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太原五中太原五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文科综合(地理)高二文科综合(地理)命题人:赵卫命题人:赵卫 王琼王琼 校对人校对人: :赵卫赵卫 王琼王琼 (2017.102017.10)第第 I I 卷(选择题,共计卷(选择题,共计 4040 分)分)一一. .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040 分)分)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有关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成长阶段产业结构由点到面发展,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转型阶段人地矛盾加剧,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再生阶段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A. B. C. D. 2.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B. 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创新C.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D.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度发展的趋势3. 图中 a、b、c 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A. a-b-c B. b-c-a C. b- a-c D. c- a-b【答案】1. C 2. C 3. D【解析】1. 初期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错;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出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对;转型阶段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地矛盾加剧,对;再生阶段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产业结构,如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大力发展新兴工业部门和高新技术产业,错。选 C。2. 初期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地关系基本协调,A 错;工业化起步是源于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的发展,B 错;区域发展的初期即传统农业生产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 对、D 错。3. 由左图可知,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对应右图中 c 点;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对应右图中 a 点;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对应右图中 b 点。选 D。【点睛】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2)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3)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4)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在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进行的生产、生活活动也不尽相同。据此,完成下列问题。4. 下列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变的B. 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C. “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现阶段的描述D. 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的地位不断上升5. 资源型城市兴起于A. 原始社会阶段 B. 农业社会阶段C. 工业社会阶段 D. 后工业化阶段【答案】4. B 5. C【解析】4.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A 错、B 对;“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的描述,C错;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D 错。5. 工业化起步是源于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故选 C。下图为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6. 图中 a,b,c 三条曲线,表示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重变化的分别是( )A. b,a B. a,b C. b,c D. c,a7. 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来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 B. C. D. 【答案】6. A 7. B【解析】试题分析:6. 产业初期,以农业为主,工业、服务业很不发达,劳动力需求很少,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分配比例,肯定是农业人口比重最大;随着产业的发展,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多,比例会逐渐增大,但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技术的不断提高,工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会提高,数量会下降;服务业与劳动力的需求关系则表现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7. 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所占比例的高低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表现,从我国目前的状况看,我国应属于图中的阶段。考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2012 年 11 月 20 日,“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太原市召开。所谓资源型经济,主要是指依靠区域资源优势,通过对资源的开采、初级加工,形成初级产品的经济增长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8. 山西实施经济转型试验的原因包括煤炭等资源已近枯竭 单位 GDP 能耗高 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工业产品的市场日渐狭小A. B. C. D. 9. 目前加快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中,包括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寻求绿色替代能源 进一步发展资源深加工A. B. C. D. 【答案】8. B 9. D【解析】试题分析:8. 山西实施经济转型试验的原因主要是生产技术水平低,单位 GDP 能耗高,对。山西的煤炭等资源丰富,错。采掘业、重工业为主,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对。工业产品的市场没有缩小,错。B 对,A、C、D 错。9. 目前加快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中,包括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延长产业链,没有大力寻求绿色替代能源,错。进一步发展资源深加工,对。D 对。A、B、C 错。考点:区域经济转型的原因,有效措施。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经济地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0. 划分西、中、东和东北四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依据是A. 经济发展速度 B. 经济结构C. 经济发展水平 D. 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11. 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A. 广西、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带B. 宁夏、陕西、黑龙江西部经济带C. 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带D. 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12. 导致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产业结构的差异 资源分布的差异 距海远近的差异开放程度的差异A. B. C. D. 【答案】10. C 11. D 12. A【解析】试题分析:10. 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12.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而资源分布和距海远近为自然因素;产业结构差异和对外开放程度为社会经济因素。考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读下图和表格,完成下列各题。13. 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的指标是A. 气候 B. 地形 C. 植被 D. 洋流14. 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A. 农业基础薄弱 B. 资金、技术、人才匮乏C. 水土流失严重 D. 自然资源不足15. 我国西部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重的问题是A.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的退耕还林还草B. 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沿边贸易,扩大旅游创汇C.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D. 有步骤地重点治理和开发、能源、矿产等资源【答案】13. D 14. B 15. A【解析】13. 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如地形、气候、植被等,A、B、C 正确;洋流不属于陆地地理环境要素,故选 D。14. 读图可知,远西部地带包含内蒙古、新疆、西藏三个自治区,该区域畜牧业发达,A 错;读表格可知,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很小,说明经济水平发展低,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 对;水土流失严重和自然资源不足不是“经济原因” ,C、D 不符合题意。15.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资源,因地制宜地退耕还林还草,选 A。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现已开始调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16.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 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B. 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C. 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D. 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17. 会对东线优质供水造成负面影响的是A. 建立污水处理厂 B. 沿岸地区推广生态农业C. 农田大量使用化肥 D. 加大水质检测力度【答案】16. D 17.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水质的影响因素。注意“负面影响” ,建污水处理厂、推广生态农业和加大水质监测力度都有利于沿线水质的改善,只有大量使用化肥可能导致河流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差。故答案选 C。18. 读某重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工程最有利于解决终点地区的_问题A. 水资源紧张 B. 环境脆弱C. 经济结构单一 D. 自然资源与生产力不协调【答案】D【解析】看图可知,该工程为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属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为了解决上海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因强大的生产力造成的能源需求量大与本地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选D。【点睛】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调出地区资源调入地区资源储量丰富;资源产量(或潜在产量)巨大;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消费量远小于资源生产量,能够满足输出经济发达,资源消费量大;区内资源储量小或资源产量远小于资源消费需求;资源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该产品生产企业在国家之间进行产业转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9. 据图推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A. - B. - C. - D. -20. 该产品生产企业在国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 充足的能源 B. 廉价的劳动力C. 便捷的交通 D. 先进的技术水平【答案】19. A 20. B【解析】试题分析:19. 仔细读图,正确理解产业转移的方向,当产品由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时说明产业由该国迁出;当该产品由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时说明产业迁入该国;由图可知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迁入,然后由迁入,故选项 A 正确。20. 企业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转移,主要因为劳动力价格上涨,地价升高,成本增加;转入区一般为经济较为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