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 个发达的文明创造了一台超级计算机,用这台计算机来计 算“宇宙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终极问题。许多年后,计算机 给出一个令所有人莫名其妙的答案 42。人们费解之余,又建造了一台规模更大的超级计算 机,来计算为什么宇宙的目的是 42。正是这部小说创造了科幻界一个独一无二的幽默: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是 42。这其实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答案,以此来消解 宇宙的目的这样一个终极问题所造成的那份沉重和压抑感 。另外,这种无厘头形式的幽默也往往是一次性的,一旦 有第一个人这样做了,再有人跟着学就显得无趣了。继续 分析银河系漫游指南里那个关于“42”的幽默,实际上 由此引申出的是决定论还是非决定论,可知论还是不可知 论这一终极的哲学问题。在牛顿力学诞生后的两百多年里,科学家们一度以 为这一理论描绘出了整个宇宙的终极真理,却忽略了它的 尺度问题。事实上,这一理论只适用于宏观世界,在微观 和宇观尺度上都会出错。进入 20 世纪,在宇观尺度上,广义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升级、加强 、扩展,可以更普遍地描绘宇宙;而量子力学则解决了牛 顿力学难以触探到的微观世界的问题。然而,在黑洞和大 爆炸奇点这样的地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两个理论都出 现了差错。是否存在一个能够包罗万象的终极理论?爱因 斯坦本人始终相信世界是理性的,相信有秩序上帝的存在 ,但最终还是失败在寻找统一场论的道路上。霍金曾经表示:根据哥德尔不完全定理,(8)终极理论是不可能存在 的。在宇宙的琴弦这本书里面,作者布莱恩格林认 为弦论可以作为最后的统一场论来描绘整个宇宙,但同样也表示,这样的说法更多只是一种个人的信念,没 有办法自我证明。决定还是非决定,可知还是不可知,这 样的终极问题将继续引诱着人类的思考。在寻找终极问题的道路上,银河系漫游指南里 的超级计算机给了我们一个无厘头的答案;相比之下,阿 西莫夫的科幻短篇小说最后一个问题为我们呈现了人 工智能的最高水平 它成功解决了宇宙的终极问题!小说基于“热寂说”,(9)用 极短的篇幅描绘了最为波澜壮阔的这样几个画面:人类文 明经历了行星文明、恒星文明、星系文明乃至宇宙文明四 个等级,与此同时,一台名叫“艾克”的计算机也经历了四 个等级的升级,但始终无法解答那个终极问题,就是怎样 才能让宇宙在热寂之后再起死回生。这台计算机不停地算 ,一直到整个宇宙都归于一片死寂,终于有一天,它计算 出了可以让宇宙起死回生的办法,于是它说:“要有光!”(10) 许乐,副教授,山东大学(威海)机电与信息工 程学院计算机系,264209(8)哥德尔不完全定理数学上的表述相当专业也相当晦涩,但这一定理却影响 深远。用最粗略的语言来说,这一定理证明了一个完备的系统内部必然不会一致, 由此推论,宇宙作为一个完备的系统,必然不可能用一个一致的理论来统一描述。(9“)热寂说”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宇宙学推论。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封闭 系统总是倾向于从有序态向无序态转变。假如这一定律适用于宇宙,那么宇宙作为一 个最大的封闭系统最终会归于最大的无序态,所有物质都将完全均匀分布,整个宇宙 成为一个“死”的状态,那将是宇宙的终结。“热寂说”自产生之后便一直像噩梦般挥之不 去,是否正确至今仍悬而未决。(10)圣经创世纪开篇:“1. 起初神创造天地。2.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3. 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在阿西莫夫的最后一个问题里,这台超级计算 机最终解决了宇宙热寂的问题,让宇宙起死回生,成了圣经里创造天地的神。我,机器人,人类的未来漫谈人工智能科幻电影 I, Robot, and the Future of Human Beings: On Sci-Fi Film about A.I.