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8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5页 / 共68页
第6页 / 共68页
第7页 / 共68页
第8页 / 共68页
第9页 / 共68页
第1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后出血 急救操作流程解读,产后出血定义,产后出血 胎儿娩出后24 h内 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 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 严重产后出血 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 1 000 ml 难治性产后出血 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 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产后出血诊断,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 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 错误低估将会丧失抢救时机 突发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 缓慢、持续的少量出血和血肿容易被忽视 最好能计算出产后出血量占总血容量的百分比 出血量的绝对值对不同体质量者临床意义不同 妊娠末期总血容量的简易计算方法为 非孕期体质量( kg) x7%( 1+40%) 或非孕期体质量(kg)x10%,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如何早期识别产后出血,精确地估计失血量比较难,但重要的是能够早期察觉出血。 当产后出血发生时,立即反应和行动是是否可以幸存的关键。,增加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概念,凶险型前置胎盘(PPP)的概念是由Chattopadhyay等于1993年首次提出的 指附着于既往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的前置胎盘 伴或不伴胎盘植入 PPP 是术中发生严重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 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临床处理棘手、需要高度重视,常用的估计出血量的方法,称重法或容积法; 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精神状态; 休克指数法; 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mm Hg) 1.01000ml-20%、1.51500ml-30%、2.02500ml50% 血红蛋白水平测定 血红蛋白每下降10 g/L、出血量为400500 ml 在产后出血早期、血液浓缩,Hb常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血量 出血速度也是反映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 出血速度150 ml/min 3 h内出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50% 24h内出血量超过全身总血容量 病程早期Hb和HCT不能反应失血量、失血早期可正常 失血量20%、早期休克、常无症状; 失血量30%、明显休克、症状不明显; 失血量40%、重度休克、明显症状,产科急救医疗包 其内基本抢救药品包括: 宫缩剂 其他急救药品 凝血物质 球囊、宫纱 抢救流程图,必备的药品及物品,产后出血分级预警管理,产后出血一级预警(出血400ml),产后出血二级急救(出血500-1500ml),多学科团队协助抢救 输血、止血、复苏 呼吸管理 容量管理 DIC治疗 纠正酸中毒 抗生素应用,产后出血三级急救( 1500ml),预防,认识高危因素 预防性使用宫缩剂 是预防产后出血最重要的常规推荐措施 首选缩宫素 应用方法 头位胎儿前肩娩出后、胎位异常胎儿全身娩出后、多胎妊娠最后1个胎儿娩出后 予缩宫素10 U加入500 ml 液体中以100150 ml/h静脉滴注或缩官素10 U肌内注射 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还可考虑应用卡贝缩宫素 其半衰期长( 4050 min)、起效快(2 min)、给药简便 100g单剂静脉推注可减少治疗性官缩剂的应用、其安全性与缩官素相似如果缺乏缩宫素、也可选择使用麦角新碱或米索前列醇 延迟钳夹脐带和控制性牵拉脐带 预防性子宫按摩 预防性使用宫缩剂后、不推荐常规进行预防性子宫按摩来预防产后出血,关于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坚持一个核心 预防性使用宫缩剂 首选10u缩宫素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 