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HRGO 人力资源分享汇 Tel:4006152422 微信公众号: hrgogogo 第 1 页共 10 页 企业内刊实务 一、企业内刊概述 1 (一)什么是企业内刊 1 (二)企业内刊的前世今生 1 (三)企业内刊的作用 2 (四)内刊编辑的职业前景 5 二、当前企业内刊的怪现状 6 三、办好内刊的理念/ 原则 7 四、创办内刊的具体指导 8 (一)编辑部的组织设置 8 (二)内刊的内容设置 8 (三)内刊的稿件来源 9 (四)内刊的工作流程 10 一、企业内刊概述 (一)什么是企业内刊 现在企业最时髦的就是办企业杂志了,像样点的企业, 都有自己的媒体, 内部发行, 送外阅览。 企业内刊是企业最美丽的名片,凡是规模大一点的、 正规一点的企业, 现在都有自己的刊物或报纸, 并且成了一种流行标准:如果你的企业没有一本内刊,你的企业文化就是值得怀疑。而若是初次见 面,只要将公司内刊亮出来,往往能令人刮目相看。 企业内刊,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企业的内部刊物,是企业内部自办、免费赠阅的非盈利性连续 出版物,不可销售,也不可以投放纯商业广告。企业内刊也被称作企业媒体,被誉为“流动的黑板 报” ,从企业管理的微观研究到企业风貌的整体反映都有所涉猎,是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是企业 文化的外化表现形式,也是信息上传下达的沟通渠道和舆论宣传阵地。 内刊从出版形式或周期上分,有报纸、杂志、周报、月刊、半月刊、双月刊等等不一而足;如 果按照受众来分析,可分为三类:企业内部传看的刊物、专门给外部客户阅读的刊物、既内部传看 又给外部客户阅读的刊物。 (二)企业内刊的前世今生 一位社会学家曾说,整部人类史其实就是一部媒体发展史。从最开始简单的内部通讯到现在名 目繁多、印刷精美而又颇具品位的杂志样式,内刊的发展是伴随着我国众多民营企业一起成长的。 可以说,企业内刊的发展史,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 1、企业内刊,始于清末 企业内刊是国内近年来才有的热点现象,但在清朝末年,最早的企业报张裕报即已面世。 而民国时天津碱厂也早在1928 年就创办了海王旬刊。 海王遵循爱国实业家范旭东的办刊宗 旨,极力倡导科学应用于中国,介绍新知识于国民。从工业到农业, 从宇宙到海洋, 从金属到菌学, HRGO 人力资源分享汇 Tel:4006152422 微信公众号: hrgogogo 第 2 页共 10 页 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各界名流投稿踊跃,其中何廉的中国工业化之初要及其推进方法;马寅 初的中国工业迟滞之原因及其救济方法等文章。读后使人大开眼界,发人深思,催人奋进,旬 刊也因此声誉大振。在庆祝海王出刊二十周年时,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徐悲鸿特托人赠来合 画的合作机遇图一幅,以示祝贺。 2、国企内刊,纷纷登场 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纷纷创办企业报,这些报纸发展到今天,不少已出日报。 如首钢日报 、 宝钢日报 、 胜利日报等。 3、民企内刊,蹒跚起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多元化推进,民营企业呈现高速成长态势,作为推行企业文化建设 的一大举措,以1986 年油印四通人的创办为标志,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内刊开始出炉。1986 年,第一台四通打印机问世,四通开始建立了全国销售服务网。家业越来越大,四通人应运而 出。 四通人以它的四通人讲四通事的风格,促使很多企业萌生了创办内刊的想法。 4、雨后春笋,群星闪耀 自上世纪90 年代初开始,民营企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企业发展速度迅 猛,不少企业每年以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速度增长。因此,市场信息的沟通和企业文化(品牌)建 设显得愈发的重要。于是,一批企业巨人的诞生也造就出一批出色的企业刊物:万科周刊 、 宝 安风 、 华侨城、 联想、 南方测绘 、 万通报、 海尔人、 SOHO 小报等,构筑了一道亮丽 企业媒体风景线。 据考证,创办于1986 年四通人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由民营企业创办的内刊。包括后来牟其 中创办的南德视界也曾经引起过思想界的很大关注。