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能够大致阐述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涵与“诗人修养说”,以及郑板桥“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观点。2、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在较深层次上解读鉴赏诗词作品的能力,增强审美体验。3、培养和提升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建立在广泛的联系中而不是孤立静止地去学习文论的基本。说明因为课文由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与郑燮板桥题画三则组成。考虑到二者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能力。 决定将前者作为课堂师生详解讨论的内容,而后者设置成为课后实践操作练习。一方面可以让课堂教学更为紧凑,形式更为多样; 同时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能结合实例阐述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涵与“诗人修养说”,了解古典文论的解读方法。难点:迁移学习,在学习王国维文论基础上,自主学习郑板桥文论三则,形成深层次解读鉴赏诗词作品的能力。说明关于王国维的“境界说”内涵,应该有三层含义,其一、“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其二、情景尚“真” ,崇尚真是王国维的一贯思想;其三、“真情感”、 “真景物”需要真切鲜明的表达。同时,境界从更小的范畴,又可以划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大境界”与“小境界”等等。我们这里选取的文段,主要侧重的是从作者的角度,包括作者的感受、作者的表现角度来讨论作品境界的创造,并且还分析了关于作者本身的修养与其所创造的境界之间的关系。鉴于此,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从而学会以下方法培养自身能力,是比较重要的。 首先,将一些看似零散的语段进行理解、综合分析后,能够提炼出其观点;其次,是能够将所提炼出的观点,作为自己鉴赏作品的指导;其三,是将阅读文论的方法与能力进行同类阅读的迁移,这是难点所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设计学案 1 、要求学生课前阅读人间词话七则选文,并查阅及熟悉本课文所引词作。2、这七则语段看似零散地从人间词话中选取出来,是否具有中心论题?假若是的话,请归纳中心论题, 并厘清语段间的关系。1、 课前查阅王国维资料、阅读人间词话 七则选文,并熟悉本课文所引词作原文。2、 同学间交流读书成果,对于所选文论所能反映的王国维的观点及其内涵形成初步认识。1、通过学习前预习任务的布置,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材料的意识与能力,并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引。2、相互间的交流, 通过个体差异性的体验,促进学生对自身长处与缺陷的认识。并对他人成功之处加以借鉴。设疑导学整体把握1、要求学生提炼概括人间词话七则的中心论题2、要求学生根据中心论题,厘清语段间的关系,并用简练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述。(参考答题:1、中心论题在于“境界说”与“诗人修养”两个。2、第 1-3 语段就王国维标举的“境界” 内涵及其分类进行了阐述。其中第 2 语段对境界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第1、3 语段分别就境界中的“有我无我之境”及“大小之境”进行举例分析。第 4-7 语段就作家本身的素质修养、观察生活的能力与方式表述了自己的意见诗人个人的修养也作用于其作品的境界。)1、默读所有语段2、根据课前预习,在课堂中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提炼概括中心论题3、结合自己对所选七则文论的理解,阐述各语段与中心论题之间的关系。1、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综合分析能力。2、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简明扼要,思路清晰的训练。深入研读,把握内涵之一:“境界”1、请学生熟读第二语段,分析后回答:这里“境界”的内涵有几层含义?2、请学生结合诗句分析第一语段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分根据是什么?“有我之境”是不是指感情个性鲜明强烈的境界?同样“无我之境”是不是指不带作者任何主观感情与个性特点的境界?理由是什么?(结合秦观 踏莎行郴州旅舍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句作具体示范分析)仔细品读“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一句,表达的含义是什么?3、请学生阅读第三语段并回答“不以是而分优劣”中的“是”指代何物?为何不以“是”分优劣?4、请学生结合三个语段的分析,综合整理后,给予王国维的“境界说”一个相对完整综合的概述。 