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0页
第2页 / 共80页
第3页 / 共80页
第4页 / 共80页
第5页 / 共80页
第6页 / 共80页
第7页 / 共80页
第8页 / 共80页
第9页 / 共80页
第1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抵制校园暴力 做一个品德优良的中学生,校园欺凌,校园霸凌(School bullying),又称校园欺凌或校园暴力,指个人在心理、身体和言语遭受恶意的攻击,且因为欺凌者与受害者之间的权力或体型等因素不对等,而不敢或无法有效的反抗。 校园霸凌的欺凌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透过对受害人身心的压迫,造成受害人感到愤怒、痛苦、羞耻、尴尬、恐惧,以及忧郁。,一般认知的校园霸凌定义,霸凌者(一个或一群人)对被霸凌者进行重复的伤害行为。 霸凌者拥有高于被霸凌者的力量,其力量包含社会权力、体力、及过当的管教权。 霸凌的范围从简单的一对一到复杂的团体霸凌,其中必然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霸凌者,以及未必每起霸凌事件皆有的协助者。 霸凌可以发生在任何人际互动的场所中,包括学校、教会、家庭、工作场所、社区等。 霸凌行为可能透过言语、肢体、集体、网络、电话、文字等媒介之行为,使被霸凌者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中(一项或一项以上)受到伤害。,教育部的定义,指一个学生长期重复的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欺负或骚扰,或是学生被锁定为霸凌对象而成为受凌虐学生,导致其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形。 具有欺侮行为; 具有故意伤害的意图; 造成生理或心理的伤害; 双方势力(地位)不对等; 其他经学校防制校园霸凌因应小组确认。,校园欺凌数据,1.台湾:初高中、职校男生遭霸凌的比率达10.3%,有一成左右的小学生每周至少被同学欺负一次,超过六成的学生表示在学校曾被同学欺侮 2.美国:每年有20%的学生遭到过欺凌,将近16万个孩子,因为惧怕同学而逃学。被欺负过5次以上的孩子,容易抑郁。华盛顿邮报10月29日讯,美国有50%的学生在校期间曾经遭到其他学生的身体虐待和恐吓。,校园欺凌数据,3法国:90的受访者认为,最近10年来,法国校园暴力愈演愈烈,61的受访者对孩子在学校里的安全状况表示担忧。 4.日本:校园暴力行为与去年相比再增1300件达到6万913件,再创历史新高。暴力事件4年连续增加,首次突破6万件。从发生形态分类看,学生间暴力行为3万4277件(同比增加1832件)占总体一半以上。对教师暴力8304件(增加184件)。 “校园暴力低龄化趋势无法扭转”。,校园欺凌原因,从家庭开始,父母对孩童的照顾若带有敌意、不负责任、冷漠,例如遗弃或施以家庭暴力,让孩童的社会互动处于负向状态,则孩童将来成为加害人的可能性会大幅提升。 其次,孩童进入小学后,在学校里受教师影响至深,因为此时孩童正处于模仿阶段。教师若选择错误的管教方式,霸凌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若同学间发生霸凌行为,而教师不加以阻止,也可能造成其他同学的错误价值观。,校园欺凌原因,孩童的人格养成与家庭生活有密切关联,家人,尤其父母,通常是孩童的第一个重要他人。 因为霸凌是一种学习行为,霸凌者通常都有攻击前科,而攻击则从模仿而来。这种模仿得自父母对待孩童的态度,采取权威、斥责、惩罚和冷漠做为管教手段的父母,其子女会产生自卑心理。这些在家中得不到关怀,甚至遭到虐待的孩童容易将痛苦加诸于他人,借此宣泄情绪或获得关怀。相对地,采取开明、关怀、宽容和温暖管教手段的父母,其子女有较多正向心理,也较不易产生行为偏差。(幸福模仿的家庭暴力案例),校园欺凌原因,在孩童入学后,学校对孩童的身心发展扮演和家庭一样重的角色,而教师又是其中与学生最密切的重要他人。教师因专业判断采取不同的管教方式,会导致“教育家”和“霸凌者”的差别。态度正向、行为积极的教师,和态度负面、行为消极的教师会教育出不同思维的学生,这些思维上的差异决定学生成为“好学生”或“霸凌加害人”。关怀和监督并重的教育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霸凌事件的发生率,排斥、放任甚至体罚与霸凌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校园欺凌者的类型,主动型欺凌者 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并且自认为老大。 比较自我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理心。 想要得到部分朋辈的认同。 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突出。 自私,不为他人设想。,校园欺凌的分类,被动型欺凌者 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则借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 看见欺凌者欺凌同学后,则嘲笑受害者。,易成为受害者类型,性格内向、害羞、怕事。 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 缺乏与朋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 有身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 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 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