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3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5页 / 共63页
第6页 / 共63页
第7页 / 共63页
第8页 / 共63页
第9页 / 共63页
第1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战略古代诗歌鉴赏考什么?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设问角度小结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味所抒感情的理解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对语言风格的概括对修辞方法的赏析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内容意境角度语言运用角度表达技巧角度(形象)做题难点 读不透诗 审不清题 表述无层次 关键用语不准确怎样读懂诗 1、总体上:从形象入手,找出意象,感受 意境,体会感情。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狗吠深巷中,鸡鸣 桑树巅”两句通过“ ”“ ”“ ”“ ”这些饱含 作者生活理想的“象”描绘了一幅 、 农 村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 的理想,这就构 成了这首诗的深远的意境。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 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 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看题目和作者; 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 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有时还 得注意名词前面的修饰语,后面的形容词 ),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 什么; 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 清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作总体思考。2、具体步骤读懂诗歌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古代诗歌常表达的思想感 情。2、了解古代诗歌常见意象的含义 。古代诗歌的分类及表达的情感 送别诗(依依不舍、思念故友、惜别之情、劝勉) 咏物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咏史诗(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盛衰无常、 今非昔比、昔盛今衰、世事沧桑、时过境迁、感时伤逝) 边塞诗(厌战思乡、思乡怀人、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忧国忧民、) 羁旅诗(绵绵乡愁、抑郁不得志) 闺怨诗(思远怀人、控诉战争) 写景诗(借景抒情、寄情山水、寓理于景、归隐田园、超尘脱俗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 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 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 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 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 见的做法。 “贬谪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1、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激愤与惆怅。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自我解脱。4、任凭风雨的旷达乐观态度。5、对奸佞小人的嘲讽与愤恨。6、愈挫愈勇,相信能东山再起的自信。意象的特殊内涵:1、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草木繁盛反衬荒凉 3、菊花象征隐逸品格的高洁 4、折柳表惜别 5、梅花象征傲霜斗雪、坚强纯洁的精神 6、松树象征坚贞高洁。 7、竹象征正直谦虚的胸怀 8、梧桐象征凄凉悲伤意象的特殊内涵: 9、莲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人格 10、杜鹃鸟象征凄凉哀伤 11、鹧鸪鸟象征离愁别绪 12、落叶代表悲秋、失意 13、落花流水象征韶华易逝、美人迟暮 14、闻雁叫而思归 15、望月怀远(思人、感慨人生)注意:古代诗歌意象的传统内涵的不确定性。就咏柳诗而言,古人多以折柳表惜别,但 有很多例子往往会打破我们的定式思维。比如 : 1.有的属描绘柳的婆娑轻扬,讴歌迷人的春天的 咏物诗; 2.有的借飞舞的柳絮象征诗人自由无拘的性格: 3.有的将随风飘舞的柳絮比作随风转舵的政客小人; 4.有的以风中飞舞的“柳条”象征那些得志便猖狂 的小人形象。 准确把握诗歌意象内涵的方法: 借助阅读,披文入“里”。要事实求是地读诗请看下面这首诗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 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 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 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 姿。 从抒情方式看: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有托物言志,有即事抒情(如 通过细节描写与心理描写抒情),有的怀古伤今、借古 讽今。 从表现手法看:有象征,有衬托,有反衬(以动写静、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有对比,有烘托,有 想象与联想,有托物起兴,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仗、互 文、顶真、通感、用典等。 从语法功能看:有词类活用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的“绿”)。 从结构章法看:有起兴铺垫,有卒章显志,有承上启 下,有画龙点睛,有先景后情,有以景结情,有先扬后 抑,有先抑后扬。诗歌的艺术手法 :以乐写哀: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 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 融。如:。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 ,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 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 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 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 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的前 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 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 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 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 怀。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 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 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 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 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衣。”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 的心情。 虚实结合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程千帆说“西风吹老洞庭波”有三奇:秋城的到来,不从 草木变衰而从湖水兴波见出,一奇也;湖波能老,二奇 也;湖波之老,是由于西风之吹,三奇也。其实这首诗 还有一奇,那就是只此一句写实,其余三句均为虚。“ 一夜”句是想象中有夸张,“醉后”句哪来实景?“满船” 更在梦中。 虚实结合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程千帆说“西风吹老洞庭波”有三奇:秋城的到来,不从 草木变衰而从湖水兴波见出,一奇也;湖波能老,二奇 也;湖波之老,是由于西风之吹,三奇也。其实这首诗 还有一奇,那就是只此一句写实,其余三句均为虚。“ 一夜”句是想象中有夸张,“醉后”句哪来实景?“满船” 更在梦中。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 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 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 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 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 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 开。总体角度:形象、语言(炼字、语言 风格)、艺术手法、思想感情 具体鉴赏角度: 一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炼字角度 细节分析角度 名句角度 意象角度 修辞角度 语言风格角度形象分析角度 表现手法角度 全诗整体简析角度 表达方式角度 音韵角度 结构安排古代诗歌鉴赏的规范化答题静夜思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1、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2、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3、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 4、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5、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6、第六种方式 结构特点1、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 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 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 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 例句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 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 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 望, 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离别 的酸楚的酸楚。 2 2、一词领全诗型、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人们认为某词是这首诗的诗 眼,是什么原因?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 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 、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 以小见大,考出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解释该词在诗中的寓意。 指出突出了什么主旨。 从构思上考虑。也就是诗人是怎样把该词与主旨联系起来的。 例句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 ”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答: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 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 3、体会诗句型 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提问变体: 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 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动作描写、语言 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结合全诗进行 。 答题步骤: 指明表现手法。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例句 谒 金 门 (冯延已)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