文 秦喜清 /Text/Qin Xiqing提要:本文简要梳理了人工智能电影的发展脉络,勾勒了人工智能想象的变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工智能 电影包含的伦理疑难,包括机器人三定律以及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处置态度。最后,本文讨论了人工智能想象对人 类未来的思考。关键词 : 人工智能 电影 伦理困境 人类未来在刺客聂隐娘里,导演侯孝贤讲了一个孤独生 命的故事 青鸾舞镜。镜像中的影子直让青鸾亢奋不已,在不停的舞 动中衰竭而终。借着这个故事,我们听到了聂隐娘的灵魂 独白“一个人,没有同类”。这里不是要讨论刺客聂隐娘,而是这句“一个人,没有同类”的独白恰好引出了本文的主题,即人工 智能科幻电影对生命体的想象。如果我们把整个人类看 作是一个整体的话,在茫茫无边的浩瀚宇宙中,人类自 己不也正是处于“没有同类”的孤绝状态吗?不过,与对 镜成双的青鸾不同,我们人类借助于影像表达,幻化、 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生命体,从外星060 人(E.T.)到类人猿(猩球崛起),从蓝色的类 人生物那威人(阿凡达)到海底的非地球高等生物 (深渊),当然还包括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为特征的形形色色的机器人(人工智能 我,机器人终结者黑客帝国超验骇客等 等),这些不同种类的智能生物不仅满足了人类对宇宙智 慧生命的好奇与追问,而且,作为人类心智的对象化和物 化表现,它们也直指人类的自我心理和自我认知。我们创 造了这些人类的“他者”,并通过他们反观人类自身。与其他纯粹的想象性智能生物不同,人工智能跨越 想象和现实两界。在现实层面,人工智能指的是一项研究 、开发、模拟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科学技术,它伴随计算机 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其核心是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和开发, 最典型的成果便是智能型机器和系统。1950 年,英国数字家、计算机科学家阿兰图灵发表了论文 计算机器与智能,讨论了机器是否能有智能的问题,他 不仅给出肯定的回答而且设计了著名的“图灵测试”,用以 判断计算机是否已经获得智能。图灵的思考和方法受到普 遍认可,为人工智能的探索奠定了哲学基础。与此同时, 美国信息论创始人克劳德香农提出计算机博奕理论,也 为人工智能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56 年,美国学者约翰麦卡锡博士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 并且认为智能机器(intellectual mechanisms)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根本,也就是说要让机 器的行为看上去像人类的智能行为一样。(1)这样,尽管 人类早在 19 世纪就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对人造人的想象,如著名的 弗兰肯斯坦,但是真正的机器人或者说人工智能的开发 是从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开始的,它伴随计算机技术、控制论、信息论等 学科的发展而展开。在几十年的研发过程中,围绕人工智 能一直争议不断,起起伏伏。据报道,2014 年 6 月,在英国皇家学会举办的“图灵测试”大会上,聊天机器 人尤金古斯特曼首次通过“图灵测试”,虽然这一结果很快 遭到其他科学家的质疑,但它还是为图灵的人工智能设想 投下了一束希望的曙光,(2)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新一轮热情。目前,现实层面的人工智能仍然停留在弱人工智能 时期,即计算机只能完成部分的智力活动,而强人工智能 ,即完全像人一样思考、推理的机器尚遥不可及。但在银 幕上的虚构世界里,对人工智能的想象摆脱了现实的羁绊 ,它们借助于科幻的翅膀,将人工智能未来的多种可能性 展现在人们面前。特别是自 80 年以来,数字影像技术推波助澜,电影中的人工智能想象 更是恣意驰骋。近两年,科幻人工智能电影纷至沓来, 超能查派复仇者联盟 2超能陆战队机械姬终结者:创世纪等等,成为当下商业电影 的主流类型片。在此,本文首先简要梳理一下科幻电影中 人工智能的演进史,然后从一般性意义的角度理解人工智 能想象的思想动机。