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5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5页 / 共55页
第6页 / 共55页
第7页 / 共55页
第8页 / 共55页
第9页 / 共55页
第1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情探究,1考查范围将更加广泛,超出以前只考查四字成语的界限,增加对俗语等内容的考查,如2011年重庆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从2011年看,考查的主要对象仍是成语。 2考查的方式更加灵活,主要采用辨析选择的形式,也有可能涉及词语修改等主观题。 3选材将更加时代化、生活化,所考词语大多源自当年社会新闻材料,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突出地域特色,如2011年四川卷选择九寨沟的材料。,考情探究,解题方略,一、复方法,正确使用实词 1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题方略,如: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截止)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至”与“止”是应用于不同的语境中的,“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不符;“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具体时候,与“建设尚未最后完工”的语境相符。,解题方略,2辨析词义的轻重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例如“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损坏”的语意要轻、程度要小,而“毁坏”“破坏”则层层升级,程度加重。“他损坏了公物”“他毁坏了公物”“他破坏了公物”在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再如,“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这句中“造诣”一词程度太重,与“发表了几首小诗”语境不符。,解题方略,3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 如“爱戴”用于对上(周总理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爱护”用于对下(老师爱护学生)。又如“边疆”和“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指范围较小。,解题方略,4辨析词语的不同搭配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如“交换”用于具体的、范围小的事物(交换礼物或意见),“交流”用于抽象的、范围较大的事物(交流思想或经验)。再如“充足”“充分”“充沛”都有“足够”的意思,但一般来讲,“充足”多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的比较具体的东西搭配(阳光充足,水源充足),“充分”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条件充分、理由充分),“充沛”多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精力充沛、体力充沛)。,解题方略,5辨析词语的语法功能 有的词虽属近义词,但词性不同,其语法功能自然不同。例如“突然”和“猛然”都有变化快、出人意料的意思,但前者是形容词,除作状语外,还可作定语和谓语(突然事变,情况很突然);后者是副词,只能作状语(她猛然转过头来)。,解题方略,6.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在使用时,应辨析其感情色彩。如“爱护”,指爱惜并保护,褒义词;“庇护”指袒护,贬义词;“保护”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中性词。再如,说某人办事“果断”,是褒奖;用“武断”一词,则含有贬斥、否定或憎恨之意;而“决断”一词基本上属中性词。,解题方略,7辨析词语的语体风格 如: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说明文体与文学作品用语的区别,新闻语体与一般书面用语的区别等。,解题方略,8辨析词语的语境义 词语的语境义比较灵活,它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产生的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它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对象、人物关系、情感氛围等多种因素来考虑,而不能简单看其字面用语。 (1)把握具体的环境气氛。如两个人为一件小事吵了半天,旁边一个人叹息说:“太有意思了,太有意思了。”那么,结合当时的氛围,自然能听出这话中的特定含义,即:太无聊了,太乏味了。,解题方略,(2)注意特定情景或处境。如:“繁漪(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雷雨)这儿的“苦”并非仅指“药”苦,而是指“日子过得痛苦,精神痛苦”。如果不了解繁漪在周家的处境,就很难理解到这层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写到那些不争气的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摘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多形容女子相貌、姿态美丽。鲁迅先生是用辛辣笔法讽刺了那伙男不男、女不女的纨绔子弟。,解题方略,正确使用虚词 1勤积累,在“常”字上下工夫 纵观近三年高考试卷中的词语选用题的命题特点,就不难发现,备选答案都是“两常”(常见、常用)字词,通过替换语素、比较辨析的方式来进行考查。如果学生们能在日常听、说、读、写中有意识地对“两常”字词的适用范围、表达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近义词意进行辨析积累,再通过一定的训练,正确解答试卷中此类题目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遗憾的是,这个人人都懂的问题,却很少有人能真正能做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寄希望于高三综合复时,通过恶补来个质的飞跃,可是经验却告诉我们“质变是量变的积累与升华”。,2明词义,在“准”字上下工夫之所以说“明词义”要在“准”字上下工夫,是因为有些近义词语仅一字之差,但它们的适用对象、使用范围、表意程度却有所不同。要做到正确使用词语,准确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是关键。,解题方略,3察语境,在“析”字上下工夫这里的语境有两层含义,一是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会产生临时的意义。这类词语往往是说话人借助修辞(谐音、双关、反讽)等方式来表情达意;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辨析词语需要根据特定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命题人也多在此点入手,对此,同学们一定要在体会句中语境上下工夫。