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篇 第六章 原始社会建筑(远古公元前21世纪) 第六章 原始社会建筑(远古公元前21世纪) 1.旧石器时代的住所 (一万年前远古)特点:近水、洞口较高(离水面高20米,30米)、干燥、洞口背风 、分区 、先有住的行为,有住所后才能建筑。第六章 原始社会建筑(远古公元前21世纪) 2.原始建筑活动 新石器时代氏族社会 母系(一万年前-4500年前) 父系(4500年前-公元前21世纪) 发样地 中原古文化(黄沙流域)母系:仰韶文化;父系:龙山文化 南方古文化(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北方古文化(辽河流域)弘山文化 孟子滕文公“下者为窠,上者为营窟” 一、从窠居到干阑建筑的发展系列 二、从穴居到地面建筑的发展系列(见上页图) 三、父系氏族时期的建筑活动 1. 建筑形态的变化 (双联式穴居(P3 1-7) A 正字形 B.窖的出现 C.夯土技术的出现 D.土坯技术出现 E.石灰质材料推广运 用。 2. 聚落布局的变化 3. 建筑技术的发展 四、祭坛和神庙在原始社会文化中的发展第六章 原始社会建筑(远古公元前21世纪) 第六章 原始社会建筑(远古公元前21世纪) 3.原始建筑的几点启示1从原始建筑看建筑的矛盾运动建筑的发展是建筑空间与建筑实体的对立统一。 空间是: 由下而上,促进功能的变化 由减法空间向加法空间发展 从壁体向墙体发展 门窗从屋顶演进到墙体 2技术体系发展的澜源木柱木构架体系 泥墙砖石承重体系3从原始建筑看建筑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第七章 奴隶社会的城市和建筑 第七章 奴隶社会的城市和建筑 夏(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春秋(前770前476)奴隶社会时期的社会特点: 阶级的出现,宫殿与洞穴的对立 手工业与农业分工 青铜工具的普遍使用 1.中国城市的早期发展 一、中国城市的起源(A、C3000年出现城市) 公元1000中国城市人口比重为10% 由于: 定居生活的确立 、劳动分工的出现 社会阶层分化 、财富集中 因此:防御说、集市说、地利说城市=城+市 二、中国早期的城市活动 河南登封告成镇王成岗古城遗址、山西夏县安邑遗址 、郑州商城一夯土技术 成熟期 、湖北盘龙城 第七章 奴隶社会的城市和建筑 2.考工记和管子的城市规划理论一、周礼考工记的规划理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径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 后市,市朝一夫。二、评价 为奴隶主服务规划思想反映了春秋时期城市规划水平,面积、布局 、分区、局部指标 有明显的阶级性、反映出折“中”意识、反映出 形式主义规划理论 “择中论”第七章 奴隶社会的城市和建筑 二管子的城市规划理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上母近旱,而水用足,下母近水而 沟防省 “因天材就地势,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线” “凡士者近皇宫,不士与耕者近门,工买近市” “因势论”第七章 奴隶社会的城市和建筑 3. 茅茨土阶、瓦屋、高台建筑一、茅茨土阶屋顶用茅草,台阶用夯土 河南二里头宫殿遗址 、湖北盘龙城宫殿遗址、安阳殷虚 二、瓦屋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宗庙遗址 瓦出现的意义:三、高台建筑土木结合的一种建筑方式 木构做法比较简易,夯土的工程很大(意味木构技术不高,但要扩大建筑) 上下层设有结构能力关系,形体活泼 建筑内部空间很小,体量很大(实体是投入空间是“效益”,通过实体的建造来围合实间) 层层落地(优越性极强,对于现代也相当有产考价值)战国时期盛行,是一种木构架不发达,建造大体量建筑的方法,到汉代淘汰 。第七章 奴隶社会的城市和建筑 3. 茅茨土阶、瓦屋、高台建筑一、茅茨土阶屋顶用茅草,台阶用夯土 河南二里头宫殿遗址 、湖北盘龙城宫殿遗址、安阳殷虚 二、瓦屋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宗庙遗址 瓦出现的意义:三、高台建筑土木结合的一种建筑方式 木构做法比较简易,夯土的工程很大(意味木构技术不高,但要扩大建筑) 上下层设有结构能力关系,形体活泼 建筑内部空间很小,体量很大(实体是投入空间是“效益”,通过实体的建造来围合实间) 层层落地(优越性极强,对于现代也相当有产考价值)战国时期盛行,是一种木构架不发达,建造大体量建筑的方法,到汉代淘汰 。第八章 封建社会的城市和建筑第八章 封建社会的城市和建筑1.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1、战国1)出现城市建设的高潮2)大量兴建宫室。以夯土台为中心,周围用空间较小的木架建筑环 包,上下层叠二、三层,形成一组建筑群3)建筑技术巨大发展,筒瓦、板瓦在宫殿建筑上广泛使用。2、(秦)汉1)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发展;2)斗拱在汉代已经普遍使用,屋顶形式多样起来;3)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巨大进步;4)石建筑中石墓地面石建筑第八章 封建社会的城市和建筑 3、三国、晋、南北朝1)主要继承运用汉代成就,佛教传入引起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的佛塔出现,石窟、佛像、壁画有巨大发展2)北魏佛寺以洛阳永宁寺为最大永宁寺塔是当时最宏伟的一座木塔,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是最早 的佛塔3)著名的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太 原天龙山石窟石窟的建筑功能和布局:a:塔院型b:佛殿型c:僧院型4)自然式山水园林有较大发展5)家具加高第八章 封建社会的城市和建筑2.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1、隋(1)大兴城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2)河北赵县安济桥-世界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空腹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米空腹-减轻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减轻桥的自重技术上和造型上达到世界很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建筑的瑰宝建造人:李春第八章 封建社会的城市和建筑2.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2、唐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首都长安,是古代都城中规划最为严整的城市,影响广大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战国时陵墓采用三座、五座建筑横向排列方式汉代宗庙,采用四面设门阙,用纵横轴线对称的办法唐强调了纵轴方向陪衬的手法,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 陪衬(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梁架跨度大木构架(斗拱)等的构件形式及用料已规格化,一律以木料的某一断面尺 寸为基数计算(用材制度),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 度,便于控制木材用料,掌握工程质量,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第八章 封建社会的城市和建筑2.