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目标 1、我能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处理,能简单地综合运用所给信息。 2、我能自拟作文题目,并能有条理、有中心地根据所筛选的材料进行习作练习。 3、在整合材料进行习作联系时,能有自己的创意,具有有创新意识。,端 午 节,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等;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Duan Wu Jie,作为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五月五,是端午。 插艾叶,戴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儿歌,艾叶和菖蒲,香囊,粽子,长命缕,赛龙舟,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秭归县人,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Qu Yuan,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代表作: 离骚九章九歌天问,Qu Yuan,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受奸臣陷害,被放逐汗北。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Qu Yuan,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Qu Yuan,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喝雄黄酒,画“王”字,端午节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得不得了,跳下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我爱吃粽子,爱过端午节,爱享受节日的气氛!,学习目标 1、我能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处理,能简单地综合运用所给信息。 2、我能自拟作文题目,并能有条理、有中心地根据所筛选的材料进行习作练习。 3、在整合材料进行习作联系时,能有自己的创意,具有有创新意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