1、学生熟读,并运用圈划评注的方式写出自己对“境界”内涵层次的理解,之后可以进行小组的讨论。最后进行总结性发言。2、在三个问题的引导下,对境界的分类中“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涵义,进行正确的理解。并可以进行口头条理清晰的阐述。3、思考并回答,为何境界不以大小而分优劣4、 在综合三个语段的分析后,对王国维的 “境界说” 的内涵及分类进行相对综合的概述。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深化学生的阅读认识。2、培养学生对于关键词语的敏感度3、仍然注重学生分析材料、综合材料的意识与能力的发展。4 基于语言概述能力培养的需要5 帮助学生建立联系的观念进行文论的学习。实践运用要求学生根据王国维的“境界说”鉴赏李煜浪淘沙的意境。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运用所学知识,对李煜的浪淘沙意境进行鉴赏。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利用所学内容,更深层次解读鉴赏诗词作品,增强审美能力。深入研读;丰富内涵之二:“诗人修养”与境界请学生整体性朗读第47 语段, 概括四个语段, 分别是从哪几个角度入手,探讨诗人的修养问题?提示要点:为何王国维认为周介存颠倒黑白?理由何在?人生三境界之说,在王氏的文学小言、 人间词话中稍作修改,并被作者本人反复引用。可见是其得意之作。它强调的三境界其实反映了作者对什么的重视?“入乎其内” 、 “出乎其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在启发与思考过程中能够领悟到:其一,在于诗人的人格与真切,以及成长的阅历与性情。其二,在于强调后天修养的必要性。其三,在于具体的技巧性的培养其四,很为重要的是作家对于现实生活的态度与“能入”与“能出”。实践运用引入李煜虞美人与高二曾经学过的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二词。请学生二选一,讨论分析,诗人的修养与其作品境界之间的关系。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首词作从诗人的修养与其作品呈现的境界二者之间关系的角度,进行作品赏析。在实践运用中,体会名家在实践与历朝历代的累积淘洗中所积累的理论精华。并学会迁移。拓展总结深层理解要求学生朗诵七则文论,在读中,进行整体的回顾与体味。朗读七则文论,在读中进行体味与回顾。1、运用朗读反刍。使学生在读中对王国维的观点进行更深层的理解。2、希望对学生自行深入阅读研究文学作品起到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的作用。阅读迁移郑板桥题画三则1、要求学生,运用分析人间词话七则所学方法,对郑板桥的文论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简要概括郑板桥三则文字的主要观点。2、对学生进行关键问题引导(1)阐述文中“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中“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具体含义。(2) “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中这个“道理”指的是什么?3、举一反三:郑板桥所说的“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道理不限于绘画,请另举例说明。4、体会郑板桥题画三则语言表达的美感1、尝试进行独立的资料整理与分析,并抽象概括出三则文字的主要观点。2、 (1)挖掘自身对语言的敏感能力,培养自己的质疑能力。(2)在自身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参照老师提出的关键问题引导自身对语段的深层理解。3、进行理解与联想,在自身积累的知识与经验中,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举例。4、学会发现、 体会并欣赏每则文论不同的语言特点。本课节选的文论十则,用同一方式进行教学过于雷同。将部分设计成实践练习形式,可以改变课堂节奏与形式。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论的方法与能力,实现同类迁移。思路点拨教师也可选取一组具有代表性与一定共性的诗词作品,这组作品最好能契合课文所选取的文论十则。首先,让学生尝试自己对这组作品进行文学批评的实践,在实践中初步感知进行文学批评的方法与角度。再通过小组间成果的相互交流与讨论形成一定的共识与不同的意见。最后结合课文所选的文论十则,赏析名家是如何进行文论创作的;通过对大家的文论著作的学习,从而更好的理解文论的精要之处。这一教学思路中,更能给予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关键之处在于教师所选作品的精当与对课堂生成的掌控能力。练习举隅迁移能力训练王国维人间词话说: “严(羽)沧浪诗话谓: 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王士禛)所谓神韵,尤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为何标举“境界”就能“探其本”呢?请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试论王国维的“境界”说与严羽“兴趣”说和王士禛“神韵”说的异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