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政策解析与操作实务,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汇报分以下四个方面:,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概述;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岗位设置管理中应注意的重点问题 岗位设置管理的难点与对策建议,第一部分岗位设置管理概述,一、岗位设置管理基本政策文件,第一国家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依据,包括:国家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国家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 关于做好党群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85号) 第二对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岗位名称、结构比例、最高等级设置等具体问题进行规定,指导行业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主要是国家人事部与文化部、科技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农业部、卫生局等单位制定的9个行业指导意见 第三明确了岗位设置的具体程序、岗位结构比例的具体控制标准,以及对一些特殊问题的具体规定,主要有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编委办印发的贵州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黔人发(2007)9号)及我市制定的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二、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 确定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任职条件 岗位管理的实行,设置岗位需要考虑的三个因素,一、岗位类别设置:岗位类别是根据工作性质不同而划分的工作岗位。事业单位的岗位类别设置分为三类: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分为体现单位社会功能的专业技术主系列岗位和不体现单位社会功能的专业技术辅系列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特设岗位,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紧缺急需,经市人事局批准,在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控制之外,为引进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而专门设置的非常设岗位。 特设岗位是为事业单位在特殊情况下灵活使用高层次人才开辟的一条特殊通道,但必须严格控制特设岗位的设置。,事业单位三种类型,一是以管理为主的事业单位,即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 二是以专业技术为主的事业单位,即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三是以工勤技能为主的事业单位,指主要承担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 三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分别实行不同的岗位类别结构比例。具体核定标准参见市人事局遵义市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数控制标准,设置岗位需要考虑的三个因素,二、岗位等级设置:不同等级岗位是根据工作性质、职责任务、任职条件不同而划分的工作岗位。根据国家、省的规定,将事业单位三类岗位分别划分了通用岗位等级。职员岗位:共分为10个等级,分别对应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专业技术岗位:共分13个等级,分别对应专业技术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其中,高级岗位对应一至七级,中级岗位对应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对应十至十三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原则上最高等级可暂设至专业技术五级,待国家有新的规定出台后按新规定执行。工勤技能岗位:共分个等级,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设置岗位需要考虑的三个因素,三、合理设置各类别不同等级岗位数和结构比例。岗位结构比例管理是对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宏观调控和监管的重要手段,包括岗位类别结构比例和岗位内部等级结构比例两类。职员岗位数:一是总岗位数设置,二是在总岗位设置中各类等级的设置,总体上按编制部门确定。实行最高等级控制,最高等级设置不超过单位规格。除单位领导和中层领导外的一般管理岗位不同等级岗位数的设定由人事部门确定。专业技术岗位数和结构比例:以编制部门确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数为基数,按贵州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最高职务档次设置方案(黔人通200238号)确定高、中、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再按贵州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不同等级结构比例暂行方案(黔人通2007274号)确定高、中、初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工勤技能岗位:一、二、三级岗位的总量控制在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25左右,一、二级岗位的总量控制在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左右。一至三级技术工比例由市级调控。,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任职条件,“不同岗位”是指:不同类别的岗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这里指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 不同岗位的职责:是指同类别不同等级确定的那个具体岗位的职责。 职责:指职能和责任; 岗位职责:岗位所确定的职能和岗位所要求的责任。 不同岗位的权利:是指同类别不同等级确定的那个具体岗位的权利。 不同岗位的任职条件:是指同类别不同等级确定的那个具体岗位的任职条件。,岗位条件,岗位条件分为基本条件和任职条件。基本条件,是各类各等级岗位都必须满足的共同条件。任职条件,指某一具体岗位的任职条件,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的任职条件是不同的。任职条件又分为基本任职条件和单位设定条件。基本任职条件是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任职指导条件。