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7页
第2页 / 共167页
第3页 / 共167页
第4页 / 共167页
第5页 / 共167页
第6页 / 共167页
第7页 / 共167页
第8页 / 共167页
第9页 / 共167页
第10页 / 共167页
亲,该文档总共1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 形象,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偏重抒情的诗歌),B、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事物形象(咏物诗),(偏重写景的诗歌),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景物形象,物象:景象:,写物 托物言志,写景借景抒情,形象鉴赏 景 与 物,同: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愁等)。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异: 1、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3、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形象鉴赏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异同,借景抒情类解题步骤: 1、列举景物 2、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意境) 3、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形象鉴赏 景物,组织答案步骤: 1、列举景物,分析、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2、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形象鉴赏 景,鉴赏思维切入点: 1、筛选景物,注意景物本身的特点; 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 (注意画面的色调),训练一 鉴赏形象类 景物形象 1.(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形象。,2.(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江城子 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作: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3.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人物形象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2.(1)恨: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2)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j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灵州(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3.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人 物 形 象 鉴 赏 题 如何规范作答?,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扩写,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解答不具体,且答非所问。,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不是本诗的表现,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总括,分析,总结,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概括形象特点;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总结形象的意义(情感)。,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 【注解】 关河: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何处:不知何处。无踪迹可寻之意。 “胡未灭” :用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语意。 “此生”三句:天山: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线。沧洲: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这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解题思路,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特点。概括形象特点 2.再结合诗中文句进行分析讲解。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形象是什么? 2.结合诗句讲解 3.形象的意义?,闲置不用、抗金英雄,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概括形象特点,分析形象的 基本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无任何作用某制药厂M公,任副厂长多年,梦寐以求能升正职,终不能如愿。于是,他对副字非常敏感,每每看到副字,就会条件反射地拉下脸来。一天,秘书送来新药的宣传广告请他审定。他见最后一句话里面有个副字,于是就条件反射地将其划掉了。等宣传广告印出来时,那句话变成了:此新药无任何作用。,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涵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的帮助。,第一组 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4)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第二组 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4)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第三组 愁苦类意象 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 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 (2)芭蕉。在诗文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词“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把伤心、愁闷 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