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2、唐(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砖石塔形成三种形式-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塔砖石塔外形已开始朝仿木建筑方向发展,部分仿照木建筑的柱、枋,简 单的斗拱、檐部、门窗等(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与成熟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实现了建筑艺术加工与结构的统一3、五代石塔和砖木混合结构的塔石塔:南京栖霞山舍利塔、杭州闸口白塔、灵隐寺双石塔砖木混合结构: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杭州保淑塔第八章 封建社会的城市和建筑2.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4、宋-手工业和商业发达(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取消夜禁、里坊制度)(2) 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模数制营造法式(3)建筑群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 出主体建筑(4) 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高度主要建筑是佛塔,其次是桥梁宋塔特点:木塔已较少使用 实例: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80米,河北开封祐国寺塔,福建泉州开元寺两 座石塔第八章 封建社会的城市和建筑2.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4、宋-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宋塔特点:发展八角形平面的可以登临远眺的楼阁式塔塔身多作筒体架构,墙面及檐部多仿木建筑形式或使用木构屋檐 5、辽、金 (1)辽较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 佛塔多采用砖砌密檐塔,楼阁式塔较少外观极力仿木建筑 (2)金沿袭了辽代传统,又受宋朝建筑的影响,富丽、奢侈 第八章 封建社会的城市和建筑3.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1、元宗教建筑异常兴盛-喇嘛塔、北京西四妙应寺白塔木构建筑粗糙草率,减柱法无科学依据山西洪洞县广胜寺、山西永济县永乐宫2、明 (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出现全部用砖拱砌成的建筑物-无梁殿,多用于防火建筑 (2)琉璃面砖、琉璃瓦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经元代简化,到明代形成新的定型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增强构件卷杀简化为简化施工,柱网规则严谨,柱子不再“生起”、“侧角”取消、梭柱月 梁也被直柱、直梁所代替木工行业术书鲁班营造正式 第八章 封建社会的城市和建筑3.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2、明 (4)建筑群布置更为成熟南京明孝陵、北京十三陵是善于利用地形和环境来形成陵墓肃穆 气氛的杰出实例天坛神圣、崇高气氛故宫严格对称,层层门阙殿宇和庭院空间相联结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僚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7)明代家具3、清第八章 封建社会的城市和建筑3.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3、清(1)供统治阶级享乐的园林达到了极盛期 (2)喇嘛塔建筑兴盛 (3)住宅建筑如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建筑单体的装修水平雍正十二年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第九章 封建社会的城市第九章 封建社会的城市1.封建社会城市的基本特点和城防工程概述 一、封建社会城市和基本特点 1形成3种基本类型 (1)政治中心和行政管理中心包括都城、省城、县城 都城最高级的,例: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汴梁 省城(元朝以后),例:成者、武昌、兰州、杭州、济南、沈阳 (2)工商业中心沿运河的城市 杨州、淮阳、临津、天津靠运河发展起来, 宜兴、重庆、汉口、九江沿长江发展 沿海的泉州, 本身是手工业城市景德镇 (3)军事防卫城市 多在边远地区(大同、宣化、山海关、威海) 2政治军事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3城市规模很大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见书P42世界古代城市面积比较) 4规划布局完整 西方一般是聚集自然而成的城市,中国的城市是从无到有的建设。 5兴衰无常(以政治为中心,随改朝换代而兴衰)第九章 封建社会的城市1.封建社会城市的基本特点和城防工程概述 二、城防工程概述围廓型城池体系,特点如下:1.“城厚以高”bh2.城墙套圈设置设置城、廓从春秋到明清,各朝的都城都有城郭之制,连春秩时一个小小的淹君,也有 三重城,三道城濠。所谓“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二者的职能很明确: 城是保护国君的、 郭是看管人民的各个朝代赋予城,郭的各称不一 城 郭、子城 罗城、内城 外城一般京城有三道城墙 宫城(大内、紫禁城)、皇城(或内城)、外城(郭)第九章 封建社会的城市1.封建社会城市的基本特点和城防工程概述 二、城防工程概述围廓型城池体系,特点如下:3城墙设施(1)筑城办法:夏商时期版筑夯土城墙壁 唐以后砖包夯土墙 明以后砖(2)城门翁城为了加强门的防御能力,许多城市设有三道以上的城门(3)马面城墙每隔一定距离,突出矩形墩台,以利防守者,以侧而射击攻城的敌人, 这种墩台可称“敌台”或“马面”第九章 封建社会的城市2. 都城建设 一、汉长安城1汉长安城是在秦咸阳原有的离宫一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起来的2布局特点(1)先建宫殿,后建城墙,城墙与地形稳合得非常好 (2)尺度周长6.2里,面积36平方公里 (3)分区不很明确,大部分空间为宫殿、官府、宗庙、武器库, 其余有九个市场,每边三个门,加上外部共160个闾里 (4)街道八街九陌, 东西方向的道路陌 南北方向道路街(5)城外 城南有一批明堂,辟雍(太学)、宗庙建筑等礼制建筑,近效处为 帝王陵墓3特色(1)非择中立宫,偏于“因势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