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1 1 课课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1、知识目标: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大意。、知识目标: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大意。2 2、能力目标:背诵、默写名句,并作简要分析。、能力目标:背诵、默写名句,并作简要分析。3 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情景交融,托物寓理。情景交融,托物寓理。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或蕴含的哲理。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或蕴含的哲理。教学方法及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方法及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环教学环节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2温故温故群学群学预习预习测试测试一、导入一、导入:二、检查预习、二、检查预习、1、填出下列相应的山名: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2、望岳最后一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3、 钱塘湖春行以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第_句和第_句是颔联,_联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诗人行踪 早春 喜悦 三 四 颈 对偶 )4.全诗以“ ”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行 孤山寺 白沙堤 早春 “行不足” 。 )5. 登飞来峰中, “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_6.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_ _(5、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6.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一生上黑板其余在测验本上默写 全班交流口头回答谈谈看法3展展示示交交流流质质疑疑训训练练点点拨拨提提高高一、学习杜甫的、学习杜甫的望岳望岳1、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表、祸乱迭起的时代。他的诗歌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2、整体感知翻译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3、赏析 首联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联,写远望中泰山的山势。颔联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到泰山上,表现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之情。“割昏晓”三字则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夸张到了极致。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颈联: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写凝望之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可见时已薄暮,登顶已经来不及了,这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愿望。尾联: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巍然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小结:小结:全诗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重在描写望山所见所感,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是富有象征性和启发性的名句,诗人那种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所不可缺少的。二、学习白居易的二、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1、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作秦中吟、新乐府,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学生介绍,老师补充学生阐释小组讨论、赏析42、整体感知翻译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3、赏析 首联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点明诗人春游的起点。“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诗人瞭望湖面。春水新涨,几与岸平,所以说“初平”;白云重重叠叠,与西湖水面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云气低垂,接近水面,所以说“云脚低”。小组讨论、赏析5展展示示交交流流质质疑疑训训练练点点拨拨提提高高颔联: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颈联: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渐欲”二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没马蹄”三字,既写出了草浅,也体现出当时的人喜爱在西湖边骑马游春的风俗。尾联:尾联: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行不足,指观赏不够。这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的迷恋,又交代了这次春游西湖的终点。“行不足”是爱的体现,也照应了题目“钱塘湖春行”中的“行”字。小结:小结: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三、学习王安石的三、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登飞来峰1、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他积极推行新法。他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主张文学必须“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背景 王安石此诗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当时他三十岁,由鄞县(宁波)县令改任舒州通判。他向往“见日升”,“身在最高层”,其政治雄心于此已现端倪。3、整体感知翻译 我登上了飞来峰上的高塔,听人说清晨鸡鸣时从这儿能看到太阳升起。不怕浮云层层遮视野,都因为登高望远心胸宽。4、赏析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从“闻说”二字推断,诗人没有看到。他不写亲眼看到的景物,而写传闻之景,为的是突出构思中阐发哲理的重心。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缘,因为。这两句转入议论,但仍采取了写景的形式。议论不离写景,使得抽象的哲理有了具体生动的感受。“浮云”二字,既是实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小组讨论、赏析6也是比喻,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不畏”二字,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小结:小结:全诗从“鸡鸣见日升”转入“浮云遮望眼”,衔接非常自然,意思上也是贯通的。“日”是帝王的象征,“浮云”是邪臣的代称。王安石向往“见日升”,“身在最高层”,其政治雄心于此已现端倪。当堂检当堂检测测反馈矫反馈矫正正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 分)(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2钱塘湖春行选自_,作者_是_代大诗人,字_,晚年又叫_。 3钱塘湖春行以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第_句和第_句是颔联,_联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4 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5 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4 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5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7课堂小课堂小结结学生谈课堂收获课后作课后作业业背出这三首诗下节课下节课预习作预习作业业复习第四单元备考教后反教后反思思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