常规推荐延迟钳夹脐带和控制性牵拉脐带,胎儿娩出后13 min钳夹脐带、怀疑胎儿窒息可立即钳夹并切断脐带(I级证据) 是否预防性子宫按摩 不推荐常规进行预防性子宫按摩来预防产后出血 产后应触摸宫底、了解子宫收缩情况(I级证据) 是否控制性牵拉脐带 不推荐常规控制性牵拉脐带助胎盘娩出 仅限于接生者熟练牵拉方法可选择性使用(I级证据),宫缩剂,缩宫素 一线药物、缩宫素10 U肌内注射或子宫肌层或子宫颈注射 后1020 U加入500 ml晶体液中静脉滴注 给药速度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常规速度250 ml/h、约80 mU/min 静脉滴注能立即起效、半衰期短(16 min)、需持续静脉滴注 相对安全、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高血压、水中毒和心血管系统副反应; 快速IV未稀释的缩宫素、可致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禁忌使用 因缩宫素有受体饱和现象、故24 h总量应控制在60 U内 卡贝缩宫素 使用方法同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能引起全子宫协调强有力的收缩 用法为250 g深部肌内注射或子宫肌层注射 3 min起作用、30 min达作用高峰、可维持2h; 必要时重复使用、总量不超过2 000 g 哮喘、心脏病和青光眼患者禁用 高血压患者慎用副反应常见的有暂时性的呕吐、腹泻等。,治疗产后出血的宫缩剂及止血药物,缩宫素类药物 缩宫素仍为一线用药、用法不变 卡贝缩宫素的使用为新增内容、亦可用于治疗产后出血;前列腺素类药物 卡前列氨丁三醇及米索前列醇用法及用量不变 建议在缩宫素效果不佳时尽早使用 高危孕妇可预防使用卡前列氨丁三醇;麦角类药物 新增麦角新碱等药物;止血药物 新增止血药氨甲环酸的使用、使用剂量为1.0g,止血药物,如果宫缩剂止血失败、或者出血可能与创伤相关 可考虑使用止血药物 推荐使用氨甲环酸 其具有抗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 1次1.00 g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 ld用量为0.75 2.00 g,手术治疗,官腔填塞术 有宫腔水囊压迫和官腔纱条填塞两种方法 阴道分娩后宜选用水囊压迫 剖宫产术中可选用水囊或纱条填塞 水囊或纱条放置2448 h后取出 注意预防感染 子宫压迫缝合术 最常用的是B-Lynch缝合术 盆腔血管结扎术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此方法适用于有条件的医院 禁忌证:生命体征不稳定、不宜搬动的患者;合并有其他脏器出血的DIC;严重的心、肝、肾和凝血功能障碍;对造影剂过敏者 子宫切除术,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处理三方案,保守治疗措施 局部缝扎、血管结扎、压迫缝合、子宫动脉栓塞等;子宫切除术 保守手术治疗无效或胎盘完全植入甚至穿透侵入膀胱 术前评估保留子宫可能性小 应当机立断、尽早行子宫切除术;对于有条件的医院 术前也可采用预防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 以减少术中出血。,产后出血的输血治疗,红细胞悬液 产后出血何时输注红细胞尚无统一的指征 往往是根据产妇出血量的多少、临床表现如休克相关的生命体征变化、止血情况和继续出血的风险、血红蛋白水平等综合考虑来决定是否输注 血红蛋白水平100 g/L可不考虑输注红细胞 血红蛋白水平80 g/L,止血复苏及产科大量输血,止血复苏 强调在大量输注红细胞时、早期、积极的输注血浆及血小板以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无需等待凝血功能检查结果) 限制早期输入过多的液体来扩容 晶体液不超过2000 ml、胶体液不超过1500 ml 允许在控制性低压的条件下进行复苏 按照国内外常用的推荐方案 红细胞:血浆:血小板以1:1:1的比例 如10 U红细胞悬液+1000 ml新鲜冰冻血浆+1U机采血小板输注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考虑及早应用rFa-重组活化因子,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一旦确诊为凝血功能障碍、尤其是DIC、应迅速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血小板计数 产后出血尚未控制时、若血小板计数低于(5075)l09/L或血小板计数降低并出现不可控制的渗血时、则需考虑输注血小板 治疗目标是维持血小板计数在50l09/L以上 新鲜冰冻血浆 是新鲜抗凝全血于68h内分离血浆并快速冰冻 几乎保存了血液中所有的凝血因子、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 应用剂量为10 15 ml/kg 冷沉淀 输注冷沉淀主要为纠正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如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1.5 g/L不必输注冷沉淀 冷沉淀常用剂量为0.100.15 U/kg。 