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针结合五行宫、徵调音乐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 床观察 2008级针推七年制 全希卓 治疗失眠的针灸方法 前言 失眠的发生率,每年都在攀升。2007 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4 个国家 15 个地 区的 25916 名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27% 的病人有睡眠方面的问题。 失眠及其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使机体长期处于能 量和营养消耗的状态。 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 人类的睡眠时间愈发缩短, 睡 眠质量亦降低 , 这种不健康的状态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故提高睡 眠质量 , 改善治疗失眠的手段变的极其重要。 针灸治疗失眠的历史 针灸疗法历史悠久 ,黄帝内经中对不寐一类的病证的针灸疗比药物治疗 更丰富。它结合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以及相兼病证等,确定其相应的治则或治法。 如素问刺热中对肝热病引起的(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提 出了 “刺足厥阴、少阳”,以泻其热邪。灵枢热病对于热病引起的(嗌干 多饮,善惊)卧不能安,提出“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即刺肉分,用九 针中的第六种针 (员利针 ), 在五十九个治疗热病的与肌肉有关的穴位上施针。 灵 枢癫狂对于狂证引起的少卧不饥等,提出了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苦下、 少阴等处的穴位,选其充盛者针刺出血。 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对于不寐一类的病证, 在卷十二列有“目不得眠、 不得视、及多卧、卧不安、 不得偃卧、肉苟诸息有音及喘第三” 一篇,与内经 相比甲乙经 则进一步扩大了不寐病证取穴的数量和范画,还分列可用于治疗 不寐的隐白、太白、厉兑、太溪、肺俞、隔俞、期门、太冲、阴陵泉、太渊、天 府、辄筋、章门、三里、攒竹、膺窗等多种俞穴,极大地丰富了不寐一类病证的 针灸治疗内容。 宋代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 ,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等均在针灸治疗 不寐方面有着各自的突破与发展。建国以来,广大针灸工作者对不寐证进行了大 量的临床治疗与研究, 或致力于针灸的辨证分型取穴治疗研究,或致力于某些具 有特殊治疗意义的腧穴的研究与发现,或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取得 了许多积极成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针灸器具和针灸理论研究 的进步,针灸疗法在现代临床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在治疗方面,既有传统的毫针、 三棱针治疗, 还创造性地在古代浮刺、 毛刺方法甚础上发展起来的梅花针、蜂针 疗法,还有结合药液以及电、磁等现代物理手段发展起来的水针、电针、磁疗及 磁针疗法,更有结合外科手术疗法而形成的埋线与埋针疗法等。在针刺部位的选 择上,除肢体取穴外, 更有结合现代全息医学研究成果而逐渐形成的耳针、头针 和眼针等特定部位的针灸疗法,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不寐证针灸治疗的内容。 目前国内针灸治疗失眠的进展 1、头针治疗 刘正华 1 以神庭、本神、四神聪治疗失眠症60 例, 并按心脾两虚心肾不交 , 痰热内扰 , 心胆气虚 , 肝气郁结等型加减 , 以提插拾转手法为主。体针根据病人病 机,得气后行针补泻。有效率达到97.91%,结果显示有一定效果。郑成哲 2 根据 中医脑髓学说 , 采用调理髓海的方法 , 取穴: 百会、风府、风池、头维、太阳、上 印堂。刺法 : 患者安静仰卧或坐位 , 取印堂 , 常规消毒 , 医者立于患者头前 , 拇指、 食指持 28 号 1 寸毫针 , 向下斜刺入骨膜中5 分左右 , 针感为拘紧、沉重感 , 留针 30 min, 不行针。其它穴位常规刺针法。上述治疗隔日1 次, 每周 3 次,6 次为 1 疗程, 一般治疗 23个疗程统计疗效。治疗 20例 23个疗程, 显效 15 例, 占 75%; 有效 2 例, 占 10%;无效 3 例, 占 15%,总有效率为 85% 。 2、体针治疗 凌氏 3 根据失眠的病因病机 ,从脏腑辨证入手, 针刺使机能协调平衡。 