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章 德育,第十章 德育,一、德育概念,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活动,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大领域。 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是形成人们一定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的教育。,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形成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的教育,品格、意志、性格等的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二、德育功能,通过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使学生形成一定经济思想和经济道德,传递和维系规范形态的文化,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个体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德育的文化功能,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积极人生态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哲学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观和环境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际关系理想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人生抱负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修身之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治学之法,德育的个体功能,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三、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过程。,三、德育过程,三、德育过程,(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全面性 多端性,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个体道德发展需求,现有道德发展水平,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受教育者品德发展水平,内部矛盾,外部矛盾,基本动力,基本矛盾,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是道德主体的养成过程 任何人都首先是社会道德的接受者,但不是被动地接受道德灌输,机械地模仿指定的榜样,盲目地崇尚既定规范,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自主选择,把社会要求变成自主性、自律性的内在要求。,3.德育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在活动和交往中评价和检验一个人品德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和交往。,教育主题:“知恩感恩,懂回报” 1.利用晨会课了解三八妇女节的来历和了解世界著名女性的事迹。进行感恩父母的专题教育,让学生真正体会父母的辛苦与劳累,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激之心。 2.为妈妈(长辈)庆祝一次节日,懂得感恩,用行动回报母亲和长辈。 开展孝敬母亲的“五个一”活动: 给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 给妈妈倒一杯贴心的茶; 帮妈妈做一件家务事; 为妈妈洗一次脚; 为妈妈剪一次指甲。,3.完成一份特殊的答卷“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妈妈” 学校大队部给每位队员下发一份问卷,通过回答 “妈妈的生日是那一天?妈妈属什么? 妈妈最爱吃什么?妈妈每天做几小时家务?”等问题,触动孩子主动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妈妈,明白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付出,懂得心怀感恩。 各班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时间,组织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妈妈,交流自己答卷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4.根据各中队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一次主题中队活动。 5.感恩征文评比。学校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四、德育原则,(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 (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并行 (三)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四)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相结合(因材施教原则) (五)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六)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纸上谈兵” 陶行知:小孩子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等等。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是实践。知,是知识,学习理论知识。陶先生强调“亲知”,而不仅仅是“闻知” 。 学生的道德认识大都来自前人的道德经验,理论联系实践是十分重要的。,贯彻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原则要求,1.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 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政治理论、道德认识、行为标准去分析、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言行。 理论学习联系实际的方式很多,如引导参观、访问等。 2.注重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品德 德育要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只有在多次的社会活动和道德实践中,才能激发出对遵守道德规范的积极态度和深厚情感。,(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含义 贯彻要求: 1.爱护学生 2.尊重信任学生 3.严格要求学生与众不同的耳语测验,马卡连柯(18881939),尊重信任学生,马卡连柯从来不把失足青少年当作违法者或流浪儿看待,而是看作具有积极因素和发展可能的人。 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谢苗卡拉巴林 高尔基工学团 (对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 马卡连柯运用尊重信任,激起了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童的自尊感,把他们从自暴、自弃、自卑、失望和堕落的深渊中解救出来;使他们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追求的火光。,(三)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含义 贯彻要求,1.正确评价,客观对待学生的优缺点 2.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 每一名学生心中都住着一个“好孩子” 3.教会学生自我评价,进行自我修养 教师的职责是要点燃学生生命中理想和希望的火炬 要教他们该怎么做,成为什么样的人,(四)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相结合 (因材施教原则),含义 贯彻要求 1.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了解一般学生,了解个别学生 了解年龄特征,了解个体差异 了解现在情况,了解过去情况 2.根据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教育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良行为采取合适的方法 一道激起心灵震撼的选择题 3.结合年龄特点和时代特征 德育要研究每个年龄阶段的特点 不同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受不同社会现实的影响,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贯彻要求,1.建设优良集体,形成集体凝聚力和影响力 2.通过集体教育个人,通过学生个人成长影响集体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相结合,第十章德育思考题,一、单选题 1.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基础,( )是关键。 A.知、情 B.知、行 C.意、行 D.知、意 2.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原则。 A.疏导 B.因材施教 C.导向性 D.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4.孔子提出了“力行而近乎仁”这一观点,它所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德育不单单依靠学校教育的力量,还要联合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这体现了( )德育原则。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 )德育原则。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句名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8.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9.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 )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二、简答题,1.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2. 简述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三、材料分析题,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于是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出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上学了。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分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