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 *市市* * *镇镇农农村村基基础础设设施施建建设设与与管管护护机机制制创创新新实实施施方方案案2目目 录录一一 *市市*镇镇村统筹改革试验基本情况镇镇村统筹改革试验基本情况3 31 相关领域的基本情况.32 必要性 53 前期准备情况 6二二 总体思路总体思路7 71 指导思想 72 基本原则 73 总体目标 84 主要任务 8三三 改革试验主要内容改革试验主要内容10101 改革试验主要内容 .102 进度安排 .13四四 重点配套建设项目重点配套建设项目14141 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进度 .142 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15五五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616六六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1818七七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1 19 91 1、 *市市*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创新基本情况创新基本情况1.1.相关领域的基本情况相关领域的基本情况*镇是*市“两型”社会重要的增长极,是*市“六个两”战略中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创新试验区” ,是*省*市工业重镇。*镇地处江淮丘陵,西濒*,东临*水库,北连*,南接*。位于*市西部边陲,316 国道、*铁路穿境而过,濒临省五大水库之一的*水库,是*市中心镇和两大工业经济带之一。全镇下辖 1 个社区和 14 个行政村,总人口 43428 人,国土面积 97.3 平方公里,耕地 18836 亩,水面 12707 亩。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市相关部门及*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以来,*镇落实城乡统筹方略,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了发展环境,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培育了新型农民,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民对近几年农村建设予以高度评价,同时也强烈呼吁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建设力度,早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1.11.1 现状现状1.1.农村道路硬化。农村道路硬化。*镇乡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 ,但只是通到了村口,但多是村集体利用集体积累进行建设的,因此存在标准低、质量差的问题。进行新农村建设以后,*市政府重点支持了试点村、整体推进村路面硬化,100 公里路面硬化后,农民的出行条件开始得到改善。2.2.安全饮水。安全饮水。经过四年的努力解决了 2 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还有 2.34万人饮水困难。3.3.水利建设水利建设。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大力开展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重点兴建了一大批渠道、塘堰和堤坝,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水利水库工程体系。4.4.垃圾处理垃圾处理。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启动,计划逐步将管理范围向农村地区延伸。2011 年提出垃圾无害化处理后,41.1%农村的垃圾实行集中转运到镇垃圾处理场填埋,其余为随意堆放。1.21.2 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1、一些村村通道路还未硬化,有些已硬化路面破损严重。有 10%的农村主要道路、20%的农村次要道路没有硬化;硬化过的路面,有 64%的主要道路、49.8%次要道路路面有破损。道路硬化后缺少绿化。还有 70%的村村通道路没有实现绿化。2、镇区饮水管网老化问题严重。运行 10 年以上且老化的管网达 10km,存在压力不足、 “跑冒滴漏”的现象。同时尚有 2.3 万农民没有饮用自来水。3、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低,工程配套差,亟需更新改造。*的水利工程,绝大多数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财力物力和科技等因素,普遍存在着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等问题,特别是“两工”取消后,许多地方的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过去的“冬春大干”变成了“冬闲春眠” ,长年失修失管,淤积老化严重,许多已不能发挥正常功能,严重影响农业生产。4、部分农村垃圾消纳问题严重。目前没有专职保洁员或兼职保洁员,垃圾填埋场建设还相对滞后,现有垃圾填埋场存在运输距离远、成本高的问题。5、长效管理滞后。由于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费用问题还没有解决,造成一些设施建好后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2.2.必要性必要性5中央已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此,积极探索以公共财政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农村公益性基础建设与管护新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2.12.1 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使财政投入成为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使财政投入成为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投入主体。施的投入主体。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城市公益事业政府办,农村公益事业农民办”的严重不合理局面,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因此,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必须构建起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出台一些有利于社会合力兴办农村公益事业的政策措施,使城乡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同步发展。要以尽快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为重点目标,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税制的要求,逐步统一城乡税制,以税惠农。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比重,并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向农村倾斜,使公共财政成为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主体。2.22.2 建立农村公益性基础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农村公益性基础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农民及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公益事业,促进农村公益性基础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帮扶、农民自愿、社会捐赠、民主管理”的方式,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发展基金。基金的来源除了财政划拨外,还可建立社会团体捐助、企业赞助、个人捐助等多渠道的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基金。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制定和完善企业、团体和个人捐赠农村社会事业的政策,扩大捐助农村社会事业的规模,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筹集资金、设备。