针刺取 百会、神庭、安眠、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为主穴。杨氏等 4 以子午流注 法辨证取穴治疗失眠,根据管氏子午流注环周图推算穴时日,定时取穴。宋 玉华等 5 用平衡针灸治疗失眠。对于失眠症状的均有一定效果。刘博 6 按经络辨 证, 补阴跷之照海 , 泻阳跷之申脉 , 治疗顽固性失眠 40 例, 痊愈 28 例, 好转 12 例。 3、电针治疗 陈丽仪等 7 采用高频电针印堂、神庭为主,配合辨证取穴,对失眠进行了短 期疗效的临床验证, 并与传统针灸法进行对比观察,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彭 冬青等 8 采用电针风池穴为主治疗失眠,对照组行单纯针刺治疗。电针治疗失眠 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刘大平等 9 采用电针头部穴位为主治疗失眠症主穴:百会、 印堂、 太阳 (双) 、 安眠(双) ,并结合辨证取穴,连接针疗仪百会和印堂为一组,双侧太阳为一组, 双侧安眠为一组。结论是电针头部穴位为主治疗失眠疗效显著。 4、耳穴治疗 高亚莉 10用耳穴(以神门、心、皮质下、脑点为主穴)治疗失眠症 60例。 先用探穴针探测穴位, 取其痛点, 再在耳穴疼痛点处贴压王不留行籽。结果显示 有一定疗效。 5、穴位注射 王全权 11 应用剌五加注射液,注射申脉、照海两穴位,配合电针安眠、太 阳,显示结果优于西药治疗。 刘芳琴 12 在三阴交、风池穴位注射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顽固性失眠。有效率为93.7%显示有效。 6、梅花针治疗 吴超等 13采用三棱针头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失眠症。取百会、大椎、神庭、 印堂穴, 常规消毒后用锋利的中号三棱针刺破相应血络,深 2-5mm , 泻血 0.5-1ml 。 结果有效率达 95.0%。 7、温针灸 范郁山等 14采用百会、足三里、内关、三阴交温针灸治疗失眠 37 例,其中治愈 26 例,有效 9例,无效 2 例,有效率为 94.59%,与体针、耳针结合治疗组对照 有显著性差异。王华美 15 治疗 54 例失眠,除手法按摩外,再针刺关元、大椎、 足三里、三阴交,将1.5 cm 长的药用艾条小段插在针柄上点燃。每段为1 壮, 每穴灸 23 壮,使药力循针内传,再用药用艾条在百会上进行手拿悬灸15 min 以温热为度,总有效率达96.30%。 8、综合疗法 近年来应用针灸配合其它疗法治疗失眠的报道颇多,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 果。王孝艳等 16 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不寐38 例,治愈 21 例,好转 16 例, 无效 1 例,总有效率 97%。丁宇婷 17 运用针刺加耳穴贴压小磁珠治疗失眠症50 例。结果:治愈42 例,有效 8 例,无效 0 例,总有效率 100%。张颖新等 18用 针灸配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158 例失眠患者, 痊愈 91 例,好转 61 例,无 效 6 例,总有效率 96.2%。张淇峰 19 采用针灸配合认知疗法治疗失眠,通过认知 理论改变患者对睡眠和失眠的认知信念及态度偏差,使患者了解有关睡眠的基本 知识,减少不必要的预期性焦虑反应, 矫正患者由失眠引起的不良情绪与行为以 达到治疗目的。总计治疗失眠患者97 例,临床治愈 31 例,显效 37 例,有效 22 例,无效 7 例,显效率 70.1%,有效率 92.8%。何键铭等 20 分别采用心理和针灸 综合治疗 (治疗组 )36 例和单纯应用针灸治疗 (对照组)36 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 1 个月后,治疗组治愈15 例,显效 18 例,有效 2 例,无效 1 例, 总有效率 97.2%;对照组治愈 6 例,显效 12 例,有效 12 例,无效 6 例,总有效 率 83.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果表明心理治疗和针灸综合治疗对 失眠的治疗效果较单纯针灸治疗提高。吕明等 21 采用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失 眠(心脾两虚型 ),将 92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推拿组 )和对照组 (针灸组 ), 分别施治,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 x2检验,P0.01。 结论: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失眠(心脾两虚型 )疗效显著。王华兰等 22采用艾灸 配合捏脊治疗失眠症。治疗组62 例,取双侧涌泉穴和足三里穴,艾灸后,在长 强穴至大椎穴行捏脊法。对照组40 例服用中药酸枣仁汤加减方。