,解题方略,4辨色彩,在“品”字上下工夫语言的色彩意义是词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性或情调,主要是指语言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语言色彩的考查在近年高考中常常表现为考查词语的运用,语言的得体,仿写,诗词赏析,散文阅读等。,解题方略,5按惯,在“记”字上下工夫 一个词语依据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现表意不当的错误,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比如虚词中的关联词语的搭配就属此类,不能随意变换。像这样的问题,只能靠我们平时多留心、多记忆。,解题方略,6看位置,在“妥”字上下工夫 对于正确使用虚词来说,除去以上所列五种功夫需要加强以外,还要苦练一种功夫,那就是注意查看副词、助词、介词和连词在句子中位置是否恰当。一般来说,副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连词虽然不和任何句子成分发生关系,但由于表意的需要,其位置有时在主语之前,有时却在主语之后,随意挪动就会影响文意的表达。在作文或解题时,要注意看句首、句中是否有滥用、漏用虚词的情况。,解题方略,正确使用成语 1重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成语的学更可以说没有任何捷径,只有不断积累。,解题方略,到了高三阶段,同学们应该把字典、词典放在随手可即的地方,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惯,改变学生学语言的陋。一个成语由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后产生的印象远远要比听老师讲评得来的深刻。由于高三复时间有限,同学们最好一遍过关,也就是不要存有一种“先用笔头记下来,等最后复时再来记忆”的依赖心理,而是每次的新知识都必须尽快记忆到头脑里,在感到记忆开始模糊时紧接着进行第二次复,及时巩固识记成果。,解题方略,当然,高三的成语积累与高一、高二建立于平时阅读中的零散积累不同,它更具有专题性,往往以专题训练为基础。而且也不能忽视了在复其他专题时(如现代文阅读),文章中出现的一些不熟悉的成语。这和在做成语专题时,除了掌握成语的词义和用法,还要兼顾成语的语音和字形是一样的。,解题方略,2重练 到了高三,成语的复与其他专题的复一样,也应该以练带复。 在众多的相关练题中,有一类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历年的高考同类试题。虽然它们的高考再现率为零,但其价值含量却很高。练这类高考题,一方面能让学生熟悉高考试题的模式和难度,避免他们走进追难求怪的误区;另一方面可通过这些题目的演练,让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掌握一些解题技巧。,解题方略,3重规律 了解类型,知己知彼。要做好成语辨析题,一方面是要掌握一定量的成语,弄清意思;一方面是要研究成语辨析题的命题规律,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同时,要正确理解成语的特定含义、注意成语的不同用法、对多义的成语或不常见的成语要慎重判断其使用的正误。 在有了一定的练量后,就要注意总结一些有规律的现象,掌握正确使用成语的注意点。成语使用忌:望文生义,褒贬失当,对象误用,轻重失度,搭配不当,不合语境,断词取义,等等。,解题方略,4重指导 就复而言,找出语文复中的一些可供操作的带规律性的东西后,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复方法,大面积地提高复效率,是语文复中的关键问题。 成语离不开下工夫的识记性积累。有记忆就有遗忘,因此要指导学生遵循记忆遗忘性的原则。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记忆活动,才能实现高效复。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解题方略,据此,学生应抢在遗忘之前赶紧复,要“先紧后松”:“先紧”即学后赶紧复,最好是当天再复一遍,当学生尝试回忆已识记的内容而感到准确性开始降低时,或对相似或相近内容界限开始发生模糊时,或有些内容不能重认或重现出来时,就应该指导学生抓紧时机,及时复了;“后松”是经过两三次短间隔的复后,逐渐放松下来,复间隔的时间可越来越长,次数也可越来越少,经过三五次复牢固掌握以后就能经久不忘了。学生一旦掌握了遗忘的科学规律,需要记忆的很多知识就会长久、清晰地保存在大脑中备用,考试自然不用发愁了。,解题方略,在成语总复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尽相同,复效果必然会因人而异,学生对自己的复效果是否清楚,将直接影响其复的质量,因此必须提醒学生时时注意反馈。教师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料进行“自我检测”,及时发现自己不同于别人的错误和问题,再指导学生纠正并作分析与研究,从知识掌握、能力水平、思维方法、解题技巧等方面找出原因,甚至还可指导学生将那些典型性错误分类收集,分析出错的性质和原因,装订成一本“错题集”,并时时温,学生必定获益匪浅。,解题方略,在总复中,小型的考点信息反馈应该经常地、多渠道地做,如经常小测;而大型的综合性“月考”则是一种整体、全面信息的反馈,教师对每套试卷所反映出的全班情况的分析评讲,对学生无疑将是一种极有指导价值的反馈信息,因此教师的分析评讲针对性要强,要有定量、定性的分析,要有具体、明确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失误原因并知道纠正方法。只有这样,复效率才会大幅提高。,解题方略,正确使用实词 1弄准词性特点。如“启示”与“启事”:“启示”即启发,是动词,如“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有时做动词性名词,如“这件事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而“启事”则是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是纯粹的名词,如“征文启事”“寻物启事”。,二、解题方法,解题方略,2注重感情色彩。如“径直”与“径自”,虽然二者意思相近,但褒贬色彩却不一样。“径直”强调“直接指向某处”,“径自”强调“自作主张”,含贬义。 3明确语体色彩。如“商榷”与“商量”,选择哪一个就得注意场合和语体风格。“商榷”是“商量”的书面用语,在郑重场合里,我们说“这类问题值得商榷”。而当人们说“这件事我们商量商量”就显得随意一些。,解题方略,4辨别使用对象。如“惠赠”与“敬赠”,前者用于对方赠予自己财物时,后者用于自己赠予对方财物时,用反了就很尴尬。,解题方略,5比较词义范围。如“囊括”与“包括”。“囊括”比“包括”词义范围更大。“这个队获得了包括团体赛冠军在内的八项冠军”,句中的“包括”就不能替换成“囊括”。 6关注搭配惯。如“争论”与“争执”。两者都是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但“争执”一般不带宾语。所以,要么说“争论问题”,要么说“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争执”或“争执不下”。,解题方略,正确使用虚词 1从词性角度辨析。如“诚然、固然”,诚然:表肯定语气,语气重;表让步,语气比较轻。 例:发牢骚,诚然也不可少,然而纸上谈兵,终不免书生之见。 固然:表示肯定语气,语气较重,但比“诚然”稍轻;表让步,语气也较轻。例:茶馆固然不大,不过生意还是兴隆。从意义看二者较难区别,但如掌握“固然”只能作转折连词,“诚然”除此外,还可作副词,那么这二者的界限就相对明显多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