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 数字测图与 GPS 实习 实习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地点:武汉大学信息学部 班级:14 级地信 2 班 组号:第 2 组 姓名:李一丹 学号: 2014301110126 教师:邢诚 章迪 2016 年 01 月 04 日至2016 年 01 月 23 日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目录 一、技术总结 1.概述 2.技术执行情况 1)实习依据 2)水准测量 3)图根控制测量 4)碎部测量 5)数字地形图编绘 6)GPS RTK 地形图碎部数据采集 3.测量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 二、实习总结 附录 1 四等水准点点之记 附录 2 四等水准测量 i 检验记录表 附录 3 四等单一闭合水准路线高程计算表 附录 4 导线点之记 附录 5 三维图根导线控制点成果计算表 一、技术总结 1.概述 本次数字测图课程的实习包括水准仪i 角测量、单一闭合水准路线高程测量、图根导线 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数字地形图编绘、GPS RTK 地形图碎部数据采集,为期3 周,地点为 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实习目的为要求掌握全站仪与S3 水准仪的使用,小地区(即校园内 150*150 范围内)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图根导线测量和碎部测量)方法和数字成图软件的使 用, 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要求和作业流程以及学习相关测绘流程和熟悉实习内容的有关技术 规定和要求。 本次实习以小组形式分配任务,实习内容有:各小组完成一条约1km 长的闭合水准路 线的四等水准测量;测绘1:500 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完成GPS RTK测图任务;可根据个人 能力对各种计算进行编程。 本小组已基本完成所有实习内容,包括单一闭合水准路线高程测算与计算,图根控制测 量及计算,碎部测量,地形图绘制与GPS RTK 数据采集,并掌握了解相关测量与计算方法。 2.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1)实习依据 本次实习所依据的规范有: 1:500 1: 1000 1:2000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1:500,1: 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6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 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2)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师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水准视线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 点的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在实习中,具体操作过程包括水准仪i 角测量和单一闭合 水准路线测量。相关仪器有:S3水准仪一台、脚架一个、水准尺一对、尺垫两个。 a)i 角检验 i 角误差是水准仪的仪器误差。望远镜视准轴和水准管轴都是空间直线,如果 它们互相平行, 那么无论实在包含视准轴的竖直面上的投影还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都应该是平行的。对竖直面上投影是否平行的检验成为i 角检验。 我们所采用的i 角检验方法为AI1BI2的方法即方法二。检验i 角所需器材有: 水准仪一台、脚架一个、水准尺一对、尺垫两个。我们在操场上平坦的空地上选定 适当距离的两个点A、B,首先在A、B点在尺垫上立尺,安置水准仪于A、B的中 间,使两端距离相等。