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年级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40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 60 分)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 12 题。1.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A. B. C. D.2.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A.东亚 B.南美 C.西欧 D.北非2011 年 4 月 28 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正式公布。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的流动人口已达 2.6 亿,十年间增长 80%,平均每 6 个人中就有 1 个是流动人口。有数据表明,中国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 “80 后”年轻人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绝对主力。据此回答 34 题。3.大量的流动人口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A.促进城市建设和市场繁荣 B.活跃了铁路交通运输C.有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D.对生态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4.“80 后”成为劳动人口主力军表明 A.我国的老龄化严重 B.我国劳动力素质提高C.我国达到人口合理容量 D.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这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图”,回答 56 题。5.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人口容量的不同资源种类,那么影响我国新疆地区人口容量的“短板”是 2A.土地资源 B.淡水资源 C.光照资源 D.能源资源6.21 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a)、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b)、中国的人口容量(c)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cba C.bac D.acb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050 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 78 题。7.c 方案与 a 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8.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A.a 方案较合理 B.b 方案较合理 C.c 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右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回答 911 题。9.此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10.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11.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巴西 C.德国 D.泰国12.婚俗对人口的发展影响很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 B.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高3C.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D.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高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状况示意图,回答 1314 题。13.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甲国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 B.乙地最可能位于发达国家C.丙地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 D.丁地的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下图是我国沿海某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回答 1516 题。15.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交通 D.科技16.随着该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有 大气污染加剧 河流水质下降 海洋生物物种增多城市人口增加 赤潮次数增多 城市热岛现象增强A. B. C. D.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很多,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的主要因素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据此回答 1718 题。17.从城市的起源角度看,鞍山、攀枝花、大庆三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 A.疗养城市 B.河流干支流汇合处C.矿产城市 D.作为政治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18.我国大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4A.位于沿海、河流的沿岸,对外交通方便 B.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C.平原地区交通和住宅建设的成本低 D.其中许多城市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读“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关系图” ,完成 1920 题。19.对各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OP 区域内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最高B.PM 区域为地价最高的商业活动用地C.MR 区域为城市中占地最广的工业用地D.MN 区域为城市中通达度最高的地区20.工业区从市区向城郊转移,主要原因是城郊 地价低廉 客流量大 环境优美 生产成本低A. B. C. D.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 ,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回答 2122 题。21.在图甲中,字母 EF 反映的是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异扩大22.图乙中 a、b 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 b 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A.D 时段 B.B 时段 C.E 时段 D.F 时段读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 2324 题。23.住宅区密集分布的区域是 A.02 千米处 B.23 千米处 C.35 千米处 D.67 千米处24.距市中心 2 千米内常住人口密度并不最高的主要原因是该区5A.交通通达度低 B.环境质量差 C.地租昂贵 D.服务设施差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读图回答2526 题。25.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下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 增加 B.b 增加 C.c 减少 D.d 减少26.下列能有效防御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禁止开采地下水 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为了少占土地,尽量少修下水道A. B. C. D.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 ,读图完成 2728 题。27.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 A.甲地价上涨 乙交通拥挤 丙各类产业迁出B.甲交通拥挤 乙地价上涨 丙各类产业迁出C.甲各类产业迁出 乙交通拥挤 丙地价上涨D.甲地价上涨 乙各类产业迁出 丙交通拥挤28.图示现象可能导致 A.市中心人口将大幅增加 B.城市化水平将不断下降C.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 D.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6北京平谷区历史上就以出产“北京贡桃”而闻名。这里土层深厚,富含多种稀有矿物质。近年来,平谷区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引导果农科学施肥施药,使得化肥和农药残留得到了有效控制,鲜桃出口合格率达到了 100%。据此回答 2930 题。29.平谷生产出优质鲜桃最突出的自然条件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科学技术30.平谷鲜桃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的最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特有的土壤 B.科学技术 C.市场需求 D.便利的交通31.下列的农业类型,既属于种植业,又属于密集农业,还属于商品农业的是 A.东亚、南亚、东南亚的水稻生产 B.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盆地的农业生产C.潘帕斯草原的农业生产 D.美国的小麦、玉米、棉花带的农业生产32.鄂西北某山区的两个乡由于海拔高,农民种的主粮 玉米秋天不等完全成熟就枯萎了,后来,当地农民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提前播种,玉米就能成熟了。以前造成此山区两个乡玉米不能成熟的直接因素 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市场下图为我国某城郊自然村农产品产值构成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334题。33.由此推断,影响该自然村农业生产结构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 C.土壤 D.地形34.该自然村可能位于 A.长春 B.西安 C.广州 D.北京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读图,回答 3536 题。35.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736.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37.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比重 B.第三产业产值比重C.工业产值比重 D.农业产值比重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读图完成 3840 题38.阶段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39.阶段鲜花和蔬菜全部从乙输入,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甲地全部城市化 B.甲地交通条件大大改善C.乙地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D.乙地生产鲜花和蔬菜的条件好,成本低40.若甲是北京,乙为广州,则阶段运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8二、双项选择题二、双项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30 分。每小题有两个答案正确,选对一个得 1 分,全选对得 2 分,选错不得分)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 4142 题。41.对图中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文明阶段 B.:后工业文明阶段C.:处于高增长阶段 D.:属于低增长阶段42.目前,该地区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有A.鼓励提前退休 B.鼓励生育 C.鼓励到海外务工 D.接纳海外移民43.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论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何,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都是有限的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C.按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地球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D.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考依据44.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渐趋极限,某些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