我们要问的是,对人类而言,人工智 能的想象到底意味着什么?想象的演进:从机器到机器人在电影史上,最早的人工智能想象始于一个机械装 置,这就是弗里茨朗的“人造玛丽亚”(大都会,1927)。在这部科幻巨制中,机器 - 人(Machine-Man)的形象引人注目,它有着金属般的闪光外表,埃及塑像 式的面庞,在博士发明家路特旺的指令下,可以站立起来 并缓慢行走。大都会统治者为了打消工人对“女神”玛丽亚 的信仰,要求路特旺把机器人做成玛丽亚的模样。通过叠 印技术,弗里茨朗描绘出了一个精彩的机器人肉身化的 过程。闪烁的电流和环绕在机器 - 人身体外上下移动的光环,象征了机器向肉身人类的转化 。在气势恢宏并带有神秘色彩的音乐衬托下,人造玛丽亚 的生成过程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动人心魄,展示出朗的超 凡想象力和创造力。人造玛丽亚代表了人类对智能机器人的朴素想象。 至 50 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人工智能的想象正式扬帆 启航。如果说人造玛丽亚依靠的是没有科学基础的纯粹想 象,是机器与人的硬性组合,是必须用小连线勾连在一起 的两个物种,那么,有了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理论假设 之后,银幕上的人工智能便有了思想基础和想象的方向, 走上了智能他者之路。无论这个他者的形式有多少变化, 其中一个不变的核心便是机器如何接近大脑,机器如何获 得“人性”。1965 年,戈达尔在阿尔法城中描绘了一个被计算机控制的 世界,超脑计算机“阿尔法 60”成为人工智能想象的先行者。这里,导演向观众呈现 了一个机器控制下的非人世界。三年后,2001 :太空漫游(1968)向观众奉献了人工智能想象的另 一个重要成果:HAL-9000(哈尔 - 9000)。作为一台计算机,它同样有着超强的计算能力 ,能够模拟大部人脑活动,控制着“发现一号”飞船的运行 。不仅如此,它已经具有一定的情绪和反应能力,在它略 嫌呆板的人工声音背后,有着难以掩抑的自负和骄傲。实 际上,影片最充满故事性和戏剧性的部分也就是哈尔与两 名宇航员之间的争执。两位宇航员质疑哈尔的准确性并密 谋关掉计算机,而偷窥到这一计划的哈尔则对宇航员发起 反击。哈尔不仅具有情绪反应能力,而且具有自主判断、 选择和行动的能力。不管是“阿尔法60”还是 HAL- 9000,他们引发的问题涉及到计算机与人类的关系,人 工智能所代表的技术发展将把人类带到何方?两部电影以 想象的方式回应了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大 都会隐喻的问题得到了明确的表达。此后,科幻电影一 直以纠结的态度展(1)参见约翰麦卡锡、帕特黑斯 1969 年发表的文章人工智能的一些哲学问题,见约翰麦卡锡的个人网页,http:/ww w-formal.stanford. edu/jmc/mcchay69/mcchay69.html。(2)聊天机器人通过图灵测试遭质疑,http:/baike.renwuyi. com/2014- 06/700.html。GENRE STUDY 类型研究061开人工智能想象,一方面是对技术发展的热情拥抱,肯定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益处,另一方面则是严峻的反思和批判 ,对人工智能抱以深深的忧虑和恐惧。20 世纪 60 年代的人工智能想象停留在对计算机(即机器)的思考上 ,进入 70 年代后,人形机器人开始登台亮相。西部世界(1973 )讲述了在西部主题公园中仿真机器人失去控制、变成杀 手的故事。借助于电脑、化妆和模型等手段,影片通过真 人演员(尤尔连伯纳)打造了一个可怕的机器人形象。此 片的续集未来世界(1976)沿续着邪恶机器人的想象 。与此同时,另一种机器人形象也登上了银幕。1977 年,乔治卢卡斯推出电影星球大战,影片乐观、热情 地拥抱了人工智能,此片创造了两个可爱的机器人形象 R2-D2 和 C- 3PO。这两台机器人幽默风趣,一直是人类的好帮手。(3) 有趣的是,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突出了机器的外形 问题,R2-D2 看上去像一台会行走的机器,萌态十足,而 C-3PO 基本具备了人的体形特征,只是从步态、金属外壳和声音 等方面仍带有明显的机器特征。80 年代的人工智能电影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