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Yalta System),是对1945年-1991 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 、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 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雅尔塔会议。其特点 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 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阿富汗战争等)。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 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体系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先后 举行了一系列首脑会议,其中主要有: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2211月26日)、德黑兰会议(1943 年11月28日12月1日)、雅尔塔会议(1945年2 月411日)和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8日8月 2日)。以上的首脑会议形成一系列影响战后世界 秩序的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特别 是以雅尔塔协定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 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特点 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 。 2.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 美国控制。 3.德国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 和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分别被苏美控制。两大对立阵营的形成对战败国的处置对德国的分区占领1945年6月5日,四国 驻德占领军总司令在柏 林正式声明把德国分成 4个部分,东区归苏、 西北区归英、西南区归 美、西区归法。“大柏 林”区由四国共同占领 。 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当时德国被苏联和美英等国共同占领,苏联等国均要求对德 国进行严格制裁,故对德国惩治较为彻底 美国占领日本后,与苏联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为了防止苏 联的势力扩大,美国就需要独占日本,为了达到独占的目的 ,美国就必须对日本进行妥协,在最大程度上对日本进行保 护,于是对日本的惩治就不彻底。 对两国的惩治不同,直接 导致两国对二战的认识就不同,德国的法西斯主义被清除得 较为彻底,而日本的军国主义却仍在国家高层占的重要地位 ,结果就是德国对二战反省较为彻底,日本自始至终就未对 二战进行反省,直到现在仍有许多政府要员发表美化侵略的 言论。 过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接受波茨坦 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8日,首批美国海军 陆战队在横须贺登陆,接着15万美军占领了日本全 境,开始以盟国占领军的名义占领日本。从8月30 日到9月6日,麦克阿瑟所率领的美军共46万人陆续 进驻日本,控制了各大都市和战略要点。9月7日, 成立了“盟军最高统帅总司令部”,进驻东京。麦克 阿瑟宣布解散全部日军,由美军控制日本,拒绝执 行盟国关于分割占领日本的计划。 盟国对日占领实际上是美国单独对日占领。 北方四岛问题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 千岛群岛”)在美军占领日本的同时 ,苏联出兵占领了千岛 群岛,包括南千岛的国 后、择捉岛和本来属于 日本的北海道的齿舞、 色丹岛。北方四岛问题的发展 在1945年雅尔塔会议当中,美英承诺苏联在战后得以取得 南库页岛以及千岛群岛全部主权,并签订雅尔塔协定。 在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和约第二章“领土”中,约定日本放弃 对千岛群岛和库页岛自1905年朴茨茅斯和约后取得领土之所 有权利与请求权。日本国会所通过的放弃范围包括国后岛和 择捉岛。然而苏联当时并没有签署这份和约。2004年俄罗斯决定归还较小的齿舞和色丹岛(占争议地区领 土面积的6%),但被日本拒绝。 (日本失算)2010年月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当天上午登上南千 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国后岛。这是俄罗斯国家元首 首次视察俄日之间存在争议的岛屿。 俄罗斯为何重视北方四岛拥有丰富的资源,大陆架煤 气资源储量约16亿吨,黄 金储量约1867吨,银9284 吨,铁2.73亿吨,硫1.17亿 吨。 北方四岛是俄罗斯所剩无几 的自由出入海洋的重要通道 。 北方四岛和千岛群岛一起构 成了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重 要门户,它可使俄罗斯自由 出入于鄂霍次克海和太平洋 之间;其次,北方四岛在地 理上十分适合于俄罗斯在远 东牵制日本的战略要求 。美对日占领初的政策 美国对日本占领之初的基本政策是:消除19世纪未以来在远 东同美国竞争的对手日本,“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 ,变日本“为支持美国之目的”的忠实属国.美国占领当局逐渐认识到,天皇制可以成为实现美国政策的 工具。在麦克阿瑟建议下,天皇在1946年元旦广播了诏书, 通常称为“否定神格宣言”。同时麦克阿瑟也把天皇说成是“日 本国民所知道的唯一政府”,这样,日本天皇制在战后就得 到了保存。日本投降后,主权天皇制转变为象征天皇制,但日本政治结 构中的核心部分却被保存下来。天皇制的保留,成为美国结 束战争并占领日本及日本统治集团重建日本的政治基础,它 对战后日本保守政治体制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对法西斯分子的处罚态度(德日比较 )原因:战败前的日本同投降前的德国在军事实力 上有很大不同。德国在无条件投降前夕,国土被盟 军占领,军事上已没有讨价还价的筹码。日本战败前,本土尚未遭到地面攻击,在海外尚存 有一百余万军队。日本手中还保有一定的军事实力 。因此,美国方面希望促使日本尽快投降,以减少 美军损失。为日本投降后保留并充分利用天皇埋下 了“伏笔”。 对法西斯分子的处罚态度(德日比较 )战后初期,在盟国占领下的德国实施了非常 严厉的“非纳粹化”政策。1、在美国占领区,有占成年人人口四分之一 的344万人受到了起诉,有78万人受到了各 种处分。为了不使纳粹重要分子漏网,甚至 不得不采取了轻罪重判的做法。、苏联占领区对纳粹分子的追究更加严厉 。、法国在追究德国的战争责任、防止德国 军国主义复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追究纳 粹战犯的工作一直持续到今天。 日本对日本,由于苏联和中国被排除在对日占领 和媾和条约之外,美国独揽对日处罚。在日 本人的意识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美国的战 争、日本是败给了美国。日本战后被褫夺公职的人员仅仅20万人,而 且其中80%是职业军人。战时日本最大的法 西斯团体大政翼赞会有154万人,被褫夺公职 的仅3.4万人。 中国因素考虑中国对抗击日本军国主义所作出的巨大民族牺 牲,同盟国要求中国派出大量军队进驻,以显示战 胜国的威慑力量。10月,美国以公文形式致电中国 政府,约请中国派一支5万人以上的军队协助盟国 占领日本,并希望由参加过印缅远征作战的孙立人 统领的新1军去。