但真正使内刊走向一个更广阔空间的,应 该是万科周刊以及后来的其他一些优秀企业内刊。万科周刊1992 年创刊时,也只是印刷简 陋的内部通讯。 但其思想清新、 文风生动、 专业实用, 一出世便深受欢迎,一些新兴企业纷纷仿效, 以企业内刊带动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 5、美丽名片,新型媒体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办起了自己的刊物,许多城市还成立了企业报刊协会。在深圳,仅报刊 协会的成员企业就有一百多家。有没有自己的刊物,几乎成了人们衡量一家企业有没有实力的标杆。 企业内刊也不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一家之言,已经得到了社会大众和主流文化的普遍关注,有些内 刊甚至成了一些大众媒体的稿源之一,许多城市图书馆也开始对优秀企业内刊进行建档收藏。 内刊,这张企业最美丽的名片,从当初地位的无足轻重,到现在成为企业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高度重视,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种“新型”媒体,并朝着“形式电子 化、稿源多元化、影响主流化、设计外包化”的趋势发展。作为传播企业理念、弘扬企业精神、展 示企业形象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内刊已成为企业品牌形象和文化建设的最佳“代言人”。 (三)企业内刊的作用 内刊为什么会如此火爆?中山大学退休教授袁伟时说:“企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企业需要 HRGO 人力资源分享汇 Tel:4006152422 微信公众号: hrgogogo 第 3 页共 10 页 将自己的服务理念、产品优势和品牌形象传播给社会大众,需要与忠诚消费者建立起深度交流的渠 道。大众媒体高昂的广告费用和渠道限制,使企业传播成本越来越高。企业创办自己的刊物也自然 成了明智的选择。概括起来说,内刊有如下几点作用。 1、传播企业文化 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内刊的重要功能是传播企业文化。如通过内刊的新闻动态、评 论文章,时时地传递企业的战略愿景、价值观念和发展现状;通过弘扬模范人物或以典型事例的示 范作用和精神力量来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同时,员工每一次阅读内刊,都会增加亲切感,因 为上面的图片、文字和作者都是他们所熟悉的,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次潜移默化的洗礼,他们会逐 渐认识企业,理解企业,直到认同企业。内刊,通过与员工的心灵对话,潜移默化的发挥着文化的 力量。 内刊这种传播文化的功能在国际上归属于公共关系学术体系范畴,它区别于新闻传播理论体系 的“舆论服务工具” ,也区别于企业文化理论体系的“文化表现工具”,而归类于公共关系实务操作 中的“文字传播”运作。由此可见,传播企业文化也是内刊的首要任务。 2、展示企业形象 内刊也是企业的一张名片。一份优秀的内刊除了让读者通过阅读增强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美 誉度之外, 它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品牌。一份内刊包罗万象,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整体情况, 所以一份内刊也是一份很好的企业形象宣传资料。相对于广告、单页和宣传软文,它有自己的独特 优势: 全面、 深入、 真实、具体、 生动, 而且成本低廉。 绝大部分企业都将它作为一份长期的礼物, 送给客户、友谊单位和各政府职能部门。也有许多企业甚至直接把它用在终端卖场或者促销活动现 场,派发给顾客,作为吸引顾客、培养顾客的忠诚度的宝贵资料,大多效果显著。 试想,若长期收到且阅读刊物的客户,自然就对企业有印象,若认真看,就会有好感,更有的 内刊的 作用 传播企业 文化 展示企业 形象 搭建沟通 平台 鞭策企业 进步 培养企业 人才 沉淀企业 历史 HRGO 人力资源分享汇 Tel:4006152422 微信公众号: hrgogogo 第 4 页共 10 页 产生感情。那么想购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时,就很容易想到这家公司,提供了机会。