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研究生2007-2008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古典文学复习题答案 ( 仅供参考 ) 一:名词解释1:关于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关于淮南子的作者,一直有不同说法。1) 、含混说法认为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共同撰著的2)明确说法认为是淮南王刘安“ 与苏飞、 李尚、左吴、 田由、 雷被、毛被、 伍被、 晋昌等八人所著, 即“ 八公” 。3) 、东汉末年,高诱注淮南子是现存最早的淮南子注本。4) 、 淮南子是西汉重要的思想著作,以“ 无为而治 ” 为核心内容,全部理论努力就在于通过体系化的理论,把 “ 无为而治 ” 确定为汉王朝长治久安的根本治国之道。2: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 论语 大学 中庸 和 孟子合称为“四书”共分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语言言简意赅,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3: 九歌是一组祭歌, 共十一篇, 所祭的对象有天神,如东皇太一 (天上最尊贵的神 )、 云中君(云神)、 东君 (日神 )等;有地祇,如湘君 、 湘夫人 (湘水水神 )、 河伯 (河神 )、 山鬼 (山神 )等。唯独国疡一篇所祭既非天神,亦非地祇,而是人鬼。戴震屈原赋注:“,殤? 之义二:男女未冠(二十岁 )笄(十五岁 )而死者,谓之 ,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 。,殇?之言伤也。 ,国殇 ?,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 ”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是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的祭歌。国殇:指为国牺牲的将士。楚怀王在位期间,楚国同秦国几次较大的战争,大多是楚国抵御强敌的自卫战争。4: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初至汉代初年,共十八卷,是收集我国古代神话最多的典籍,全书记叙神和神话故事400 多个,内容十分丰富。其中的神话多姿多彩,奇异瑰丽,诸多神话充满英雄主义精神;内容涵盖古代地理学,方志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药物学,社会学,历史学,人文学,民族学和巫术学。其中文字简洁,内容丰富,整体有序,结构严谨!5: 大风歌以当时流行的楚歌形式演唱。语词朴素自然、韵味悠长,有遏云之势而缭绕于天际之间。大风歌一出,顿时成为帝王诗歌、诗风的表率,成为“大风体”的首倡。翻检历代后世帝王的诗歌作品集,继大风歌之后写作“大风体”的帝王仅有4 位!作品一共只有7 首!三国司马懿是写作“ 大风体 ”的后继第一人北朝周明帝宇文毓的过旧宫诗也属于“ 大风体 ”真正将“大风”精神高扬、写作符合“大风”格调诗歌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唐末五代十国吴国钱鏐巡衣锦军制还乡歌为“ 大风体 ”划上句号由大风歌所生发出的“ 大风体 ” ,以诗歌形式、以不同表现手法歌咏一种精神,叙说特定生活场面中的特定情怀,体现帝王们的意愿。虽然其只是特定人物的文学作品,但却传达出一种民族的精神,展现一种民族的情怀。所以,“ 大风体 ” 不属于某几个人,而是属于民族的宝贵遗产。6:“ 儒学十三经 ” :自春秋时期的孔子创立儒学以来, 该学渐次发展 , 并将有涉该学的世传文本周易、尚书、 周礼、 礼记、 仪礼、 诗经、 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 春秋梁传 、 论语、 孝经 、 尔雅、 孟子等十三部基本典籍纳为一体, 此即 “ 儒学十三经 ” 。换句话说 ,“ 儒学十三经 ” 乃是国学的核心典籍。或周易、 尚书、 周礼、 礼记、 仪礼、 诗经、 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毂梁传 、 论语 、 孝经、 尔雅、 孟子等十三部基本典籍纳为一体,合称 “ 儒学十三经 ”十三经之“三礼”包括周礼、 仪礼和礼记, 又称礼经。以上典籍并可由经、史、子、集“ 四部 ” 以及相关延伸知识总而括之。7:8:“ 建安风骨 ” 自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变革时期,其原因源于汉末大动乱,使得两汉大一统的社会基本解体,固有的思想统治随之松动,于知识分子的影响是其文学创作较多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及向往统一的理想抱负,最终形成诗歌意气清朗俊爽、文辞刚健挺拔、风格慷慨悲凉的 “ 建安文学 ” (196-220),后人也将其概括为“ 建安风骨 ” 。主要作家有 “ 三曹 ” (曹操、曹丕、曹植)以及“ 建安七子 ” (在五言诗创作方面最有成就的七个人,即孔融、陈琳、王粲、徐玕、阮瑀、应瑒、刘桢。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的最大变化是文学自觉和创作的个性化,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变化和发展。该一时期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诗和辞赋方面的痕迹最为明显,五言诗、骈俪形式的抒情小赋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9:关于 “ 宫体诗 ”魏征隋书 经籍志中叙:“ 梁简文帝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围之内,后生好事,递相放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 。这种以宫廷为中心的, 格调低下、缺乏真挚情感, 陷于轻佻淫靡艳情诗一直为后人所诟病。及至唐初 “ 残红艳粉映帘中,戏蝶流莺聚窗外” 也都是那套陈词滥调。六朝宫体到初唐过渡中,卢照邻长安古意有着“ 生龙活虎般腾踔的节奏” ,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有着欣欣向荣的情绪” 。初唐最高典型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红楼梦 明显受其影响, 第二回就提到刘希夷并将其与陶潜、嵇康等并列。 第二十七回林黛玉之葬花词与代悲白头吟联系明显。二: 简答题 :1: 诗经简介诗之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又称“六诗”。 