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城市应急管理角度分析汶川大地震,资源1211,TOPIC,LOGO,目录,城市应急管理概念,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与城市经济学的关系,汶川大地震地震前后城市应急准备措施,从应急管理角度对汶川地震进行总结反思,我国应急救灾体系与日本应急救灾系统进行比较,提高城市应急能力的对策,城市应急管理概念: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应急管理和业务持续性管理、城市安全技术和产业、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应急管理是应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危险包括人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大类。首先,人的危险可分为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物的危险指威胁财产安全的火灾、雷电、台风、洪水等事故灾难;责任危险是产生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一般又称为第三者责任险。其中,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城市应急管理概念,在现代城市中,与经济高速增长、社会日趋复杂相伴随的是现代城市变得越来越脆弱,一方面是人们对安全越来越重视,另一面却是由于城市中人口、资本密度大,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都频频出现。对城市政府来讲,通过相应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来处理涉及到公共利益的危机,是政府的当然职责。正是在回应各种危机的挑战中,政府不断积累了一些危机处理的经验和方法,践行自己的职责。但是,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现代危机的爆发、影响的形式和范围都有了新的变化:突发性更强,破坏性更大,发生更为频繁,涉及的领域更广。因此,城市政府就要不断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制,提升政策能力,这已经成为对政府全面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与城市经济学的关系,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1秒(协调世界时5月12日06时28分04.1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0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5月25日10时,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 震后中国政府宣布投入一万亿元人民币进行灾区重建,2012年初时任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宣布重建完成。,汶川大地震地震前后城市应急准备措施,存在问题,汶川大地震地震前后城市应急准备措施,应急方面的不足,汶川地震后的安全管理措施:,汶川大地震地震前后城市应急准备措施,1、全面清理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立即制定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明确预案必须包含的内容,强调操作性。 2、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推进网络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通信服务水平和灾备应急能力。 3、加强停运水电站设施安全养护,排除隐患,安全度汛。,汶川地震后的安全管理措施的优缺点:,汶川大地震地震前后城市应急准备措施,优点:1、措施内容比较全面,保证了灾后安全工作又好又快地进行。 2、措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关怀,考虑到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3、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加强了震区的防灾抗震能力。 4、能够促进灾区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 5、使灾区人民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增强了灾区人民的安全感。,缺点:1、少部分群众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安全设施,应该更大程度的普及安全设施的用法。2 、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业务能力达不到安全设施管理的要求,安全设施管理面对着一定的困难。3 、安全管理措施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缺乏多部门的沟通和统一安排。4 、项目活动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缺乏灵活性。,从应急管理角度对汶川地震进行总结反思,对汶川大地震中政府应急管理不足的检讨: 1.震前预报 2.应急预案存在不足 3.缺乏应急灾情信息系统 4.各应急预案操作性不足,缺乏必要的演练 5.救援力量调配不合理,协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方面存在不足 6.缺乏对公众面对灾难的应急意识的管理。 7.缺少专业救援装备和救援训练 8.应急物资的数量和种类不足 9.缺乏保险机制 10.专家参与应急决策咨询滞后,回顾灾难发生的2008年,我国依然保持着9.6%的高速度的GDP增长汶川地震的发生虽然没有对我国总体的宏观经济态势造成明显的影响,但是从地震当地来看,地震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是毁灭性的,地震对四川造成了近8000亿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其中各类房屋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超过总经济损失的70%。 由于地震的突发性,震前毫无预兆,以及当地经济不够发达,城市应急管理机制落后。房屋方面,当地多数民居为砌体结构,老旧的房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即使是学校、医院和政府办公楼,其抗震能力也远远达不到标准,以致地震发生后,房屋倒塌不计其数,造成了4000亿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汶川大地震的应急管理对城市经济的影响,震后城市化为一片废墟,使得城市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运转,城市经济无法恢复。从现在的眼光来看,震前城市的应急管理措施几乎不存在,也完全没有应对地震的准备。