假若做不到这 点,退一步,当业务人员主动上门时,也会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不至于被直接拒之门外,有的还很 亲热,话题往往从报刊谈起。因此,好的内刊对销售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它实现了自己华丽的转 身,把金钱变为精神,并使这种精神回过头来再变为金钱。 3、搭建沟通平台 万科的王石说,当时为什么想到做内刊呢?最初王石的想法非常单纯,因为万科越来越多,层 级增多, 他非常希望有一个工具能够让他和基层员工沟通,因为他不可能走到他们办公桌面前沟通, 当时没有互联网和电子邮件,他想出的办法就是做一个杂志,放到每一个员工案头,当时确实做到 了,这是非常纯朴的想法。 的确,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信息的上传下达需要很多流程,加上管理结构的复杂,企业 的一些动态信息常常在传递中或丢失或走样,对于员工来说,是不是能够在第一时间通过一个稳定 的渠道了解到企业的重大信息,是他们对企业拥有信心的基础。而对于企业领导来说,他们也希望 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基层的、中层的、高层的声音都应有所体现,无论是舞文弄墨的秀才、埋头 苦干的技术员,都能见到他们的思想。内刊作为企业的信息载体,准确、全面、及时、客观的传递 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实现信息交流的畅通,是内刊理所当然、义不容辞的任务。 4、鞭策企业进步 对于一份媒体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思想和身份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作为企业媒体,企 业内刊是为企业服务的。但是,企业内刊既要与企业连为一体,又要与企业保持一定距离,反映企 业里不同的声音。相对独立性是内刊的活力之源,这取决于企业领导人的认识水平,也需要内刊工 作人员的积极争取。 李世民用魏征,并不是想找个敌人魏征是诤友,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而且它的存在能带 动整个官场氛围的改观,对皇帝有益,对朝廷有益,对国家有益。因此一份拥有独立思维的内刊, 能够鞭策企业的进步和成长。但此功能当慎用。因为内刊的独立性取决于企业的民主氛围和企业领 导的开明程度。 【案例】海尔人的批评报道是从员工最关心的食堂开始的。当时,为了让员工爱厂如家, 厂工会常在食堂为员工庆祝生日。不久,有的员工反映“生日面太少,吃了一碗,等很久也没有再 上来” , “面是凉的”于是海尔人对此进行了批评,但没有点名,而且语言也比较“温和”。 但当天报纸一出,立刻吸引了全厂的员工,大家议论纷纷,觉得批得对!这样的报纸才有看头! 从那以后,海尔人报的批评报道越来越尖锐,直至点名批评中层干部,批评的重点已经深 入到干部的观念问题,成了“投枪匕首”。只要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观念、人和事,都批!尤其是在 “市场链”流程再造中,海尔人的案例报道成为转变干部观念、推动流程再造的利器。在外人 看来, 海尔人点名批评干部简直是“血淋淋”的,入骨三分,太锋利了!而这正是海尔人能够 脱胎换骨、做出了常人不可想象的业绩的“核心武器”。 试想,谁能够有勇气拿起匕首不断地向自己身上的痈疽开刀呢?而谁做到了,谁的灵魂就升华 了!就能够自胜了!可以说,现在海尔的干部,每一个人的灵魂都经过无数次的“涅槃” ,亲手把 HRGO 人力资源分享汇 Tel:4006152422 微信公众号: hrgogogo 第 5 页共 10 页 以前那个“旧我”彻底毁灭,在烈火中,历炼出一个“新我”!也就是从那时起,海尔人知道了企 业文化不是形式,而是企业领导人素质的外化。如果企业主要领导没有鲜明的是非标准要求,就不 可能带领一群人完成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这一艰巨任务。 终于,海尔文化引起了大洋彼岸哈佛商学院的关注。1997 年 10 月,从美国哈佛商学院发来了 一份传真,发传真的是哈佛商学院的林佩恩教授。通过网络,她知道了在中国有一个企业叫海尔, 以成功的企业文化激活被兼并的企业。为此,她希望以此来做案例,并将案例定名为“海尔文化激 活休克鱼”。1998 年 3 月 25 日,张瑞敏应邀登上哈佛讲台。从那时起,开始有更多的海外媒体把目 光投向了海尔,他们被海尔每一步的创新所吸引。美国华尔街日报、 纽约时报 ,英国金融 时报 ,日本朝日新闻等等,全球著名的媒体几乎都来过海尔,都采访过张瑞敏。进而,海尔 的美誉度在全球迅速攀升,这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