目前,我市统一采用省的任职指导条件,主要有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任职指导条件(黔人通2007194号)和初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任职指导条件(待发)单位设定条件是事业单位在基本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特点、专业水平制定的具体的条件。单位设定的条件不能低于上级人事部门设定的基本条件。单位设定的条件要有行业,学科特征,要反映本单位的专业水平;单位设定的条件要以岗位的要求为标准,不能以人的职称职务为标准。,实行岗位管理,就是改变管理工作的方式,把管理工作的重心由对人的身份管理转变成对岗位的管理。 身份管理:指按人的身份进行管理,管理的重心在于管人的身份。一旦人的身份确定,不管他在不在这个岗位上,履不履行岗位职责,他都享受这一身份规定的待遇,其特点是:岗变薪不变。 “人的身份”就是人所承担的职务,一旦其职务所确定,就确定了他的身份。其身份确定了,就很难改变其身份。即使其岗位发生了变化,其身份仍然不变。如,一个人当了某某处的处长,不管能不能胜任,都不能变换其处长的身份。 身份管理的主要弊端:一是权责不对等;二是能上不能下,形成事实上的终身制,三是没有竞争激励机制,用人机制不活。 岗位管理:按岗位进行管理,不管人的身份。管理的重心在于管岗位,即赋予岗位相应的责权利,不管是谁在这个岗位上,都享有相应的责权利;离开了这个岗位,就不享受相应的责权利。其特点是:岗变薪变。 岗位管理的优点:一是权责对等;二是能上能下,破除了终身制;三是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搞活了用人机制。,三、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制的关系,、聘用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定义: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35号)中,对聘用制作出了规定:“事业单位与职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本意见的要求,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与工作有关的权利和义务。”聘用制度是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对原有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聘用制的显著特点之一:合同管理。聘用制的显著特点之二:变”单位人”为”社会人”。,聘用制度的基本框架,公开招聘制度:公开招聘的范围,公开招聘的原则, 公开招聘的方法,公开招聘的组织; 竞争上岗制度:竞争上岗的范围、原则方法,组织; 聘用合同制度:聘用合同的签订,聘用合同的条款, 聘用合同的期限,聘用合同的范本,无效聘用合同; 聘后管理制度:试用期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 聘用合同变更制度,续聘制度; 辞聘解聘制度:辞聘制度,解聘制度,聘用合同终止制度,辞聘解聘的法律后果; 聘用监督制度:事前监督,事后监督。,实行聘用制度的目的,“通过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国办发(2002)35号),、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制度的关系,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与聘用制度都是中共中央在2000年月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提出来的,这二种制度都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包融的。聘用制度中包含着岗位设置管理:聘用制中的“公开招聘制度”、“竞争上岗制度”,是以高位设置为前提。没有岗位的设置,就不会有公开招聘或竞争上岗。聘用制中的“聘用合同制度”,是对岗位的管理,是对上岗职工责权利的明确,同时也是对职工在工作岗位的管理。 聘用制中的“续聘”、“解聘”、“辞聘”等制度,是对职工履行岗位职责考核后的处理结果,也就是岗位管理结果的使用。岗位设置管理中要求实行聘用制 岗位设置是分解工作任务,同时明确相应的责权利。谁上岗,则由聘用制来确定。 对岗位的管理方式,由聘用合同确定。聘用合同中约定了相关的管理内容,单位和职工之间互相都要遵守,实现了岗位管理的方式。 岗位管理要求的“岗变薪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等内容,在聘用制中都能得到实现。、结论:在实行岗位设置管理的同时,必须先进行聘用制改革。,第二部分实施岗位管理的方法步骤,岗位设置管理三个阶段及时间安排,准备阶段:主要是为岗位设置管理改革的实施着准备,时间安排6月5日至7月5日 实施阶段:主要是对岗位设置管理改革进行实施,时间安排7月6日至7月31日 认定阶段:主要是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认定,时间安排8月1日至8月31日,一、准备阶段的工作,(一)组织准备,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为岗位设置管理的推进提供组织保障。1、成立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2、监督审核领导小组3、岗位聘用领导小组,(二)思想准备,1、目的:通过宣传教育,使职工能够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具备承担改革风险的能力;并能积极参与其中,形成改革的合力。 2、任务: 准备宣传材料,汇编上级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为职工的学习提供资料。 及时做好宣传工作。 3、方法: 集中学习,如传达文件,开动员会、学习讨论等; 自学,深入理解文件精神; 充分利用单位内的宣传工具进行宣传教育,为改革做好舆论宣传,形成一个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三)工作准备,1、制定工作方案:第一,制定总工作计划,为改革作出总体规划。总安排中要包含人事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方法、时间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 第二,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以指导具体的工作。 2、制定人事制度改革的工作顺序;主要解决人事制度改革内容谁先进行,谁后进行的问题。 顺序:第一,清理岗位;第二,机构编制改革;第三,竞争上岗;第四,全员聘用制;第五,分配制度改革;第六,妥善处理未聘人员;第七,建立人事工作监督机制。,二、实施阶段的工作,(一)清理岗位及人员 (二)编制岗位设置方案 (三)编制岗位说明书 (四)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五)开展岗位聘用工作 (六)签订聘用合同,(一)清理岗位及人员,目的:摸清“家底”,为设岗和聘用作准备内容:有多少岗位,为岗位的设置提供依据。人员现状,多少人员在岗,多少人员不在岗;主要摸清在职不在岗人员的情况,为执行劳动纪律提供依据。干事的情况,有多少人员有事干,多少人员没事干;主要是搞清楚每个职工承担的岗位数及完成岗位任务的情况,为岗位设置和职工竞聘提供依据。清理非编制外用工人员的岗位及其职责,为贯彻劳动合同法提供情况,也为竞争落岗的编制内用工人员提供岗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