然而,当时蒋介石正指挥国民党 军队忙于抢占抗战的胜利果实,已经把最精锐的新 1军派往东北,根本没有太多的兵力派到国外,因 此只想派出一支5000人的部队象征性地去日本。可 是美国一再要求中国至少派遣一个师。最后,蒋介 石决定由曾在越南河内担任接受日本投降任务的荣 誉1师和荣誉2师和编成的67师前往。中国因素当时第67师编制为1.45万人,由于蒋介石发动全面 内战,为集中一切力量,临时调配 67师开往苏鲁豫 解放区。月下旬,原第67师所在部队到达战场不 久,就遭到我华东野战军的重创。所以原来准备派 到日本的驻日占领军就这样覆灭在的战场上。 由于作为战胜国最重要体现的中国军队没有进驻日 本,这使得中国对日本的管制缺乏威慑力和强制力 ,也使得后来中国试图限制日本并要求其彻底反思 战争罪行的愿望没有实现,而美国对日本军国主义 体制的改造也很不彻底,这些都给今后的世界造成 了很大的隐患。 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及其后果美国占领当局在日本推行的民主改革并不彻底,没 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对战犯的惩治也极不 彻底,这为战后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保留了孽根;1948年以后,随着美国在全球推行“冷战”政策和中 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美国转变对日政策, 不再想削弱和打击日本,而希望日本成为美国的“远 东工厂”和“堡垒”。因此,美国加强了对日援助 ,扶植日本,重建日本经济,解除对军国主义者的 整肃。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提供了条件。 日美关系的转变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促使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进 一步转变,并最终使日美关系由“敌国”变成了“盟国” 。首先,将日本作为战争物资的供应地,并决定重 新武装日本。与日本单独媾和,并把日本纳入所谓“ 自由主义世界”。 1951年9月8日,日本在与美国等国签订“旧金山和 约”的同时,还与美国单独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 约,美国结束对日占领,但条约规定美军继续留 驻日本。日美关系变成了同盟关系。 冷战的兴起冷战(Cold War)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 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间在政治和外交上 的对抗、冲突和竞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 ,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 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 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 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 诉诸武力”。 、凯南“八千字电报”乔治凯南(George Frost Kennan,1904 - 2005) 是美国外交家和历史学家,提“遏制政策”的第一人 。1946年2月22日,任驻苏联代办的乔治凯南向美国 国务院发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文,对苏联的内部 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并最终被美 国政府所采纳的对付苏联的长期战略,也就是遏制 政策,后来这些政策一直指导着美国的对苏政策, 直到将近50年后前苏联解体。对20世纪后半叶的世 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铁幕演说 1946年1月,丘吉尔应邀访美。3月5日,他在美国 总统杜鲁门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在杜鲁门 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 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 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 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 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 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主张 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 侵略” 。、杜鲁门主义背景:1947年2月21日,英国照会美国国务 院,声称由于国内经济困难,3月31日之后, 英国无法再给希腊和土耳其以经济和军事的 援助,希望美国继续给予援助。3月12日,美 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 国情咨文。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 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后这一 指导思想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内容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 ”,一边是“自由国家”。 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 兵的角色。 认为如果丧失希腊,就会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 东,还将殃及西方的民主制度。这就是多米诺骨牌 理论的早期说法。 1947年 5月22日,杜鲁门正式签署援助希、土法 案。根据该法案,19471950年,美国援助希、 土两国6.59亿美元。由美国出钱出枪,重新武装和 改编希腊政府军队。1949年,在美军军官指挥下扑 灭了希腊人民革命。 实质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它与美 国当时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 基础,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 战的开始,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 霸主地位的确立。在此后长达30年的时间内,杜鲁 门主义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起着支 配性作用。 柏林危机柏林危机(Berlin Crisis)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 1948年,是冷战开始后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 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 道,至1949年5月11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危机缓 和。 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 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