周礼 .春官 .大司乐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闻而纳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踪,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仪。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仪,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大小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2:一、诗的起源1) 、 “诗是人类的母语”!文学,不论中外,发达最早的是诗歌。2) 、顾颉刚“一切诗歌的出发点是性爱。这是天地间的正气,宝爱之暇,何所用其惭作。所以中国第一部乐诗集诗经里包含的情诗很多,作者老实地歌唱,编者老实地收录,他们只觉得这是人类应有的情感,而这些诗是忠于情感的产品。”史迹俗辨 .诗歌的出发点是性爱 3) 、闻一多 “ 用研究性欲的方法研究诗经,自然最能了解诗经的真相。其实也用不着十分研究,你打开诗经来,只要你开诚布公读去,他就在那里。自古以来苦的是开诚布公的太少,所以总不能读到那真正的诗经。” 诗经的性欲观 产生的基本途径1) 、神话传说如诗经 .小雅 .大东之 “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和“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既为中国最早之有关“ 牛郎织女 ” 神话,又居中国文学之先河。2) 、祭祀祖先如大雅 .泂酌之 “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滋,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3) 、男女恋情如关雎、 蒹葭、 将仲子、 桑中等,皆张扬着生命精神,成为国风婚恋诗的主体。4、祖饯送别如大雅 .烝民之 “ 仲山甫徂齐,式遄(chuan)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产生原因1) 、先人摹拟或重复自然界各种声音现象。如小雅.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2) 、先人 表现与欲望相关的情绪状态之声音符号。如“ 我心惨惨 ” 大雅 .抑 ,“ 忧心殷殷 ”小雅 .正月 ,“ 忧心烈烈 ” 小雅 .采薇 ,“ 劳心博博兮 ” 桧风 .素冠 ,“ 忧心忡忡 ” 召南 .草虫 ,“ 中心养养 ” 邶风 .二子乘舟 等等。无论摹声或欲望情绪表达,先人同时借助原始汉语的“ 叠字 ” 功能创作诗歌。3:汉赋创作近代学者王国维曾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宋元戏曲史序 ,汉赋代表了当时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以其独特的文学体征蔚然于文学之林。自汉赋开始,中国文学开始了文学创作的自觉时代。在汉赋创作领域,它具备了文学的美学特征。汉赋以诗的押韵、齐整,辞的华丽、夸饰,文的铺陈、宏大,骈语的对偶、典雅,诸体之美皆集于汉赋。汉赋作品中诗、骚、文兼容,四言、六言、杂言兼备,尤其造就了文人完整的七言诗体。同时,汉赋中诞生了文学创作的多样题材,以宫怨、纪行、山水、归隐、宫殿、乐器为创作素材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汉赋中。同时,创作汉赋过程中还涌现了文学群体,“文林辩囿”的汉代先后产生三个从汉赋开始,开拓了文学的愉悦取乐功能,如梁孝王曾经与群士作赋取乐,孔臧为赋作乐,汉武帝读赋大快心意,汉宣帝说听赋有“愉悦耳目”之感,说明了汉赋拓宽了文学的作用,使文学创作更贴近生活。同时,汉赋时代还开始了中国文学的奖掖活动。名的刺激、利的诱惑,终于使得中国赋坛出现了“诸生竟利,作者鼎沸”的创作局面并一直影响中国文学创作到今天。辞赋创作群体梁孝王刘武的梁苑辞人群体,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宾客群体以及汉武帝刘彻的文学侍从群体。4: 诗经简介诗之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又称“六诗”。周礼 .春官 .大司乐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闻而纳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踪,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仪。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仪,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大小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风、雅、颂者, 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 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 ,是诗之所用 ,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1、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毛诗序 。2、 “雅”:古训“正”,并与“夏”通用。孔子在论语 .述而中说“诗、 书 、执礼,皆雅言也” , “雅言”即标准话,因此贵族、宫廷乐歌必须使用正声。所以“雅”乐可以理解为“正乐”,同时后人还考证古代有“雅”之乐器,因为大而笨重只能为“正乐”所用,“雅乐”因此而得名。 “雅乐”当初只有一种,后来在流传过程中吸收了许多“土乐”的营养,其乐器也被改进得较为小巧,因此产生了新的“雅乐”,所以旧乐则为“大雅” ,新乐则为“小雅” 。3、 “颂,大头也” 。许慎说文解字 “颂”从“公”,代表男性,皆以“厶”会意,为古之“帝”概念,为典型男性崇拜,所以“雄” 、 “强”等表示阳性或雄性的字皆以“厶”会意。同时,“厶”还与人类性事有关,故后被“隐私”之“私”代替。毛公诗大序“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可进一步将“颂”解释为“赞颂、赞美” ,可解释为“宗庙祭歌” 、为“舞容”、为“舞乐剧本” 、为“声调”、为“乐器名” 、为“乐器与声调之名” 、为“威仪或仪式性表演”、为“祝颂” 、为“持瓮之舞” 。 诗经中有“颂”31 篇,其中祭祀先王先祖 26 篇,祈祷社稷、丰收之作5 篇。4、 “诗可以兴”是孔子的诗学命题。 “兴”不仅是修辞技巧,更是一种类比联想的思维推理方式,本意为“起”、 “发动”,引申为“兴盛” ,如孔子在泰伯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