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 20172017 届高三历史届高三历史 1010 月月考试题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试卷满分:100 分)2016-10-06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7 题 54 分)1 中国历史十五讲说:“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这一“政治制度”是指( )A郡县制度 B皇帝制度 C行省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2. 明朝洪武三十年殿试中,产生 51 名进士,全是南方人。朱元璋大怒,将主考官以下大小官员治罪,同年六月亲自廷试落第的举人,录取的 61 人均为北方人。之后逐渐形成分南北按比例录取的制度,这( )A强化了文化专制 B促进了南北方经济协调发展C平衡了南北势力 D有利于科举制的公平和公正3. 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 “中国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社会基层大暴动,西方列强被这种全国性反帝怒潮惊呆了” 。读右图,这场“大暴动”的兴起地点大致位于( )AB C D4 “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 )2A科举制度 地主经济 B专制皇权 商品经济C官僚政治 地主经济 D封建割据 商品经济5按照英国法律规定,首相须在大选前 25 个工作日提请君主解散议会,随后各党派正式开始竞选活动,以争夺下届议会下院的 650 个席位。这最能说明( )A英国责任制内阁运行方式 B英国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C英国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D政党斗争决定议会是否解散6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 )A结束了被奴役的历史 B动摇了儒家正统地位C建立了一个民主共和国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7.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下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 “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8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十)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 (十一)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 ”这表明中国国民党( )A土地革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B意识到革命成功需要发动民众C民族革命目标是为了扶助农工 D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9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1917 年 11 月,在资本主义工业落后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并取得了胜利。这表明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 )3A坚定不移彻底贯彻 B坚持原理实事求是C学习原著付诸实践 D广泛宣传深入人心10. 1944 年 11 月 7 日,经蒋介石与美国总参谋部的同意,赫尔利飞赴延安与中共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谈。会后赫尔利相信“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间,即使有分歧的话,分歧也不是很大” 。美国派代表飞赴延安与中共商谈的原因是( )A开始意识到中共敌后抗战的重要性B担心国共矛盾影响统一战线建立C否定中国具备建立联合政府的基础D担心国共分歧影响对日战争效率112015 年 11 月 7 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实现了 1949 年以来的首次直接会面。这历史性的一握,冲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最后束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这一重大行动反映了( )A “一国两制”得到全体台湾同胞认可 B “一国两制”是两岸的共同追求C海峡两岸存在的敌对关系全面消除 D和平统一符合民族的根本利益12.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我国外交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 )A亚非拉美国家全都实现了民族独立 B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的地位C国际力量出现分化,中苏关系恶化 D苏联改革失败,美日欧形成鼎足13. 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说:“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效力呢?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 ”这反映了古代罗马( )A继承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B蕴含着近代的法治观念C是人民主权思想的源头 D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14. 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曾这样评价美国的 1787 年宪法:“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 ”雅克索雷实际上指出了美国 1787 年宪法( )A规定的新体制具有协调功效 B在制宪程序上具有非法性C制宪过程就是新贵族的夺权 D解决了南北方分裂的隐患15. 晚明社会变迁一书载“综合粗估结果,15701644 年美洲白银总共大约有 12620 吨流入了中国(约占世界银产量的一半) ”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 )A彻底废止海禁政策 B拥有先进的手工业C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D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6. 早在唐末后晋天福二年(937 年)的诏令中就明文规定, “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4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与此同时,官营手工业作坊所生产的纸张、雕版印刷品(如日历等)也成为民间市场上的比较常见的商品,这种情况在唐代及其以前是很少见于记载。这说明( )A官府赋税来源多样化 B民营手工业趋于衰落C商品经济的不断活跃 D “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17数据分析对于历史学习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清两国士兵体格比较表。据此可推知( )年龄(平均)身长(CM)体重(KG)胸围(CM)呼吸缩长差(CM)肺活量(MI)握力(KG)日本兵21 岁 5 个月164861385170336310410清国兵28 岁 10 个月166654889767030290310A清军体质全面不及日军 B日本更加重视军队建设C清军战斗素养落后日军 D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 18.19 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巴黎公社被看作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1917 年二月革命以后,列宁不断向巴黎公社求教,这个存在 72 天的革命政权及其措施成了苏维埃政权效法的榜样。因此,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是( )A接管铁路和银行,对企业实行工人监督 B对外签订布列斯特和约C实行议行合一的苏维埃体制取代议会制 D对内颁布土地法令19. 宋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已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B.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发展起来C.南朝政府仍推行重农政策 D.重视兴修水利农业产量提高20.白寿彝中国通史描述:“南宋都城临安府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尤盛,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这本质上说明了( )A坊市制度犹存 B市民生活富足 C城市经济繁荣 D社会政治清明21. 甲午中日战争前 30 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 680 万元,而甲午战争后 3 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A列强资本输出迅速增长 B中国自然经济迅速解体5C民族资本社会地位提高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22.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23.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 300 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4.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 “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25.有人说,“电从一诞生开始,就在现代社会扮演了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角色” 。有助于成功扮演这两个角色的重要发明分别是 ( )A.发电机、电影 B.电动机、电话 C.电灯、电报D.电车、无线电26.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27.塞缪尔亨廷顿说:“20 世纪 80 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 ( )A.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B.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C.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 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67柳城中学高三年月考(历史)柳城中学高三年月考(历史) 答题卡答题卡(2016-10-06) 一、选择题,每小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454 分。请用分。请用 2B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