2.32.3 加强项目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项目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近年来,对农村的投资渠道比较多,也比较分散,且投入的资金都有非常明确的方向,建议根据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对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集中建设资金办大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62.42.4 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要积极培育新形势下农村公益事业新的发展主体,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民间力量在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中的作用。逐步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体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定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积极进行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支持个人及社会组织投资农村公益事业。一是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对现有农村公益事业的基地、设施、资源大胆拍卖,租赁、转让、股份制承包,明确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二是探索中小型公益事业建设和管理使用的市场化、民营化,增强造血活力和功能;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企业,开辟财源,增加积累,增强实力,提高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能力。2.52.5 建立长效的管护机制,充分发挥项目的社会效益。建立长效的管护机制,充分发挥项目的社会效益。随着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加快,加强管理与维护的问题日渐突出。特别是在目前乡村两级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欠发达农业地区,村级基础性公益事业管理、维护方面的资金缺口比较大,光靠“一事一议”筹措管理资金还很难一下子解决问题。必须建立长效的管护机制。一是在部分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要明确安排一部分资金作为后续管理资金,同时,地方政府和村级组织还可筹措一部分资金,把这些资金捆到一起,做为管理基金使用,专门用于只能投入、不能产出的村级公益项目管护。二是明晰产权主体,分清管护责任。 “有人建、无人管”主要原因就是产权不明晰,因此,对部分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在投资的同时,尽可能事前确定产权主体单位,实行行业管理和村民自治管理相结合,配套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并引入市场机制,保证工程持续、长久使用。3.3.前期准备情况前期准备情况为了进一步落实*市“两型”社会三年计划纲要,推进*镇农村基础设7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创新建设,中共*市委 2011 年 3 月 14 日在*镇召开镇村统筹建设现场办公会,*镇制定了详细实施计划,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市直各部门对口支持的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二、二、 总体思路总体思路1.1.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可持续发展,强化政府职能,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强化农民主体地位。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为目标,科学有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把*镇建成宜业、宜居、宜旅城乡统筹的生态型新镇。2.2.基本原则基本原则2.12.1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公共财政的投向和结构,与区域功能定位相结合,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人口变动、区域发展现状等因素,统筹确立农村建设的重点和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倾斜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逐步使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与全市城镇化进程相协调。2.22.2 规划先行、分类推进。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进行建设的农村必须先行编制农村规划,并按规划安排建设项目,推进中坚持”先重点、后一般,先地下、后地上,缺什么、补什么“的方针,广泛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针对不同农8村、不同特点、不同建设需求,有计划分类指导,按标准分类推进,并实现集约、节约、环保、安全、高质量的建设。2.32.3 部门联动、政策集成。部门联动、政策集成。市、镇两级政府要建立高效运行机制,搭建工作平台,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通过选项聚焦,将分散的资金集成使用,努力实现资源整合、成果共享,形成共同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工作格局。2.42.4 尊重主体,分级负责。尊重主体,分级负责。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在农村建设中,从规划设计、建设项目确定、工程建设、工程监督、建后管护等,通过村规民约等制度设计,让农民全过程参与,在参与中增加收入、享受建设成果,同时培养责任意识。2.52.5 建管同步、机制创新。建管同步、机制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突出实效,建管同步,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紧扣管理环节,以利益为纽带,创新体制机制。工程建成后,及时进行产权移交,明确管理主体,确立管护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实现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促进可持续发展。2.62.6 培育产业、富裕农民。培育产业、富裕农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要解决好农村环境改善问题,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又要营造好农村创业条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与发展农家乐、农村休闲观光旅游、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农民庭院经济紧密结合,拓宽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互动。3.3.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为农民提供便捷、安全、高效、全覆盖的公共服务。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均衡发展。逐年增加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9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到 2014 年,基本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与城镇相适应。基础设施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建立起以需求为导向,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农村基础设施服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4.4. 主要任务主要任务4.14.1 农村道路农村道路农村未硬化道路要基本实现硬化,破损严重的路面进行大修,局部破损路面进行修复,增添减速板和标志牌。完成硬化的道路两侧要基本实现绿化。4.24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