此时利用水准仪读数读取水准尺的黑面上中下丝,得到正确 的高差 hab,然后将水准仪置于两点的任一点附近,例如在B 点附近。这时由于距 离不等,在测得的高差hab 中将有 i 角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到i 角: i=(hab-hab)/(SA-SB)* 用于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仪器i 角限差为20,经校准后我们的水准仪i 角误差 控制在了该限差范围内。得到i 角的数值时候可以对第二次读数进行校准,由于A 点距一起最远,i 角在读数上的影响最大。此时i 角读数影响为: xA=i/*SA 在 A 点标尺上的正确读数为: a2=a2 -xA 水准仪的i 角误差可以通过控制数据差的方法减弱或消除,若测得水准仪的i 角误差超过限差,应尽快送回校正,以免影响以后的水准测量。在以后的测量过程 中,在阳光下进行观测必须使用伞遮住仪器。在同一测站的前、后视尺时,尽量避 免调焦。 b)闭合导线水准测量 按照实习的要求,我们选择了大概1.25km 长度的闭合水准路线,路线中选择 了 5 个已知高程点,总计5 个测段。 同一测站上, 观测者应注意一般不得两次调焦。除了路线拐弯处之外,每一测 站和前后水准尺应尽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有时也会发生几个小组都在同一测段 的情况, 此时为了不影响其他小组的测量以及自身的测量进度,可适当调整水准仪 和水准尺不在一条直线上。 水准测量中, 应测一站算一站,确认该测站相关数据控制在限差范围内再开始 下一站的测量, 需要注意的数据有视距差、黑红面读数差和黑红面高差较差,这要 求记录着熟练掌握相关计算和填表。 立尺者应注意在观测过程中不能互换前后水准尺,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根水准 尺应互换位置, 并重新安置仪器。三四等水准测量均采用尺垫作为转点尺承,在已 知高程点即水准点上不得放置尺垫。此外, 在立尺时应注意尺垫不能移动,移动幅 度大原则上应该重测该测段。 测完测段算定误差在范围内之后,可以进行点之记的测量工作。 3)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要求采用三维导线测量,平面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图根导线测量, 图个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方法。相关仪器有: 全站仪一台、 棱镜觇 牌两套、脚架三个、2m 钢卷尺 2 个。 首先进行的是选点工作。组内一人完成两个控制点的测量,我们选择了9 个内 部范围大概在150m*150m 的控制点。 控制点选择过程中,应注意几点原则” 方便仪 器安置且通视良好利于导线测角和测距;周围无遮挡、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点; 避免选在道路中央;选定点后, 应在点旁做好标记,例如本组的标记是一个和一 个? 。控制点选择应考虑到之后的碎部测量步骤,本组选点时点都在视野开阔处, 所以不需要支导线进行碎部点测量。 测量首先是安置好全站仪和棱镜,分别进行对中整平,测量仪器高、 棱镜高并 进行记录。 接下来进行水平角、竖直角及平斜距的读数和计算,水平角测量采用了 测绘法, 水平角和竖直角均采用两个测回,三角高程采用对象观测,控制测角中误 差在 30以内,指标差在25以内,即可进行下一个测站的测量。在测量过程中,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我们可以用十字丝的竖丝卡棱镜的十字竖线得到水平方向 的读数, 用十字丝的横丝卡棱镜的十字丝横线得到天顶距的读数。同时, 也可以通 过卡不同的丝读取平距的数据。取平均值得到更加精确的数值。 与水准测量相同,记录员应准确记录所测数据并及时进行计算,判断是否能够 迁站或者重测。 完成闭合导线的测量后,应及时检查和检查导线记录手簿并计算数据,确定角 度闭合差、 高差闭合差等均在限差范围内,若不在范围内应找出问题所在或尽快进 行重测, 以免以后的数据采集过程会收到影响。确认完数据后,填写导线三角高程 (高差)计算表,大致定正北方向,并得到各个导线点正确的坐标值,绘制填写三 维导线概略图。 4)碎部测量 控制测量确认完导线点的具体坐标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数据采集工作了。 碎部测量采用全站仪数字测图的侧记法,相关仪器有:全站仪一台、脚架一个、棱 镜杆一根、 2m 钢卷尺 2 个。 