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源 ,虽然原生价值等于零 , 但由于资源的过度使用 , 不得不用劳动使之再生 , 那就不仅再生资源具有价值 , 原生自然资源也应比照计其价值 。如果忽视这一点 , 让资源无价或低价 , 就会导致滥用资源 , 进一步破坏环境。VI 、生产劳动还会延伸到流通过程 。为物流 、信息流服务的交通业劳动 ,以及为调节物流量的仓储业劳动 , 都是生产劳动 。商业劳动具有两重性 。 一方面 , 纯粹商业劳动只是为价值转形的劳动 , 不是生产劳动 ;另一方面在买(价值的货币形式转化为商品形式)或卖(价值的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的转形中 ,商业劳动又与物流结合在一起(商品从生产者通过商业劳动流到消费者手中), 就此 , 商业劳动又属生产劳动。VII 、价值由实际生产所耗的第一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所创造 , 并且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劳动的社会平均量 。每个生产者因生产力不同 , 生产同样产品所耗个别劳动或个别价值有所差异 ,但社会只承认社会平均劳动所创造的平均价值 。前面说过 , 它不是原生价值 , 是再生价值, 是随着历史变迁的动态涵义 。在特殊情况下 , 在土地产品(农产品 、矿产品等)部门 , 由于土地的有限性 , 社会不得不承认已开发的最劣地的产品个别价值调节市场价值 ,但真实价值仍为平均价值。这个别价值高于真实价值的差额被名之为虚假的社会价值。它不是土地上劳动创造的价值 ,而是社会过多的支付 , 最后仍应归还给社会 。社会是由国家代表 , 所以国家应垄断土地一级市场 , 地租应属国家财政收入。VIII 、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 。前者由第一种涵义社会必要劳动(简称劳动 I)决定 , 后者由第二种涵义社会必要劳动(简称劳动 II)决定 。 劳动 I 是实际生产单位商品的价值实体 , 是所耗的劳动量 , 它的总量表现为该商品的供给量 。劳动 II 是按比例规律决定的该部门应当投入的劳动量 , 它表现为该商品的需求量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 价格则决定价值的实现 。价值实现多少 , 促使生产者减产或增产 , 从而使劳动 I 的总量趋向劳动 II , 使生产按比例进行 。劳动 II 在这样的作用中 , 还会影响部门生产力发生变化 。涨价时 , 生产力低的生产者也增产 , 部门平均生产力下降 。跌价时 , 优胜劣汰 , 部门平均生产力上升 。这又使与生产力成反比的劳动 I 发生变化 , 从而形成新价值 。但劳动 II 只因间接影响了劳动 I , 才发生价值变化 , 它本身并不创造价值 。IX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 。价值由活劳动创造 , 但又以生产要素为条件。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就取得价值的分配权 。活劳动分为必要劳动 a 与剩余劳动 a , 相应创造的价值分为必要价值 v 与剩余价值 m 。分配的核心在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 。人的要素是劳动力 , 它的使用就是劳动 。劳动力的所有权分得必要价值 v 。劳动力使用权让渡给雇主 , 雇主因此分得剩余价值 m 。如果雇主属公有制 , 则 m 用于劳动者群体的利益属按劳分配 。如果劳动者具有科技创造能力, 他可以只让渡一部分使用权 , 未让渡部分也可分得一部分剩余价值。物的要素是生产资料 , 它的消耗已从商品价值 c +v +m 中的 c 获得补偿 。它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则分得 m 。但是 , 这样的价值分配关系能实现多少 , 还要由第二种涵义社会必要劳动来制约。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区分财富创造和价值创造 , 寻求先进生产要素洪银兴(南京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3)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要求 , 一土地、 技术、 管理等要素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被忽个重要内容是寻求先进生产要素发展生产力。马克视了或者被片面化了。过去对劳动价值论的片面理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实际上也分析了先进生产要素 。解是将价值创造等同于财富创造 , 进而将生产要素由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劳动创造价值问题 , 资本 、限于劳动 , 由此阻碍了对先进生产要素的探索和利 24 用 。对此 , 我们可以在对劳动价值论全面认识的基础上作出说 明。 首先 , 关于社会劳动的范围 。 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 , 社会劳动有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之分 。前者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 后者是不创造价值的劳动 。在马克思那个时代 , 生产性劳动只限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 , 因此马克思当时将服务行业的劳动列入非生产性劳动的范围 , 尽管马克思也认为其中的许多劳动是社会必须的。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行业发展严重滞后可能与此有关。 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冲破了这个理论框框 , 服务业的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已经得到确认。当然不可能所有的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 就像公务员的劳动等 , 属于社会劳动的范围 , 但不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这决不意味着不创造价值的劳动不重要。它们是社会所必须的和崇高的 , 可以为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提供环境和内涵。就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而言 , 劳动价值论并未将价值源泉唯一地归结为直接劳动。在劳动价值论的框架中 , 管理 、 技术实际上都参与价值创造 。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提出了 “总体工人” 的概念 , “随着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发展 , 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必然扩大。为了从事生产劳动 , 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 ;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 , 完成它所属的一个职能就够了 。”1(P556)这意味着从事创造价值的劳动不只是直接劳动 , 还包括技术和管理 , “生产劳动就是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 (这里所说的生产 , 包括商品从首要商品生产者到消费者所必须经过的一切行为),不管这个劳动是体力劳动还是非体力劳动 (科学方面的劳动)” 。2(P476)与此相应 , 管理者 、 工程师 , 只要处于其特定的分工岗位上 , 仍然可以成为创造价值的总体工人的一员 。现代经济的趋势是 , 管理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的比重和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于直接劳动者。