结果:治疗组 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经统计学处理,艾灸组疗效明 显优于中药组 (x2=10.7832,P0.01) 。王俊玲等 23采用针刺、耳压、推拿综合治疗 失眠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 240 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对比观 察。治疗组运用针刺、耳压、推拿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安定、谷维素 治疗。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8%, 对照组为 73.3%,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结论:针刺、耳压、推拿综合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镇静药物安定。 小结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各医家采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有目共睹,并且每年 学术杂志上亦有大量的相关文献发表,临床报道的治疗有效率普遍较高。治疗的 方法可谓层出不穷, 其中传统的体针辨证取穴法仍为主要手段,常用穴位如: 百 会、神门、风池、三阴交等。近三年来随着耳穴贴压、电针、梅花针等特殊疗法 的广泛应用, 效果亦得到明显提高。 目前,临床报道综合疗法的疗效要高于单一 疗法,所以采用针灸配合其它疗法的治疗手段日趋多样,如针灸结合穴位注射、 耳穴贴压、认知疗法、心理疗法、推拿等。但是,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疗效评估 体系, 因而缺乏判断客观反映疗效的正确方法,使其治疗的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 今后学界若能重视临床流行病学DME 的普及和应用,制定出规范化的临床研究 设计方案及统一的疗效评估体系,将对于解除患者的失眠之苦, 继承和发扬中医 针灸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1刘正华 .针刺头三神穴治疗失眠60 例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2)5. 2 郑成哲 ,刘志顺 .针刺调理髓海治疗顽固性失眠20 例J.针灸临 床杂志 ,2002,18(8):7. 3凌丽 ,薛金伟 ,指导东贵荣 .脏腑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失眠35 例J.中国民间 疗,2005,13(7):11. 4杨梅 ,刘芳 ,段晓蓉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 志,2003,15(4):321-322. 5玉 华 , 孟 凡 欣 .平 衡 针 灸 治 疗 失 眠 症106 例 J. 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2007,9(6):165-166. 6 刘博.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40 例临床观察 J.中国民间疗法 , 2001,9(7):11. 7陈丽仪 ,郭元琦 .不寐证针灸治疗新思路 J.针灸临床杂志 ,2004,20(10):21 8彭冬青 ,董玉喜 ,王秋红 .电针风池穴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 程教育 ,2008,6(12):1492-1493. 9刘大平 ,张铁.电针头部穴位为主治疗失眠症60 例临床观察 J.中国民康医 学,2010,22(13):1704. 10高亚莉 .耳穴治疗失眠症60 例J.实用医技杂志 ,2007,14(29):4108-4109. 11王全权 ,陈海林 .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失眠症40 例疗效观察 J.上海针灸杂 志,2003,22(2):27-28. 12刘芳琴 .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失眠80 例J.中国民间疗法 ,2003, 11 (1): 19. 13吴超,戴衍.棱针刺丝络治疗失眠 J.中国康复 .2004,19(2):118. 14范郁山 ,姚春.温针灸法治疗失眠37 例J.陕西中医 ,2003,24(2):164. 15王华美 .手法、温针灸治疗失眠症546例J.四川中医 ,2003,21(8):85. 16王孝艳 ,薛素芬 ,车艳.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不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