碎部测图一个测站的作业流程如下: a)安置仪器:在控制点安置仪器,对中整平,两次量取仪器高i 并取平均值,记 录员记录仪器高。在观测员对中整平的过程中,记录员可以大致查看附近地形 绘制草图。 b)定向: 输入测站和定向点的坐标、仪器高和棱镜高进行定向;定向后还必须检 测其他相邻的图根点或者其他测站已经测过的碎部点坐标,对测站定向进行检 核。检核数据可不存储。定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确保所有测得的碎部 点在同一个坐标系内。定向首先要注意选择的是输入的点号和坐标是否正确, 其次瞄准其他控制点时,应先瞄准棱镜杆与地面点的尖端,锁定水平方向, 将 望远镜竖直扫上去,观测者应用手势提醒立镜者应该偏移的方向,确保定向瞄 准准确。 定向得到的数据应与正确数据进行比较,若横纵坐标相差在70mm 以 内, z 坐标值相差在100mm 以内,便可以进行该测站点的碎部点采集。 c)立尺:记录员记录棱镜高,在绘制的草图上标志点号,并记录点的属性。绘制 草图时, 采集的地物地貌原则上应按照规定绘制,对于复杂的图示符号可以简 化或自定义。 草图上地形要素之间的相互位置必须标记清楚正确,山地形图上 须标注的各种名称、各种地物等,草图上必须标注清楚。 d)观测:仪器显示测点坐标,实际是利用观测的距离、水平角、竖直角和输入的 仪器高目标高由全站仪得到。注意实时储存, 同时观测员应定期和记录员相互 检核碎部点的数目是否一致,这项工作是需要在测量过程中及时做的。若出现 测量点号与记录点号不同的情况,可以通过比较全站仪中存储点号的位置大概 估计问题出在哪个点上。 碎部测量每站数据采集结束时应重新标定方向,检测横纵坐标值及z 坐标值是 否超出限差, 若超出, 其检测前所测的碎部点成果须重新计算,并应检测不少 于两个碎部点。 在地理要素选择过程中,应注意在空旷区域内应适当测量一定数目的高程注记 点,一般选择明显地物点或地形特征点。平坦区域应适当稀疏,坡度变化较大 时,适当加密。有关具体要素的取舍,应参照相关规范。 碎部点坐标与控制点坐标测量相比,要求低得多, 只需要立镜者站好位置,直 接瞄准棱镜部分测得数据。在测量困难的地区,可以配合全站仪视线调节棱镜 的高度。 由于控制点选择不恰当或者建筑物密集,在碎部测量时可以采用支导线法。在 设置支导线时, 我们由于在控制点并未进行定向导致部分点的坐标偏离正常方 向,经过7 次的测量之后发现还是定向的问题。 支导线的设置大概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控制点方向: 支导线点的坐标的确是是建立在控制点坐标和方向准确的基 础上的,在设置支导线之前,应对对应控制点进行定向。 支导线点坐标确立:控制点定向完成后,在控制点出测量支导线点的坐标 值,测量方法同控制点定向相同。测得的坐标数据应进行记录。 支导线定方向: 将仪器架设在支导线点处,在支导线点进行定向。定向过 程中应注意点号和坐标值的确认。 检核: 支导线点定向完成之后,可以在支导线点测得几个地物特征点的坐 标进行检核, 如果没有超过限差,可以在该支导线点进行接下去的碎部点 测量。若出现错误,应从第一步开始重新设置支导线。 5)数字地形图编绘 在碎部测量时, 该点的草图绘制者时应及时整理草图与全站仪数据,形成图块。 数字地形图要用到的软件有AutoCAD 和南方 CASS成图系统。 在整理和对照属性数据时,若发现有矛盾, 如草图绘制有错误,应按照实地情 况修改草图, 若数据记录有错误, 可修改测点编号、 地形码,对于记录中的水平角、 竖直角、距离、觇标高等观测数据不允许修改,要求返工重测。 本次实习需要掌握成图软件的使用。通过得到的全站仪坐标数据,我们可以得 到该小区域的地形图,具体的绘制要求见规范。 6)GPS RTK地形图碎部数据采集 RTK系统由基准站与流动站组成。无论是在几点间进行同步观测的后处理,还 是从基站将改正值传输到流动站都称为相对技术。测量级 GPS接收机可以测出载波 相位的差异, 每一颗卫星的发射的整波数加上相位差异,就可以测出卫星离地距离。 在测量时, 将基准站设在一个已知点上,流动点设在要测量的点上,然后通过无线 电台把基准站的所有卫星信息连续不断地传给流动站,流动站根据接收到的基准站 载波相位观测数据经过软件结算后实时得到流动站坐标值。 我们在该实习中由于仪器和种种因素的限制,只是跟着学长学姐们大致地熟悉 了一下流程。GPS RTK 地形图碎部数据采集作业流程为:流动站测量文件的建立、 坐标系统的建立和有关参数的设置;流动站测量设置;RTK走走停停测量、连续测 量地形点。 3.测量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