值的实现、丰富多 彩的文化娱乐生活、幽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等。 2.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收益劳动力流动通过市场和政府调节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 获得收益: (1)能够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可以实现活 劳动的按比例分配。 从长期看,可以减少劳动力 闲置和浪费。 劳动力只有流动才能充分发挥自己 的才能,从而提高其工作的效率。 (2)有利于劳动者地位的提高。 (3)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劳动力流动可以减少地区 发展差距。一方面减少了一些地区过剩的劳动力, 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劳动力的返回可以带 动当地经济发展。劳动力流动可以缩小收入差距 。劳动力流动可以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产业结 构的调整。 (三)劳动力流动的合理决策 劳动者流动的决策取决于流动成本与收益的比 较: 当劳动力流动的净收益为正数时,劳动者才可 能做出流动的决策,劳动力流动才会发生。 如果流动成本大于流动收益时,劳动力流动 的净收益为负数时,由于流动是得不偿失的 行为,劳动者就不会做出流动的决策,流动 也就不会发生。 流动净收益现值=流动收益现值流动成本 NRP=二、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非经济因素及劳动力流 动决策 (一)年龄年龄是劳动力流动决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其他条件 相同的条件下,年龄越大,流动的行为越少。 (二)家庭劳动力流动成本会随家庭规模的扩大而成倍增加。 (三)受教育程度教育是同一年龄群体内部影响劳动力流动大小的重要因素 。 (四)流动的距离劳动力流动的决策可能与流动的距离成反方向变动。统计 结果表明,随着流动成本的上升,流动的劳动力数量就会随 之下降。(五)失业率劳动力流动还要考虑失业的状况,根据人力资本原理,失业率 高的地区通过劳动力流出,将使流动者的净收益增加。 (六)工会力量工会力量的强弱,能对劳动力流动决策起到一定的作用。 (七)国家和地方政策国家和地方政策影响着劳动力流动的决策。(1)高个人收入所 得税将阻止劳动力的流动。(2)政府花在服务上的人均费用状 况将影响劳动力流动。(3)政府吸引新行业的政策会导致特定 地区劳动力的较大流动。(4)职业许可证制度可能限制劳动力 在地区之间和职业之间的流动等。 (八)流入地的环境质量和气候条件流入地的环境质量和气候条件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决策。 (九)国际环境国际环境影响到劳动力流动的国际决策。如果跨国流动,对流 入地来说,语言、政治压迫和战争会导致国际的劳动力流动。三、劳动流动的优化决策 优化的劳动力流动决策应该是能够实现宏观社会经济效益 、微观社会经济效益与劳动个人流动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三者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劳动力市场机 制并不能完全解决劳动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要想使三者实 现有机的统一,还需要国家利用政府干预机制解决劳动力资 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样劳动力流动决策就不再是单纯的个 人决策行为,还要受到宏观政策的调节以弥补市场调节机制 的不足。当然在其调节机制上,要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 预为补,如果政府对劳动力流动干预过多,我们又会重蹈计 划经济管理体制的覆辙。 第三节 劳动力(人口)流动理论 一、劳动力流动的成因理论 (一)马克思和列宁对人口流动原因的考察 1.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马克思认为,生产社会化大生产导致了人口的全面流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技术所引起的人口流动的原因,是大 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交换、职位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 性,并且他还把劳动的变换称之为“不可克服的自然规律”。列宁也分析了社会分工和劳动社会化对人口流动形成的决 定作用,城乡经济差异是造成城乡人口流动的经济原因。他指 出,19世纪后期的俄国,工人的状况比农民好,这就使得农业 人口不断流动,变成了工人。 2.过剩人口。马克思认为,无论是人口增殖造成土地不敷使用 ,或是由于土地兼并使自耕农破产,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入 侵导致传统农业经济瓦解,都会出现过剩人口寻找谋生的门路 。因此人口流动是达到过剩人口与生产资料进行新的结合的必 要途径和条件。 3.大机器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工业发展的第一、二阶段,工业制 度本身并没有破坏生产者的定居生活和闭塞性。相反地,大机 器工业必然造成人口的流动性。大机器工业的发展吸收了大量 农村人口,从而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人口流向工业中心,又 为城市进程输送了大量流动人口,从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4.经济危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性发展,繁荣与 衰退交替出现,由此引发的产业对于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度增长 或削减,也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 (二)拉文斯坦对人口迁移原因的分析英国统计学家拉文斯坦(EGRavenstein)在人口迁移规 律(1889年)一文中认为: (1)人口迁移与技术发展紧密相关。制造业、商业的发展、交通 运输工具的不断发明和运用,使得人口迁移规模日渐扩大。迁 移流动意味着生存和进步,而一个静止的人口则意味着停滞不 前。 (2)在经济因素上,地区收入的差别和沉重的赋税负担是促使人 口迁移的最重要的原因。 (3)其它因素促使人口迁移的原因。他认为,人口过剩、受歧视 和压迫的法律环境、沉重的赋税、气候不佳、生活环境恶劣等 都可能促使人们迁移,但这些都比不上人们为追求物质生活条 件改善而产生的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