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想】: 1、 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这样的认识规律,不从 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3 、本文语言简洁、准确,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因此,语言的学习与训练列为教学重点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新闻的基本知识:特点、结构、六要素。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自主阅读,实践模拟,在实践活动中模拟经历,感受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历史,感受正义战争的力量,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消息的一般特点,把握新闻的诸种要素。 2、探究本文是如何谋篇布局,一气呵成的。 3、理解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本文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 采用“媒体互动,图表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式;通过“指导分层,填充表格”引导学生理请课文 脉络;通过“模拟播音” ,在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9 年 4 月 20 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 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 21 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 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二、简介“新闻” 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有教育、认识、移情作 用)的事实。 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今天讲此种)新闻(消息)的特点: 用事实说话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合理”也不行) 及时(时间性强) 简明扼要 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 式的) 、描写。 三、作者简介: 毛泽东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 年 12 月 26 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 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 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2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这些抗日根据地大部分是在华北山区,但也有的是在河北平原和 苏北平原。1938 年 10 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在抗日 战争时 期,他发表论持久战 、 共产党人发刊词 、 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1942 年,领导 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 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43 年,领导 根据地军民开 展生产运动,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同年 3 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 年, 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 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战略。毛泽 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 1976 年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 中央主席。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他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 1945 年 8 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 1946 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 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 年 6 月,主持召开中共七 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同年 10 月,迫于美国军队攻入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19501952 年,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 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 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1953 年,按照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任主席,任职到 1959 年。 1966 年,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因受林 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续十年之久, 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 他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不让江青、张春桥等夺取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得逞。 在对外政策方 面,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和中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并且开始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 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1976 年 9 月 9 日,在北京逝世。 毛泽东在他的晚年虽然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 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 5 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思想作为 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 (四卷) 、 毛泽东文集 (八卷) 。 四、背景: 背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 利,在长江以北歼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国民党反动统治虽然已经面临总崩溃的局面,却一面展 开“和平攻势” ,玩弄和谈骗局,争取喘息时间,以便伺机反扑;一面积极部署所谓“千里江防” ,企图 以此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并且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 4 月 20 日悍然拒绝签订 国内和平协定。4 月 21 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奋勇前进, 坚决、彻底、干净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4 月 22 日 2 时,解放 军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苏省江阴的长达五百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在彻底摧垮敌人的长江 防线的同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 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同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 新闻稿。4 月 23 日晚间,解放军占领了巢穴国民党 22 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城,宣告3国民党统治的彻底崩溃。同年 4 月,中共中央已由西柏坡迁至北平(北京)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景1949 年 4 月 20 日至 6 月 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定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作战,即渡江战役。1948 年 9 月 12 日至 1949 年 1 月 31 日间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总数为 180 万左 右,其中正规军约为 115 万,完全失去了有效的战略防御能力。国民党反动派一面继续玩弄“和平”阴 谋,以求拖延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一面纠集残兵败将组织军事防御,重点是长江防线,企图利用 长江天险阴止人民解放军南下,以造成“南北朝”的局面,再待机反扑。1949 年 2 月、3 月,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的 7 个兵团之 24 个军及华 东、中原军区所属部队共约百万人,由在淮海战役期间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栗裕、谭震林组成的 中共总前委指挥,以第四野战军一部协同,于 4 月间发起渡江战役。中共中央为争取国共两党在八项条件的基础上举行谈判与达成和平协定,数次决定推迟发起渡江作 战时间。4 月 15 日,国共两党代表团拟出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商定于 20 日前签字。但是, 到 20 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字,使和平谈判宣告破裂。当夜,由第三野战军第七、第九兵团 7 个军为主组 成的中集团首先实施渡江作战。21 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 令。渡江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突破江防,占领南京。第二阶段:围歼自芜湖、南京、镇江地区南逃之敌,控制浙赣铁路。第三阶段:占领武汉、南昌,攻克上海和歼灭汤恩伯集团主力。 五、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正音、解词) 荻(d) 锐不可当( dang) 溃(ku)退 要塞(si)歼(jin)灭 业已 不含 简介背景资料 快速默读课文,看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了解新闻的结构及其作用 消息结构为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前三者必不可少) 标题:新闻内容的提要。 (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三标齐全,或只有主标。 (前)引标:交待背景, 点明中心。 (中)主标。 (后)副标:概括主要事实,或进一步点明中心。 导语:一般是正文第一句或第一段,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大都是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较详 细了解新闻的内容) 主体:紧接导语进行补充和发展,具体展开事实,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消息的躯干) (更详细地了解新闻 的内容) 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结合课文让学生理解消息的文体知识) 电头( ):是发布消息、电讯的固定格式,具体交待发布消息的单位、发电时间和地点。 【附】:新华社即新华通讯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总社设在北京,在各省、市和自治区都 设分社,在世界许多国家设有分社或派驻记者,向国内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新闻和新闻图片, 并向国外发布英、俄、法、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 本文电头中发电时间精确到“时” ,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标题:以凝练的语言,不仅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而且“百万” “横渡”写得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 然纸上。 导语:句概述主要事件(渡江胜利) 4句在地点上作补充 “百万大军”(人数之多) ,排山倒海,无坚不摧。 “一千余里”(区域之广) 。 “均是”概括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冲破敌阵” 、 “横渡长江”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本文导语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下文;它气势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洋溢着胜利 豪情。 【思考】: 为什么导语部分不交待时间? 因为在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月 22 日时电)已作了介绍,本文是报道渡江战役的第二 篇,时间仅隔 20 小时,读者关心的是战役的进展,故时间交待从略。 主体:分别写中(30 万) 、西(35 万) 、东(35 万)三路大军渡江盛况,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 意义。 再读课文,找出本新闻六要素(即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从 20 日夜起 24 小时内 地点1000 余华里的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 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 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渡过 35 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讨论】: 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体会本文材料组织得严谨而自然,条理分明的特点 分三层,分别写三路大军。 有时间上的衔接:20 日夜2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