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1页
第2页 / 共81页
第3页 / 共81页
第4页 / 共81页
第5页 / 共81页
第6页 / 共81页
第7页 / 共81页
第8页 / 共81页
第9页 / 共81页
第1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 三、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体现。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有效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核心问题。既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模式。 二是关于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的思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根本的是要正确地认识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关系,解决好坚持公有制与发展市场经济的关系、坚持公有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公有制与经济效率的关系三大问题。,三是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经济发展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四是关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外开放的思想。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影响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必须融入世界,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有效地防范世界经济发展的各种风险,更好地提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基本经济制度 2.所有制的效率 3.基本分配制度,1.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决定一个社会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方面,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一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指:公有制占优势;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二是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提供了多种市场主体;促进了国有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与资本组织形式。,2.两种所有制的效率 研究公有制或私有制,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实际上是效率问题;二是与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际上是公平问题。 那么,究竟是不是公有制的效率不如私有制的效率高呢?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 从分析思路看: 一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二是从所有制与人们经济利益关系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 一是根据不同生产力发展要求,历史上出现过的不同所有制曾经都是高效率的所有制。 二是所有制效率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一种所有制的高效率总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才能够成立。,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一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对于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单个资本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资本社会化才能适应发展。资本形式的变化趋势是社会资本取代单个资本,股份资本成为企业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资本社会性质正在不断强化,其中包含的“公有”成分也不断增加。所以公有制比私有制更具有高效率。 二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平等,从根本上消除了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对立。由此导致的其他经济矛盾也不存在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根本上不符合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必然被公有制所取代。,(2)西方经济学的分析 从分析思路看: 一是从市场竞争关系来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能够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 二是从产权关系是否清晰来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能够更好地承担决策风险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西方经济学的结论: 一是从竞争角度看,竞争是动力的源泉,竞争的必要条件是使每一个经济主体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在私有制的条件下,每一个经济主体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个人的经济利益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得到实现,私有制具有内在的竞争力,也具有充分的动力。 二是从风险承担角度看,公有制意味着较低的效率。在私有产权条件下,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而在公有产权条件下,任何决策或选择的费用较少地由选择者全部承担,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不很密切。,(3)公有制的时代变化 传统公有制现代公有制 一是现代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自身经济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公有制企业具有越来越多“个体独立性”,具有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地位。 二是资本的组织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公有制主要不再是单一公有的形式,更多的是采取混合经济的形式。实现形式是共同的,对不同的所有制没有差别。公司法是适合一切所有制形式的。,三是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公有制企业与自身的利益、职工的利益都已经直接挂钩,并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实现。竞争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企业将对经营决策的结果承担全部的责任。这些特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公有制经济的弱点。 四是从总的趋势看,公有制的利益分散化在加强,个体独立性在增加。 五是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看,股份制、公司制是共同的实现形式,这一点与私有制没有区别。公司制这一形式使公有制与私有制可以直接混合、融合,可以成为同一个法人实体 和市场主体。,(4)三条基本结论 一是公有制和私有制哪一种具有更高的效率,不能简单化做出结论。脱离条件的约束,简单化的结论都是片面的。现实中的情况是复杂的,所有制只是影响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不能以现实中某些现象为依据得出单一的结论。公有制与私有制可以高效率,也可以低效率。,二是公有制和私有制都有自身的优势,相互之间不能替代。在一些领域,特别是社会公共领域,公有制更具有自己的优势,因而这些领域的范围越大,公有制的适用范围也就越大。另外,在协调社会经济利益方面,公有制更能够使社会形成一个和谐的利益关系。,三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既有经济发展的因素,更有社会价值目标的因素。选择公有制为主体是由我们价值目标决定的。公有制能够为实现人与人之间形成经济利益上的平等关系奠定制度基础。利益关系的和谐更能够调动大多数人的生产积极性,从整体上使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更充分的动力。,3.基本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什么调节力度加大,收入差距依旧不减呢? 一是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库兹涅茨曲线)。 二是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 三是分配制度改革相对滞后。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4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以及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等4方面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更快一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扶贫对象大幅减少,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橄榄型”分配结构逐步形成。 收入分配秩序明显改善。合法收入得到有力保护,过高收入得到合理调节,隐性收入得到有效规范,非法收入予以坚决取缔。 收入分配格局趋于合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明显提升。,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促进就业机会公平,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分享机制,完善公共资源占用及其收益分配机制。 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集中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促进教育公平力度,加强个人所得税调节,改革完善房地产税等,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强对困难群体救助和帮扶,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合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加大扶贫开发投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加快收入分配相关领域立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清理规范工资外收入,加强领导干部收入管理,严格规范非税收入,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健全现代支付和收入监测体系。,(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邓小平怎么会提出这一问题呢?,(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3)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问题 一是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来完善体制的问题,也就是资源配置市场化、产权主体多元化、微观决策自主化、经济运行法制化、市场体系完善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社会保障制度化等。 二是公有制经济怎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问题。 三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怎样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公有制经济的性质的问题。 四是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双向结合的问题。,(4)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一是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建设公有制企业 。把公有制企业建设成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微观主体,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公有制公司企业或公有资本控股的公司企业不受政府的直接干预,以一个独立的企业法人参与市场活动。 二是按公有制经济的要求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靠谁来建设,这个建设者只能由政府来承担。 a.解决好政府宏观调控的问题。 b.解决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低的问题。 c.解决好分配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解决好地区和城乡差距问题。,返回,2012年主要经济体占世界GDP比重,日本、中国、印度在亚洲经济比重,2010年,2018年,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1)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原因 体制性障碍: 一是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问题仍然突出; 二是市场机制未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三是宏观调控体系不够健全; 四是市场秩序不够规范。,产生障碍的原因: 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存在一些长期积累形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是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整体配套的过程,一些问题在最初并不是改革的重点,但随着其他方面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些问题逐渐凸显并变为矛盾的焦点。 三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总是会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每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一些比较突出地问题。,(2)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发展失衡: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 人口红利:劳动力资源优势弱化,人口红利减少。2011年第一次中国劳动力资源占总人口的比重出现了下降。中国的老龄人口在不断地提高。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中国经济高速成长,背后是对资源、能源的强大消耗。 2011年中国经济消耗标准煤35亿吨。 贫富分化:社会发展分化、地区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均、尤其城乡差距拉大,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