纤维蛋白原 输入纤维蛋白原lg可提升血液中纤维蛋白原0.25 g/L 1次可输入纤维蛋白原46 g(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输入剂量) 补充凝血因子的主要目标 维持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均1.5倍平均值 并维持纤维蛋白原水平在1 g/L以上,产科出血的特点,急性大出血 代偿能力强 拐点明显 从代偿可能突然发生失代偿 注意出血速度、百分比 实时大量消耗凝血因子易发生DIC 但产科出血具有可防控性 应该警惕危险因素 采取预防措施 早期、及时、有效控制出血 晶体扩容量受限、总扩容量受限 需积极输血提高携氧能力、维持高氧耗 当大量出血时、在输注红细胞同时需积极补充凝血因子防治DIC,创伤早期,在创伤早期 ( 6h)或控制出血前 在保证灌注的情况下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将平均动脉压控制在 60mmHg左右 这种控制性低血压可减少出血、减轻组织水肿、促进组织愈合、避免大量输液造成的免疫抑制、可以提高病人存活率,抗休克药物,多巴胺-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使血压上升,又有扩张血管功能,增加血流量,特别是肾血流量-治疗低血压休克特别是伴有肾功能不全、心排量减低而血容量已补足患者的首选用药-用法用量:120ug/kg/min;升压作用从5ug/kg/min 开始。0.5-2ug/kg/min扩血管利尿。极量:20ug/kg/min,,抗休克药物,肾上腺素- 本品用于抢救过敏性休克- 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0.51.0mg- 静脉使用:从1ug/min 开始调 0.04-0.4ug/kg/min配制:肾上腺素1mg+溶液250ml 15ml/h=1ug/min1mg/1ml1NS 49 ml(0.2mg/ml)3ml/h=1ug/min 去甲肾上腺素-为1,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激动血管1受体,使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几乎全部收缩。 -用量:2-60ug/min,not/kg/min!有效剂量多为4-10ug/min配制:3支+ 5%GS 47ml 起始剂量1ml/h =2ug/min,团队的建设,医生 组织者(控制局面、多学科联络、重要的告知) 手术者(仔细、先后处理排序) 记录者(定时记录、汇报、总结) 外联(血库、化验室、家属、签字) 多面告知(过去、现在、未来) 麻醉 麻醉的选择 药物的应用 维护生命,团队的建设,护士(专人管理) 维护有效的外周静脉通路、取血标本 给什么、给多少 质、量(速度) 正确、核对、及时纠正 外联 送血标本、取血 各科室联系(血库、化验、药房) 护理、记录 及时、正确 保留所有所用,团队的建设,血库 专有绿色通道 化验室 专有绿色通道 药房 专有绿色通道,复苏目标,没有一个复苏目标是普遍适用的 损害控制性复苏已经显示 可以提高生存率 更好止血效果及更低的早期死亡率(因失血死亡) 建议在复苏过程中、出血控制应该作为一个附加的目标 参数 心率、血压、意识状态以及尿量,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酶原复合物补充 DIC 高凝阶段消耗掉的大量多种凝血因子(,)、在短时间内提高血液中凝血因子的浓度而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用量 因子缺乏程度而异、一般每kg体重输注1020血浆当量单位200U的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相当于200ml新鲜血浆中凝血因子的含量 用法 先将本品及其溶解液预温至20-25,按瓶签标示量注入预温的溶解液,轻轻转动直至本品完全溶解,勿使产生很多的泡沫。溶解后用带有滤网装置的输血器进行静脉滴注。滴注速度开始要缓慢,15分钟后稍加快滴注速度,一般每瓶200血浆当量单位(PE)在3060分钟左右滴完; 滴注时,医师要随时注意使用情况,若发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血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要立即终止使用。并用肝素拮抗。,纤维蛋白原,当补充足够的凝血酶原复合物后仍出血不止,检查纤维蛋白原下降至 1.251.0g/L时, 可输注纤维蛋白原,直至出血停止。 使用方法 使用前先将本品及灭菌注射用水预温至3037,然后按瓶签标示量注入预温的灭菌注射用水,置3037水浴中,轻轻摇动使制品全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以免蛋白变性)。用带有滤网装置的输液器进行静脉滴注。 滴注速度一般以每分钟60滴左右为宜。 用量 首剂24g静滴 每输注纤维蛋白原2g可提高血中纤维蛋白原浓度0.5g/L 应根据病情及临床检验结果决定,如需要可遵照医嘱继续给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