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第6页 / 共49页
第7页 / 共49页
第8页 / 共49页
第9页 / 共49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九章 清热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清热药的概念、作用、适应范围、禁忌及 使用注意事项。 2.明确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 燥湿、清热生津、清虚热、清肝明目等概念 。 3.对所载的清热药,应掌握或了解其功效、应 用、性能特点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 4.了解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甘寒 助湿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 二、课程内容1.清热泻火药:(1)掌握:石膏(用量用法特点) 知母 栀子; (2)熟悉:芦根 天花粉 夏枯草 竹叶;(3)了解:决明子 密蒙花 青葙子 谷精草 淡竹叶。2.清热燥湿药: (1)掌握: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秦皮; (2)熟悉:白鲜皮 椿皮 苦参;(3)了解:苦豆子 三棵针。3.清热解毒药: (1)掌握:金银花 连翘 鱼腥草 白头翁 大青叶(附:板蓝根) 山豆根(附:北豆根) (2)熟悉:公英 地丁 马齿苋 红藤 漏芦 败酱草 射干 ; (3)了解:蚤休 白蔹 青黛(用法和用量的特点) 鸦胆子(法量) 千里光 熊胆4.清热凉血药:(1)掌握: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2)熟悉:水牛角 赤芍;(3)了解:紫草5.清虚热药(1)掌握:青蒿白薇地骨皮(2)熟悉:胡黄连(3)了解:银柴胡概 述1.定 义:凡药性寒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 药物称2.理论根据:是根据“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的 治疗原则而设立的。属于八清中的“清 法”。3.作用: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 热解毒、清肝明目、清虚热等。4.主 治:里热证表邪入里化热(表已解)内无积滞而 里热炽盛的病症。温热病(热象偏盛,壮热、口渴、汗 出、脉洪大、舌红、或高热神昏、谵妄、发 斑等症)火热毒症:目赤肿痛、湿热痢疾、黄 疸、湿疹、热毒疮痈、咽喉肿痛、肺热咳嗽 以及热入血分而致的吐、衄、便血、崩漏( 功能性)子宫出血。5.分 类:根据外感病邪不同和发热程度的轻重,部 位深浅,热在卫、气、营、血、表、里或表里俱热 或上、中、下三焦俱热等阶段的以及药物的性能特 点可分六大类。(如前述六大功能)卫、气、营、血:是用来划分温热病发展过程和 病势之深浅的四个阶段(病理方面) 卫:是代表人体防御外邪,捍卫肌肤的能力; 气:是代表维持呼吸循环和脏腑功能; 营:是代表消化及吸收、代谢功能。 血:是代表血液(也包括营养物质)。病情卫(轻)气(较重)营(重)血(最重) 卫分证:发热,微恶风寒,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 脉浮数,常伴有头痛,咳嗽,口微渴,无汗或有少 许汗,咽喉肿痛。 气分证:大热、大汗、大渴、喜冷饮、面赤,心烦,舌 红苔黄燥,脉洪大。热结肠道日晡潮热,大便燥结 ,腹满硬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 营分证:身热夜甚,口干不欲饮,心烦不寐,或见神昏 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若热入心包 则见:高热,神昏谵语,手足厥冷,舌红绛,脉细数。) 血分证: 1.实证:在营分证的基础上,又出现躁 扰不安,斑疹透露,血色鲜红或深红带紫, 吐衄,便血,尿血,舌质深绛,脉细数。亦 有前证又兼有全身壮热,口渴引饮,多汗等 气分见证者,为气血两燔。(若肝热动风则 见:发热,心烦,口渴,头痛眩晕,手足抽 搐,角弓反张。舌红绛,脉弦数。)2.虚证:低热不退,夜热早凉,热退无 汗,五心烦热,口咽干燥,神倦耳聋,舌红 少苔,脉细数。6. 注意事项: (1)辨清气、血、虚、实;分清病情主、次兼有表证的要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同治; (2)气兼血分热要气血两清; (3)未入营血者不宜过早使用清血分热; (4)阳气不足、脾胃虚寒忌用并一定要辨清 证状的真假(如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 (5)根据体质,适当培补(脾虚配健脾药; 阴虚配养阴药)祛邪不忘扶正。 (6)本类药使用要中病即止,以免克伐太过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火与热均为六淫之一,只是程度上的不同,邪热(或 火邪)侵入人体则出现口渴、发热、心烦甚至神昏、 谵语、发斑、脉洪大等特点。“火为热之极”,“热为火之渐”一、作 用:清解气分实热,性味多属甘寒,多入气分清热作用强。二、用 途:主治实热病:1 .壮热、口渴、心烦、脉洪大、汗出等2.或热在气分较重者,高热,神昏,谵语,狂躁等3.热毒诸证:火热目赤、热毒疮疡、肺热咳嗽、胃 热口渴、或牙痛、头痛、瘰疠等三、注意事项:1.对虚者要顾正气,勿令克伐而伤正或配扶正药.2.须根据药性特点和作用部位不同区别使用。 石 膏本经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的矿石1.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1)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或伤寒阳明经证):壮热、 汗出、烦渴、脉洪大(四大症)或高热、谵妄、抽搐实 热亢盛等配知母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2)气血两燔证:高热不退而发班疹,甚则吐、衄血、 舌红生刺、口唇焦烈等(为气血热毒俱盛)配犀角、丹 皮、玄参清瘟败毒饮(现常用治流脑、乙脑确有效) (3)肺热咳喘证:咳嗽、气喘、口渴、痰黄、面红、口 鼻气热、脉洪数等症麻杏石甘汤(大叶性肺炎、急性 支气管炎等)。 (4)胃火炽盛:头痛、牙龈肿痛、口渴、大便干燥等。 配生地、知母、牛膝玉女煎。2.生肌敛疮(煅用)煅后收敛作用加强外用治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等症。单用或配青黛、黄柏等。芦 根别录1.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或舌燥少津、小便短黄等,甘寒质轻,善清肺胃气分之热,具有清热而不伤胃,生津而不恋邪之特点。2.除烦止呕:长于清胃热而止呕吐。(1)邪热犯胃, 动扰胃府, 气逆所致的呕吐(胃热呕吐); (2)妊娠呕吐,配半夏、茯苓等。3.清泻肺热、祛痰排脓:(1)用于肺热咳嗽、痰稠、口干等。 (2)外感风热的咳嗽等(3)祛痰排脓-肺痈(肺脓疡)。4. 清热利尿:治热淋、尿结石、解鱼蟹毒,配茅根、车前等鲜竹叶别录(别名:淡竹叶) 1. 清热泻火 除烦 生津:用于热病烦热口渴。竹叶能清心除烦、生津、配石膏、麦冬、芦根用于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及小儿惊热等症本品甘淡寒,清上导下,可升可降。善清心肺胃热,清 心火并可宁神定惊。配木通、生地、甘草(导赤散)治口糜、小儿惊热则配钩藤、蝉蜕等清热熄风之品。2. 清热利尿:用于热淋及心火移于小肠所致的小便淋痛。甘寒清热、淡渗利湿、配灯心草、木通等。栀 子本经 1.泻火除烦:(1)用于温热病初起,气分热盛,心烦懊憹, 躁扰不安,夜不得寐。配淡豆鼓以达双解表里 清泄邪热,解郁除烦的作用。-除烦要药。(2)用于温热病热入心营,高热神昏、谵语狂躁、配黄芩、黄连等如清瘟败毒饮。 2.清热利湿:(1)用于肝胆湿热郁结所致的黄疸、发热、小便则短等症。配大黄、茵陈茵陈蒿汤。近年来用治急黄肝。 (2)热淋、血淋配木通, 生地等。 3.凉血解毒:用于血热妄行吐.衄.尿血等,有凉血止血作用。 4.消肿止痛:用治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清肝明目药比较: 药 物相 同 点不 同 点夏枯草 清肝 明目 退翳肝火 目赤 羞明 多泪 (实证 ) 清肝火、明目要药 散郁结:痰火互结之瘿瘤、瘰疬 降血压:肝阳上亢高血压。 青葙子降血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谷精草疏散风热:治风火目赤。 夜明砂还治小儿疳积、腹胀。决明子又治肝 肾不足 肝虚有 热视物 昏花目 生翳障 治热结便秘、习惯性便 秘;降血脂:治动脉硬化 高血压 ,防止血管脆性增加 密蒙花清肝明目退翳善长 木 贼止血:用于便血、痔疮出血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一、作 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个别药有退 虚热、祛风杀虫、利尿等作用)多苦寒,主 入肝、胆、胃、大肠、膀胱经。 二、用 途:主治湿热证、火热证。