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0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5页 / 共50页
第6页 / 共50页
第7页 / 共50页
第8页 / 共50页
第9页 / 共5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实验目的 1会用弹簧测力计和细线测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二、实验原理 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使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所以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 和方向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说明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三、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 (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四、实验操作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 拴上两个细绳套,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 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 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实31所示, 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 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 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的方向画直线,按 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 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 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5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 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 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6比较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F在大小和 方向上是否相同 7改变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五、注意事项 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 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在对拉过 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用;若读数不同应矫正弹簧测 力计或另换,直至相同为止 2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位置一定要 相同,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 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60100之间为宜 4读数时应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并使细绳套与 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避免弹簧测力计的 外壳与弹簧测力计的限位卡之间有摩擦眼睛要正视弹 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 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应尽量大些,5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 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 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 向 6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 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六、误差分析 1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 2读数误差和作图误差 3两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 得出的合力F的误差也越大,(2009山东高考)某同学在家中 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 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 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 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 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如图实32所示,(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各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各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 _.,解析 (1)三段相同的橡皮筋,具有相同的劲度系数,故三段橡皮筋的形变量的大小代表了三段橡皮筋承受的力的大小,故必需b、c项A、B两点固定,O点的位置则决定了三个力的方向(因绳中的力恒沿绳的方向),故必需d项 (2)最简便的方法是:更换不同的小重物,答案 (1)b、c、d (2)更换不同的小重物,(2010宁波检测)“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如图实33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实33乙所示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图乙中的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 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 否会发生变化?答:_.(选填“变”或“不变”)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解析 (1)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到的是实验的理论值,即F;直接测量得到的是实际测量值,即F. (2)细绳的作用是对结点O施加不同方向的拉力F1、F2,换用橡皮筋拉结果是一样的 (3)力的合成与分解使用的是等效替代法B正确,答案 (1)F F (2)不变 (3)B,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掌握灵活运用图象处理问题的方法,二、实验原理 控制变量法: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有两个以上的参量 在发生牵连变化时,可以控制某个或某些量不变,只研究 其中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方法,这也是物理学中研究 问题时经常采用的方法 本实验中,研究的参量为F、m和a,可以控制参量m一 定,研究a与F的关系,也可控制参量F一定,研究a与m的 关系,三、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片和纸带、一端有定滑轮的 长 木板、小车、小盘、低压交流电源、天平、砝码、刻 度 尺、导线,四、实验操作 1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盘的质量M和M,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照如图实41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 悬挂小盘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 块薄木块,反复移动薄木块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 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运动状态,这时小车拖着纸带运动 时受到的摩擦力恰好与小车所受重力在斜面方向上的分 力平衡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盘,先接通电源再 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打点 完成后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在打点纸带上标上纸带号码,(5)保持小车及车内砝码的质量不变,在小盘内放入质量为 m的砝码,重复步骤4.在小盘内分别放入质量为m, m,的砝码,再重复步骤4.m,m,m的数值 都要记录在纸带上(或表格内) (6)在每条纸带上都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标明计数 点,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算出每条纸带上的加速度 的值 (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力,根据实验结果在 坐标平面上画出相应的点若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便 证明了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8)保持砝码和小盘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依次加砝码(也需 作好记录),重复上述步骤,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 标表示小车与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在坐标平面上根据实 验结果画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就证明 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2数据处理 (1)把小车在不同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填在下表中:,由以上数据画出它的aF关系图象如图实42所示 通过aF关系图象,我们可以得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力F 成正比,图实42,(2)把不同质量(小车与车内砝码的总质量)的小车在相同力作 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填在下表中:,由以上数据画出它的am图象及a 图象,如图 实43甲、乙所示,图实43,通过am和a 关系图象,我们可以得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与质量的倒数 成正比,五、注意事项 1在实验中,小车所受的摩擦力是造成系统误差的一个重 要因素减小这种误差的方法是在长木板的一端垫上小 木块,使其适当倾斜,利用小车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 平衡摩擦力 2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一般可目测,必要时可 以打一条纸带,看上面各点间的距离是否相等,3在本实验中,由于两颗小车轮子的灵活程度可能不相 同,所受的摩擦力也可能不相等,平衡摩擦力就有困 难应该尽可能选取光滑的长木板进行实验,以减小 因摩擦而造成的系统误差 4安装器材时,要调整滑轮的高度,使拴小车的细绳与 斜面平行,且连接小车和砝码盘应在平衡摩擦力之后,5为使所作的aF图象和a 图象趋于精确,每个图 都要求至少取5条以上的纸带取一条纸带时,要同时 在纸带上记录相应的小车受的拉力和小车质量的数据, 并编号填表 6描点作图时,应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直线上,其余的点 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舍去个别误差较大的点,7改变小车的质量或拉力的大小时,改变量应尽可能大 一些,但应满足砝码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 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一般来说,砝码盘和盘内砝码的 总质量不超过小车和车上砝码总质量的10%. 8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应遵守天平的操作规则,六、误差分析 1摩擦力平衡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测 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 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本实验中用小盘和盘中砝 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 要小于小盘和盘中砝码的总重力),存在系统误差,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按实验要求安装好器材后,应按一定步骤进行实验,下述操作步骤的安排顺序不尽合理,请将合理的顺序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填字母代号),A保持重物的质量不变,在小车里加砝码,测出加速 度,重复几次 B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重物的质量,测出加速度, 重复几次 C用天平测出小车和重物的质量 D平衡摩擦力,使小车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 E挂上重物,放进砝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放开 小车,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F根据测量的数据,分别画出aF和a 图线,解析 利用控制变量法和逐差法分析纸带求加速度,最后处理实验数据,合理的操作顺序应为DCEABF或DCEBAF.,答案 见解析,(2009江苏高考)“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 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实44甲所示,图实44,(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F的关系图象,图实45,(3)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通过原点 请说明主要原因,解析 (1)a m/s2 0.16 m/s2或a m/s20.15 m/s2. (2)如图实46所示,图实46,(3)小车、砝码盘和砝码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而表中数据漏计了砝码盘的重力,导致合力F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aF图线不过原点,答案 (1)0.16(0.15也算对) (2)见解析 (3)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