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一届三中全会 前后十年变化,经济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文革时期 1968-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十年 1978-1988,两个时期比较,经济政策 经济体制 经济成果,经济政策的不同,文革时期“文革”中,毛泽东解决经济问题的一根思想主线,就是“抓革命,促生产”“三五”、“四五”计划,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产业结构政策、就业和工资政策、个体经济和城乡集市贸易政策等,经济体制,文革时期: 计划经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经济成果,文革时期,年平均增长率: 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1966年因经济领域尚未受到“文革”较大影响,故不计入) 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 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生产水平,1976年和1966年主要产品产量相比: 钢增长33.5%, 原煤增长91.7%, 原油增长499%,发电量增长146%, 农用氮、磷、钾化肥增长117.7%, 塑料增长148.2%, 棉布增长20.9%, 粮食增长33.8%, 油料增长61.6%。,“文革”时期经济的成就,(一)三线建设的成就(二)国防科技尖端技术的突破(三)石油、电子工业的发展(四)地方“五小”工业的崛起(五)“四三方案”和对外经济工作的新开拓(六)农田基本建设和社队企业的发展,“文革”时期经济总体评价,这十年中,国家的经济建设仍在进行,国家的经济基础(所有制)和运行机制(国务院、国家计委领导下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大的改变,“三五”、“四五”国民经济计划得到完成,大的建设部署安排没有中断,除1967、1968年两年外,总体上还是有所发展,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如葛洲坝水利工程、南京长江大桥、刘家峡水电站等等。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持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农民责、权、利相结合。 意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2,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3.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987) 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2),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上有所发展 城市:实行了国企改革,企业活力充分发挥,经济发展,一、调整产业政策,着力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和轻纺工业,(一)通过实施各种惠农政策,加快农业的发展 (国家陆续提高了18种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二)加快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纺工业的发展,1984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63.3元,比1978年增长1.4倍 1979年至1983年,轻工业总产值从1979年2045亿元增加到1983年的3135亿元,增长53.3; 同期重工业总产值仅从1979年的2636亿元增加到1983年的3326亿元仅增长26.2。,二、解决知识青年回城就业与提高城市工人生活水平,(一)解决知识青年回城就业 (二)提高城市工人工资补贴,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三、支持个体经济,恢复和发展城乡集市贸易,方便人民生活,(一)支持个体经济发展 (二)恢复和发展城乡集市贸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