然而,若是以现在重建后的建筑来应对这场大地震,可以想象,虽然地震震级高,破坏力巨大,但是房屋毁坏程度必然有极大的改观,作为避难场所、救助场所、指挥场所的学校、医院、政府办公楼不会倒塌,震后的救灾和恢复工作也能顺利展开,使得城市经济能更快恢复。,汶川大地震的应急管理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国,在长期的抗震救灾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地震应对经验及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两者比较前,先介绍一下日本大地震: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26秒发生于日本东北地方外海三陆冲的矩震级规模9.0级大型逆冲区地震,即日本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首府仙台市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属浅源地震。此次地震是日本有观测纪录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震,引起的海啸也是最为严重的,加上其引发的火灾和核泄漏事故,导致大规模的地方机能瘫痪和经济活动停止,东北地方部份城市更遭受毁灭性破坏。,我国应急救灾体系与日本应急救灾系统进行比较,日本大地震与汶川大地震的救灾制度比较: 1、报灾体系 日本地震观测机构在全国共设有332个观测点。其地震信息传输途径为:地震-监测-首相-中央防灾会议-地方各级应对。这种报灾制度保证了首相能在第一时间获知地震发生情况并做出快速反应。日本大地震发生6分钟后,日本首相就召开中央防灾会议。 就汶川地震而言,报灾程序为地震-地方政府上报-省级政府上报-中央作出反应-总理赶赴前线-就地全面部署救灾工作。汶川地震发生26分钟后,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虽然政府的反应也可谓快速、高效,但是较日本还是慢了20分钟。 2、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日本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采取的是分散方式,将应急物品储备于社区中,通常在小学的操场边上。一个储备点储藏的食物通常能够维持几千人一周的需要,并且定期更换,换下来的食品用作演习用。同时动员家庭进行应急储备,很多超市都出售专门用于应付地震的物品。 我国的抗震物资储备库是国家各级政府民政部门设置且管理的,储存在固定的地点,一旦辖区发生地震,会迅速调拨至灾区,同时知会相邻区域进行物资支援。汶川地震发生在山区,道路破坏严重,导致地震初期急需的救灾物品不能及时到达灾区。,我国应急救灾体系与日本应急救灾系统进行比较,日本大地震与汶川大地震的救灾制度比较: 3、建筑抗震度 日本政府在房屋建筑抗震性方面严格把关,日本的建筑基本法严格规定,任何工地都要保证抗震度在7级以上才能获得开工许可。还必须提交建筑物防震报告书,防震报告书必须经专家认可才能正式建设。 统计表明,汶川地震80%-90%的死亡是由于房屋坍塌造成的,其中校舍倒塌造成的学生伤亡尤为严重。我国制定的房屋抗震性设计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虽然国家标准很明确,但在执行和监管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漏洞。 4、民间志愿组织的参与机制 在日本。民众认为政府总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反应,因此民间活跃着一大批以学生为主体的志愿组织,这是日本民间防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当地居民组成的自主防灾组织与由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组织沟通联动,有效的在第一时间内参与抗震救灾。 汶川地震中,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赈灾演出,以各种方式表达对灾区的支持。但我国目前尚缺乏在救灾中有效地发挥民间组织作用的机制,主要表现在民间组织难以有效地参与一线救灾工作,与政府相关部门分工协作。所以我国需要探索引导、组织、培训民间志愿者的方式,有效地发挥官方和民间两方面的力量,最大程度抗震救灾。 。,我国应急救灾体系与日本应急救灾系统进行比较,1、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本民生 地方政府处理危机事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人民群众谋取最大的利益。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提高城市应急能力的对策,2、坚持应急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统筹研究,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同时健全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灵活、有效的社会危机管理机制。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在编制预案过程中,应该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事件发生后谁去处理、怎么处理等重点环节,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地编制预案,提高了预案的可操作性。 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镇派出所、医疗卫生等专业队伍在应急工作 3)全面提高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应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中的骨干作用,形成了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城市应急能力的对策,3、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建立领导责任体系,明确主要领导是对本单位的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领导负分工范围内的责任。2)加强工作值班、信息报送制度建设平时应加强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纪律,强化办公室值班制度。 3)建立工作预案主要通过对公共卫生类、自然灾害类、安全生产类突发性事件的诱发因素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的排查、原因分析、预测、演练、调解、处置、善后等建立具体处置预案,尽量按事件的种类、性质进行设计,制定完善专项的应急预案。 4)建立了政府应急联动系统处置突发事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地方政府各部门协同配合和共同努力,做到整体联动,不失信、不错位、不越位。,提高城市应急能力的对策,Thank you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