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桑之未落, 。 (诗经氓 )(2)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3)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 )(4)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5)飞湍瀑流争喧豗, 。 (李白蜀道难 )(6)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二)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游虞山记 清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 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 ”仍未及 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 已治筇屐,莫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 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 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 磴道,遂陟椒极。有土垤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 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 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 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 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 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 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 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 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 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 呼!岂独寻山 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有改动)【注】榜人:船夫。椒:山顶。垤磈磊:垤,小土丘;磈磊,成堆的石块。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虞山去吴城才百里 去:距离。 B山脉怒坼,赫石纵横 坼:裂开。 C跻磴道,遂陟椒极 陟:登上 D升望海墩,东向凝睇。 睇:斜眼 3下面全都属于作者登山所见情景的一组是:( ) (3 分) 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 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 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2龈腭摩天,崭绝中断 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 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 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 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D本文以行程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全面铺叙的写作手法,将登山越岭所见的风光景物 逐一展现于笔下。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 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世间事物往往如是。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1)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莫能阻。 (3 分)(2)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3 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梦江南 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1)词中 “恨极在天涯 ”的“恨”是指什么?这种情感是用什么手法来表达的(3分)(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3 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 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理解 错误的两项 是( ) ( )(5分) A.两位姑姑打电报要聂赫留朵夫顺道去看她们,而他却不肯前往,卡秋莎冒着风雨深夜赶 到火车站去见他。卡秋莎把脸贴到窗玻璃上敲打窗子,但聂赫留朵夫没有听到,关上了车 窗。无望的卡秋莎想卧轨自杀,但肚里的孩子使她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此后,她的思想发 生了极大地变化,她再也不相信善了。 B.第二次探访监狱时,聂赫留朵夫把诉状拿给玛丝洛娃签名,玛丝洛娃请求他帮助梅尼绍 夫母子伸冤。聂赫留朵夫则再次表示要赎罪,求她宽恕他,并把自己要和她结婚的决定告 诉了她。玛丝洛娃宽恕了他,但不同意结婚。 C.聂赫留朵夫去彼得堡之前到他从姑姑们名下继承的庄园去,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3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 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 D.聂赫留朵夫把一张早年的合照送给马斯洛娃。她一开始很开心,但当同伴说已经认不出 是她时,她想起尘封的往事,想起了当初在等待聂赫留朵夫的时候过的悲惨生活,她又生 出了原先对聂赫留朵夫的怨恨与责备。 E.姐夫拉戈仁斯基是个既没有名望也没有财产,却极其工于心计的官场老手。聂赫留朵夫 对他非常反感,但出于礼节,见面时他表现得十分友好。8简答题。(5 分)“您到医院去过了,他们大概向您谈到过我了”“哦,那是您的事, ”聂赫留朵夫皱紧眉头,冷冷地说。这是玛丝洛娃上诉案被驳回,聂赫留朵夫离开彼得堡,回到莫斯科,见到玛丝洛娃时两人的对话。聂赫留朵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感表现?这其中的真相是什么?请简述。(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 子贡问友。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1)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2 分)答: (2)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要求。(4 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0-12 题。 喜剧,自世界三大古老剧种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成型之时便开始发 源。古希腊著名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的多部重要的喜剧作品,如鸟 、 蛙等,对雅典 城邦的重大政治社会问题进行批判和议论,与雅典市民社会初建的精神不谋而合;印度最 伟大的梵剧沙恭达罗中,多处穿插喜剧角色的独白表演,以独具艺术魅力的手法讽刺 着世袭制;在中国戏曲中,主要以“丑”这个角色行当承担喜剧任务,对戏曲故事中的人 物,尤其是封建统治阶层的昏聩,进行淋漓尽致的揶揄调侃。可以说,针砭时弊,以幽默 的形式揭露现实社会中陈旧的、非理性的、荒诞的现象,喜剧精神自发端起便坚持着现实 主义的本质。历经多少个世纪的流变,从戏曲到话剧,从曲艺到影视剧,凡有喜剧因素大 放光彩的地方,必能深刻感受到针砭时弊这一现实主义精神。 文艺学家诺思罗普弗莱如此解释喜剧的运动方式:喜剧冲突是新旧两种道德力量或 社会势力的冲突,是从一种社会形式走向另一种社会形式。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也曾指出: “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 阶段就是喜剧。 ”揭露假、丑、恶的东西,以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对社会生活中腐朽、落后的 现象进行无情鞭挞或者善意批评,喜剧的审美价值首先在于这种对现实的敏锐力和巨大的 勇气。幽默,轻松,诙谐,喜剧所呈现出的外在形式特点,更表明喜剧精神所达到的拈花4微笑的态度。乐观主义精神是喜剧精神另一个重要方面,认识生活,更勇于承受,善于反 思,相信人的力量,以更高的智慧在现实生活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难以摆脱的烦恼中,保持 清醒,保持理性,在嬉笑怒骂中传达一种更为深沉的快乐。 喜剧不应仅仅是滑稽逗笑、语言嘲弄或对社会表象简单夸张的再现。中国喜剧一直坚 持着深刻的现实主义。著名戏剧大师陈白尘先生的作品升官图 ,把官场交易、官僚政治 的复杂与丑恶揭露无遗,相对于角色人物可笑的言行举动、故事情节的荒唐与巧合,作品 的生命力更基于对国统区官场现实深刻的思考,它甚至揭示了永恒的人本困境。当前,争 论谁才是舞台的“一代宗师” ,哪部片子堪称“喜剧之王” ,何种表现形式为观众所接受, 以及哪句“俏皮话”容易出彩,都或多或少偏离了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喜剧作品要保持 对现实的敏锐程度,对复杂现象的认识能力,保持更高的机智与理性,才能回归真正的喜 剧精神,赢得观众认可,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选自光明日报 ,有改动)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国戏曲中“丑”角承担着喜剧任务,对戏曲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淋漓尽致的揶揄调侃。 B喜剧发源于世界三大古老剧种。从戏曲到话剧,从曲艺到影视剧,喜剧因素大放光彩。 C喜剧幽默、轻松、诙谐,对社会生活中腐朽、落后的现象进行无情鞭挞或者善意批评。 D喜剧作品必须保持对现实的敏锐程度和对复杂现象的认识能力,保持更高的机智与理性。11喜剧精神指的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2 分)12请简要概括末尾一段的行文思路。 (4 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梅贻琦清华的名片 由教授到校长,连续为清华服务近半个世纪,这在中外教育史上是罕见的。他出任清 华校长后创造了清华的黄金期,全面提升了清华的素质和声誉,厥功至伟,被誉为清华的 “终身校长”。“他的确是蔡孑民先生而后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位教育家。”教育家傅任敢先生如是 说。“他”是谁?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也。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述了他与清华的血缘之亲,也表达了 他对清华的挚爱。他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 尾随,是从游也。” 1931 年底,他出任清华校长,可称得上受命于危难之时。在就职演说中,他提出一句 关于大学教育的经典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是这 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的华罗庚即是典型一例。 在治校方面,梅贻琦倡导“吾从众”的民主作风。他以京剧中的“王帽”自喻,把主 戏让别人唱,并说“那是自己运气好,搭在一个好班子里,”大家都说他是个只知有 事,不知有“我”的人。他博采众议,无为而治。但又择善固执。他在主张学术独立、自 由教育的同时,审时度势,极力推行通才教育。他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大学重心 “应在通而不在专”,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为宗旨。显然,他的这一办学方针是与国 民政府颁布的抗战建国纲领相悖的,但他一意坚持唯实,不唯上。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