现在的绝大部分私营企业家也可能通过其管理、 技术的投入以及市场的开拓而参与价值创造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他们也参与了价值创造。如果进一步考虑到其技术和管理的劳动是复杂劳动的话 , 其创造的价值可能多倍于直接劳动者的简单劳动。其次 , 关于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的区别与联系 。劳动价值论区分了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两个方面 , 但没有用价值创造替代财富创造 。社会产品 (财富)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财富创造与各种生产要素相关 , 价值创造只同劳动相关 。但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过程不能孤立地进行 , 它必须同整个财富创造过程结合进行。马克思从财富创造过程中抽象出价值创造过程 , 目的是要从价值关系和价值创造分析中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 而要研究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则要研究财富创造过程。因此我们在运用劳动价值理论时决不能将从财富创造中抽象出的价值创造过程代替财富创造过程。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哥达纲领批判 中已作了充分说明。第三 , 关于财富创造的决定性因素 。 非劳动生产要素没有成为价值创造的要素 , 但能成为财富创造的要素。财富的创造需要劳动同各种生产要素的结合 , 其中包括资本 、 土地 、 技术 、 管理等等 。马克思引用过一句名言 :劳动是财富之父 , 土地是财富之母。这意味着财富的生产需要土地等生产条件。资本 、 土地等非劳动的生产要素尽管不创造价值 , 但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 。在社会财富创造中 , 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生产要素都做出了贡献。这里特别指出资本在财富创造及价值形成中的作用。根据马克思的分析 , 包括劳动力和土地等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是被资本并入生产过程的 。“资本一旦合并了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 劳动力和土地 , 它便获得了一种扩张的能力 。”1(P663)不仅如此 , 资本还将科学技术并入财富生产过程 。“科学和技术使执行职能的资本具有一种不以它的一定量为转移的扩张能力” ,1(P664)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就必须要资本的介入 , 否则 , 再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就价值创造而言 , 资本也不是一点不起作用 。财富的价值构成是 C +V +M , 其中 V +M 是新创造价值 , C 是转移价值 。这个转移价值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能动地发挥作用。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率与价值论关系的分析 , 就指出了资本 、 技术等要素会通过影响在一定劳动时间中 (创造价值)创造使用价值总量来影响单位产品的价值量 。资本质量的提高 , 含有更高技术的机器设备都可能会创造更多的产品而影响价值量 , “使用一架强有力的自动机劳动的英国人一周的产品的价值和只使用一架手摇纺车的中国人一周的产品的价值 , 仍有大得惊人的差别 。”1(P665)而且 , 劳动也不是均质的 , 劳动也是被资本导入价值创造过程的。 资本雇佣更高质量的活劳动则可能创造更高的价值。第四 , 关于先进生产部门 。既然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 能否由此得出结论 :劳动消耗多的个别劳动 , 从而劳动密集型部门创造的价值最高 , 因而这类部门最先进 。 回答是否定的 。 根据劳动价值论 , 25 劳动创造的价值有个市场实现问题 , 即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消耗的劳动能否形成价值有个社会 (市场)承认问题 , 超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劳动消耗不被社会承认 , 当个别企业采用某种新的要素如新的工艺或技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 , 它可以使其生产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降低 , 从而获取超额利润 ;而当全社会都使用这种新的要素时 , 则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 便形成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密集型部门也是这样 , 不会因为其劳动密集而创造的价值最高。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不仅会使利润平均化 , 还会使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部门获得超额利润 。因此 , 先进生产部门创造的价值量更高的不是劳动密集型部门 , 而是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部门。劳动价值论不仅分析了劳动生产力的作用 , 也分析了资本生产力 、 土地生产力 , 协作和分工的生产力 , 管理和技术所产生的生产力 。在马克思的分析中这些要素生产力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 , 远远高于劳动生产力的作用 。因此 , 就创造价值的劳动来说 , 先进的生产要素是复杂劳动 ;就财富创造来说 , 先进的生产要素不是一般的劳动 , 而是技术和知识 , 资本的作用在于将这些先进的生产要素并入 (导入)生产过程 。资本是不是先进生产要素 , 就要看并入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的质量。 第五 , 关于按要素分配 。 劳动价值论自然而然会推导出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 分配的必然性。当我们明确了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 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后同样会推导出我国现阶段的分配结构中按劳分配 与按其他要素分配并存的必要性。 在这里需要明确分配结构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 , 它对生产能起到其他机制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效率考虑 , 分配机制的功能不只是提高劳动效率 , 还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不仅要刺激劳动要素所有者的劳动投入 , 还要刺激资本 、 技术 、管理等要素所有者的各种要素的投入。体制创新的 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体制上鼓励各个要素的所有者自觉地将要素投入生产力发展过程。显然按要素投入取得报酬就显得非常必要 。所谓要素报酬 , 即 : 按劳动投入、 按资本投入、 按技术投入、 按企业家要素投入取得报酬。 上述要素分配机制的理论阻力是马克思所批判的 “三位一体” 公式 。 针对资本 利息 、 劳动 工资 、 土地 地租这种公式 , 仔细分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 可以在两个方面说明要素分配与 “三位一体” 的区别 。首先 , 在马克思看来 , “三位一体” 公式的庸俗性在于将资本、 劳动、 土地都同等地看做是价值的源泉 。 马克思并没有否认 , 土地所有权 、资本和雇佣劳动成为收入的源泉 。3(P934)其次 ,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