主要分以下几方面: 1.肝胆湿热:胁肋部胀痛灼热,或有痞块,厌 食、腹胀、口苦泛恶、大便不调、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寒热往来,或身 目发黄、或阴囊湿疹,瘙痒难忍,或睾丸肿 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湿热黄 疸;黄带;睾丸炎;阴道炎;宫颈糜烂)2.大肠湿热:腹痛,下利赤白粘冻,里急后 重;或暴注下泄,色黄而臭。伴见肛门灼热、 小便短赤,口渴或有恶寒发热,但热不寒等症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湿热泄泻:痢 疾)3.膀胱湿热: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频 黄赤短少,小腹胀闷或伴有发热腰痛,或尿血 、或尿有砂石、舌红苔黄腻脉数。(淋证)4.肌肤湿热:湿热毒邪,浸淫肌肤或关节造 成的湿疹、湿疮、关节红肿疼痛等症5.湿温或暑温夹湿:身热不扬,胸脘痞闷, 小便短赤,苔黄腻。黄 芩本经1.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所致的多种病症(1)大肠湿热:尤其湿热泄泻、痢疾(木香,芍药)等。(2)肝胆湿热:尤于湿热黄疸,配栀子、茵陈、大黄等。(3)膀胱湿热:尤于热淋,配生地、木通等 。(4)肌肤湿热:配天花粉、白芷、连翘等。(5)湿温病:配滑石、通草、白蔻等。2.泻火解毒:(1)温热病气分热盛、壮热烦渴等配栀子 、 黄连、石膏。(2)肺热咳嗽,长于清肺热,配半夏、南 星(小黄丸)。(3) 少阳证:配柴胡等(小柴胡汤)。(4)疮痈肿毒,咽喉肿痛。配银、连、牛 子、板兰根等。3.凉血止血:治血热之咳、吐、衄、尿、便血、崩漏等 。4.清热安胎:治胎热胎动不安、配白术、当归等。黄 连本经1.清热燥湿:尤长于清中焦湿热治大肠湿热,为治痢疾的要药, 配木香(香 连丸)湿热黄疸配大黄 、茵陈等。 肌肤湿热之湿疹.痒疹配白藓皮.地肤子.蛇床子2.泻火解毒:善长清心胃实火治温热病,邪入少阴心经,热盛火炽、壮热、 烦躁或神昏谵语。配黄芩. 栀子(黄连解毒汤)。治心火亢盛, 烦躁不眠配芩、胶(黄连阿胶汤)。治迫血妄行的吐、衄血配大黄.芦荟(泻心汤)。肝火/胃热呕吐配吴茱萸(左金丸,黄:吴=6:1)。痈肿疮毒,耳目肿痛配黄芩.栀子.连翘.公英等。口疮. 牙痛等配冰片.青黛.木通.生地.牛膝等。中消证:胃火炽盛.消谷善饥配天花粉.熟地等。黄 柏本经 1.清热燥湿:大肠湿热:湿热痢疾配秦皮、白头翁、黄连 (白头翁汤)泄泻配黄连、葛根等。肝胆湿热:黄疸,配茵陈.栀子栀子柏皮汤;黄带(宫颈糜烂) :配芡实.车前子.白果易黄汤湿热流滞经脉.足膝肿痛.红肿热痛配苍术.牛膝热淋:配竹叶、木通等。 2.泻火解毒:用于疮痈肿毒,配银花、连翘、公英、地 丁等湿疹:单用研来调猪胆汗外涂或配苦参 、荆芥等烧伤、烫伤配地榆、大黄研末外敷。 3.清虚热、泻相火:治肾阴不足,相火亢盛,骨蒸潮热,盗汗,多 梦遗精,早泻等配知母、地黄、龟板(知柏 地黄丸)。 三黄对比黄芩、黄柏、黄连三药都是苦寒之品,均能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芩以清肺热见长又能安胎; 黄连以清心火而除烦,善止呕逆为长; 黄柏则泻相(肾)火而退虚热,且能除下焦湿热 。 因此一般所谓黄芩治上焦;黄连治中焦;黄 柏治下焦的说法就是根据黄芩清肺热,黄连止呕 逆,黄柏泻相火的特点而来的,但现在临床上作 为清热解毒药应用时:芩、连、柏三药都是通用 的,没有上述这样严格的区分。 龙胆草本经苦 寒 肝、胆经1. 清热燥湿:主治肝胆湿热阴肿阴痒、白带、湿疹配黄芩、黄柏、车前子黄疸:配茵陈、栀子。2. 泻肝胆火(清肝胆实热)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的目赤肿痛、头痛、头晕、 胁痛、口苦、小便黄赤、苔黄、脉数、耳聋、耳 肿等,配生地、黄芩、柴胡.栀子-龙胆泻肝汤。用于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厥、手 足抽搐。配钩丁、黄连、牛黄以奏清肝息风作用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一、作用: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并能养阴生津 、清虚热作用。多为苦甘咸寒,清解营血 分热邪。个别药兼有养阴生津、活血、解毒等作用二、用途: 1.营分证:身热夜甚,口干不欲饮,心 烦不寐,或见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脉 细数。(若热入心包则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